编者序
安·兰德准备小说写作讲座时,每次课只有一两页纸,上面写了一些简短的笔记。比如,这本书第一章是她第一堂讲座的内容,她当时的笔记只有两句话:“有‘天生的文学才能’这种东西吗?”“小说写作中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
考虑到安·兰德讲座即兴的性质,录音记录稿在出版前必须编辑。我编辑的目的是:使稿件达到书面文章的简洁、通顺和准确。所用手段主要是删减、重新组织和编辑语言。
总体而言,安·兰德在《浪漫主义宣言》中谈过的问题,我在本书中就删掉了。其他删减的主要是口语交流中典型(却恰当的)的重复部分。安·兰德经常用稍微不同的措辞陈述几次观点,以便让听众充分明白她的观点。这种情况下,我选择我认为最好的表达组合。
总体而言,这本书遵循的是安·兰德讲座的结构框架。但在这个大框架里,我进行了很多小调整,目的是把相关观点结合起来,或使论证过程更有逻辑。还有,本书章节是按素材的逻辑顺序划分的,并不是按安·兰德讲座的顺序安排的,相关素材穿插在她的讲座中。(章节标题和分章的题目是我拟的。)
1959年初,安·兰德办了一次讲座。那次讲座是这门课程的补充,其内容也被融入了这本书中(主要在第四章)。她在1969年的非虚构写作课程中对虚构写作有一些评论,这些评论也收入了这本书。感谢罗伯特·梅休,他提醒我还有这些素材。另外,安·兰德所提到的小说段落(她自己的或辛克莱·刘易斯的),有些地方我补充了相关引文。
我编辑、插入了为数不多的几处文字,全部用方括号标注,圆括号里的内容是安·兰德本人的题外话。
有关编辑工作,主要是删掉了不必要的词,重新安排从句的顺序,改换动词的时态,等等。在原稿语法、语境清晰的情况下,(为了完整表达观点)我增添了一些必需的词;在同一语境之下,为了句子的准确和精简,我也改动了一些词。但是,我从未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过任何一个观点。我确信,我所做的改动绝对没有改变安·兰德本来的意思。
然而,读者一定不要忘了,这本书并非安·兰德本人编辑的。还有一点也不要忘了,这本书的原始素材是即兴讲座。
在第八章中,安·兰德比较了她本人那严谨准确的风格与维克多·雨果的风格。雨果是她最喜爱的作家。安·兰德借用绘画做比喻,说:“他的画笔更为粗犷,更为‘印象派’;我的画笔并没有刻意追求细腻,但如果有人用显微镜来观察我的笔触,就会发现画笔的每一根毫毛都自有安排。”
从这一角度而言,现在这本书的风格可以说更为雨果化,而非兰德化。这里的笔触的确代表了安·兰德的观点,但每根毫毛的安排不一定是她的意思。
托雷·伯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