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乡村治理与优质发展教育》:引言
乡村要振兴,治理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教育得先行。何谓社会教育力?“社会教育力”指的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教育力量,由教育系统内正规和非正规开展的教育活动所生成的“教育作用力”,以及教育系统外其他各类社会系统进行活动所内含的“教育影响力”两大部分构成,也包括作为一个完整系统中整体意义上存在的教育力。社会教育力培育要讲求“聚通”与“提升”来实现发展“自觉”。“聚通”指社会教育力发展要逐渐改变孤立的线状、块状和条块间尚缺乏聚集与沟通的零散局面,建立起不同教育力之间的内外网络状架构,进行同类和异类相关聚集,加强渠道的沟通和链接。“提升”指我国社会教育力不能只满足于教育事业数量扩展,还要注重质的转变,社会各行各业要以自身的诚信、品牌对在行业之中、与行业发展相关联的每个人,产生行业精神和尊严的教育及影响力,把职业培训的要求,提升到不只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有尊严的生活和使劳动成为实现人自由发展手段的高度[1]。党和国家积极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乡村优质的社会教育力,让社会成员践行终身教育和形成学习自觉,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和实现乡村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这是新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大课题。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及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0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要求,以为乡村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打下人才基础。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以及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等。可以说,围绕乡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通过政府、学校、村落、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协调发展,构建系统化社会教育结构体系及其聚通融合保障机制,切实形成学习型乡村社会,培育有利于社会成员价值意识、道德品质、知识技能、创新能力提升的优质乡村社会教育力之研究尤为重要,它是事关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其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问题。
注释
[1]叶澜.终身教育视界:当代中国社会教育力的聚通与提升[J].中国教育科学,2016(3):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