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秦二世胡亥再犯浑,也不敢大意了,因为前线战况关系到他还能不能继续犯浑下去。于是他把赵高叫来诘问事情的真伪。赵高非常紧张,还以为章邯通过内线与胡亥对接上了,便装作一副很无辜的样子说:“陛下,冤枉啊!老臣真的不知情啊!如今朝廷军队全部由章邯一人统领,老臣身在朝内,不可能对前线的情况一清二楚啊!章邯这个人喜欢自作主张,从不呈报战况,总是越过老臣行事。最近有风言风语说,章邯节节失利,损兵折将,究竟是否属实,还需要进一步查证。老臣正要派人去查实,想不到陛下烛照四方,已经全部知晓。老臣实在想不通,章邯手握重兵,为什么连关外的一帮乡野村夫都不能扫平呢?这里面一定有文章,还请陛下尽快降诏责问章邯,以防有变啊!”
赵高的口才确实非同一般,看这套说辞,不得不让人佩服他四两拨千斤的能力。明明是自己玩忽职守,却被他轻而易举地将责任转移到在前线浴血奋战的章邯身上。自古以来,类似赵高这种奸臣小人,都有这个本事,比较擅长嫁祸于人。
胡亥就是被赵高迷失了心智,死到临头还执迷不悟。他认为赵高说得有道理,立刻下诏给章邯施加压力。
我们可以想想,刚刚战败,走投无路的章邯接到胡亥的诏书会是什么状态。那肯定是既悲愤,又恐惧。悲愤的是自己这么拼命还是被责难,得不到朝廷应有的理解和支持;恐惧的是外有强敌、内有奸臣,独木难支、前途未卜。
章邯思虑再三,决定派司马欣再去一趟咸阳,当面向胡亥说明情况,希望获得谅解。
关于司马欣,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印象,我们前面提到过两次。他曾经在栎阳做过狱椽,当年项羽的叔叔项梁被人诬告进了监狱,正是由他设法从中斡旋搭救出来的。陈胜吴广起义时,章邯奉命带兵出关平乱,司马欣被胡亥派去跟随在章邯左右。
现在,司马欣在章邯军中担任长史,相当于幕僚军师一样的角色。接到章邯的命令后,司马欣不敢怠慢,星夜兼程赶往都城咸阳。
来到朝门前,司马欣申请面见胡亥,可是胡亥早已不理朝政,殿内只由赵高一人做主。赵高担心事情败露,故意找理由拖延,让司马欣在外面傻等着。
一晃三天过去了,仍不见有消息,司马欣感觉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劲,便贿赂宫内一些办事人员,打听朝内究竟是什么情况。这些人便把赵高在背后如何阴谋加害章邯的事和盘托出。
司马欣不听则罢,一听吓出一身冷汗,他担心再逗留咸阳则凶多吉少,于是赶快收拾包袱,飞身上马,快马加鞭,抄小路奔回棘原大营。对司马欣的不辞而别,赵高大怒,立刻派人沿着大道追赶,结果无功而返。
回到军营,见到章邯,司马欣如实汇报道:“将军,我们的处境不妙啊!现在朝中大权全部落在赵高手中。据可靠消息,赵高对将军意见很大。与义军作战,如果胜了,赵高肯定忌妒;如果败了,更是难逃一死。总之,将军无论胜败,都可能被严厉追责,还请将军早作打算,另谋出路!”
章邯闻听,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天天闷坐在军营中嗟叹不已。正当他焦虑不安时,突然收到了一封书信:“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显然,这是封劝降书,写得还是非常精彩的,主要从四个角度对章邯进行劝降。
首先是案例分析,从秦国历史上类似章邯一样的名将结局说起。
秦国历史上的名将很多,比如白起、蒙恬等,功劳都很大,却没有好下场,均遭到了毒手。用这些真实案例来暗示章邯,如果继续为秦朝效力,也不会善终。这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因为每个人做事都会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总不能重蹈覆辙啊。
紧接着,书信谈到了目前的战局,认为章邯必败无疑。
章邯自从当上平叛将军以来,诸侯军队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打越多,越打越强,这说明秦朝气数已尽。而赵高为了逃避责任,势必会对章邯进行追责诛杀,让他为失败背锅。这一点非常厉害,毕竟章邯现在确实被项羽打得无还手之力了。
然后,书信中又点出秦朝内部的问题。
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无论章邯成功与否,都会遭到毒手,也就是“有功亦诛,无功亦诛”。这一点无疑戳中了章邯的死穴,也是章邯对前途悲观,无心再战的根源。试想,谁会傻到明知道会有被诛杀的下场,还要继续做无谓的坚持呢?
最后,书信给章邯指出一条出路,认为现在的局面不是章邯一个人能够左右的,是大势所趋,章邯即便有再大的本事也孤掌难鸣,只有早日投降还可能“分王其地,南面称孤”。这个说辞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章邯的思想顾虑,而且给出的诱惑也非常大。
以上四点深深抓住了章邯的内心世界,足以将章邯的心理防线彻底击垮。那么,这封书信究竟是谁写的呢?
据史书记载,是陈馀写的。
大家会很疑惑,陈馀不是被张耳夺取兵权后,一走了之了吗?不是扬言不问世事,隐退了吗?陈馀的隐退是不甘心的,毕竟还那么年轻,怎么可能将青春浪费在山水之间呢?只是没有办法,暂避一时而已。现在陈馀作为一个局外人写这封书信,明显是找存在感,意思是我虽然没有军权了,但是靠一封书信也能解决问题,以此为将来捞取政治资本。
章邯看了陈馀这封书信作何感想呢?又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