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生赢家
无诸和驺摇迫于秦王朝的势力,表面上俯首称臣,暗地里一直积蓄实力,观察中原时局,等待时机复国。
秦二世元年,大泽乡起义爆发,无诸和驺摇趁机以“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为由,率领越人归附了当时已经反叛秦朝的鄱阳县令吴芮,开启了复仇之路。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项羽和刘邦成了反秦主力。无诸和驺摇率领英勇好斗的闽中兵,在梅绢的率领下,跟着刘邦杀入武关,攻入咸阳,推翻了秦王朝,向世人展现了闽越人的威武。但在分封诸侯时,项羽却以楚国和越国曾经有过节为由,偏偏不愿意加封无诸和驺摇为王。为此,两人很不爽,对项羽耿耿于怀。
到了楚汉相争时期,无诸和驺摇毫不迟疑地倒向了刘邦一边,而且派兵参与攻打项羽。如今刘邦当了皇帝,便以“佐汉”战功卓著为名,先封无诸为闽越王,再封驺摇为海阳齐信侯,把原来的闽中郡划拨给他们管理。
当时闽越军队驻扎在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附近,为了迎接前来册封的使者,无诸特意在闽江边的一座山上建台,人称“越王台”,在此正式接受册封,成为闽越王。这座山时称惠泽山。
几年后,无诸去世,相传就葬在越王台后面。后人为了纪念无诸,在越王台旁边建造闽越王庙。由此,惠泽山后被称为大庙山。
汉惠帝三年,汉王朝在瓯越重建东瓯国,正式加封驺摇为东海王,时称“闽君”或“闽越君”,后来被称为东瓯王。因为无诸的“闽越王”称号和驺摇的“闽越君”称号实在太像了,又都是越王勾践的后裔,导致后人对他们傻傻分不清,误认为是一个人。
好了,为了述说的完整性,我们特别在这里插叙了闽越王的故事。
这样算来,刘邦称帝时,共分封了八位异姓王:楚王韩信、韩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闽越王无诸。所以,有人说当时分封了七个异姓王,无疑是错误的!
除上述这些地方搞分封外,在其他地方,刘邦仍然采用秦朝时期的郡县制来管理。
待一切安排妥当,刘邦就不想在定陶待着了,这里毕竟已经封给梁王彭越做了都城。那么,他准备把自己的都城设置在哪儿呢?
刘邦首先想到了洛阳。因为洛阳以前是东周都城,国都设置在那里,不但显得正统,而且还有现成的宫殿可以使用。于是,刘邦起驾前往洛阳。同时,他派了三拨人,浩浩荡荡地去接自己家人:一拨人到关中栎阳,去接老爸刘太公、皇后吕雉、太子刘盈、公主刘乐等人;一拨人到沛县老家,去接二哥刘仲夫妇、侄子刘信、情人曹氏和大儿子刘肥等人;还有一拨人,去接戚姬和儿子如意。
关于刘邦的家庭成员,说法很多,比如说情人曹氏很早就死了,戚夫人始终跟随在身边,等等。总之,这些都属于细枝末节,我们没必要过于纠结。
刘邦来到洛阳不久,他的父母兄弟、妻妾子侄陆续到来。一家人在洛阳团聚,无不欢天喜地。
什么叫人生赢家?这才叫人生赢家!
刘邦一个地方小吏,经过短短七八年奋斗,华丽转身,成了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如果你还哀叹自己的人生多么悲催时,想想刘邦,就应该鼓励自己还有机会!
但皇帝也不好干啊。常年战乱,天下百废待兴,很多政务都需要尽快处理。刘邦高兴了一阵子后,便进入繁忙的工作之中。
同年五月,刘邦下诏,对军队进行大裁员,因为国家安定了,军费开支自然要降下来,养那么多军队,国家负担太重。于是,很多军人以国家功臣的名义,退伍回到故乡,享受朝廷特别优待。
而对于那些诸侯子弟,刘邦出台了更加优厚的政策:愿意留在关中工作的,免除赋税徭役十二年;愿意回到封国去的,免除赋税徭役六年;以上人等,一律被朝廷免费供养一年。
对于普通百姓,刘邦也没忘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以前因为战乱逃亡在外的百姓,可以回归故里,恢复原有的爵位与土地,各地官吏要妥善处理,不得歧视;战乱期间,百姓中因贫穷卖身给他人做奴隶或婢女的,都赦免奴婢身份,恢复平民自由身;前秦的军吏士卒一律免罪,其中没有助秦之罪的,赐大夫爵位,原本是大夫的,爵位加一级;前秦时期,爵位在七大夫以上的百姓,均赐给可以收取赋税的封地,爵位在七大夫以下的,都免除本人及家庭的赋税,不服徭役……
诸如以上政策出台了一大堆,刘邦忙了好了几月,才好不容易理出头绪。
一转眼,春去夏来,趁着空闲时间,刘邦在洛阳南宫大摆宴席,放松一下。刘邦天性喜欢热闹,三天不聚餐喝酒就浑身发痒,何况最近几个月一直忙于政务呢?
宴会上,群臣有说有笑,气氛热烈,好不热闹。酒过三巡,看大家完全进入了状态,刘邦突然貌似一本正经地对大家说道:“列侯和各位将军辅佐朕得了这天下,今天才有幸欢聚一堂,欢歌畅饮。有一件事,朕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可不能骗朕啊,必须直言相告!说真心话,放开说!”
群臣听刘邦有话要问,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和筷子。
看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了起来,刘邦问道:“你们说说看,朕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而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
刘邦为什么会突然提这个问题呢?出于什么目的呢?
很多人说,刘邦当时有点喝高了,想显摆一下。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真是小看刘邦了。刘邦作为一个城府极深的政治人物,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刘邦的这个问题看似很普通,其实早萦绕在每个人心中,只是没人敢公开议论而已。
试想,我们身边如果有人一举成名或者成了暴发户,大家会怎么看?肯定会私下里议论这人究竟有什么本事,钱是从哪里来的,凭什么这么牛。如果当事人又不及时出面澄清的话,估计很快谣言就会满天飞。
刘邦出身低微,还有“流氓”恶名在身,当时应该有很多人对刘邦的崛起指指点点,表示不服。事实上,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刘邦战胜项羽说三道四,认为他走了狗屎运。
刘邦肯定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一直在想办法为自己的成功正名。经过冥思苦想,他决定统一认识。
怎么统一认识呢?
专门开会研究,太过严肃,大家肯定有所顾忌,很难让人心服口服,说不定还会被人当成笑柄四处传播;不如在酒桌上,气氛活跃,不分彼此,容易真情流露,最合适不过。
借着酒劲,解密制胜秘籍,会让人深信不疑。
所以刘邦嘴上说先听听大家的真实想法,其实答案早在他心中了。
这时,果然有两个人趁着酒兴站起来回答。这两个人分别是高起和王陵。
关于高起,史书上记载很少,我们知道有这么个人就行了。
关于王陵,前面已经反复说过,刘邦的老乡,老娘被项羽给烹了。
那么,他俩究竟会怎么回答刘邦的问题呢?刘邦会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