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本斯世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经历困境更学习 磨难之时更警惕 历史为镜真聪明 规则新定更有席

作为丰汇达银行集团以及旗下的众多实体,在经历了林巴宾银行倒闭这样的恶性事件之后,并没有元气大伤。但是,他们严肃处理了相关的责任人,查找了管理漏洞,在全系统上下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整改和培训,力求提高风险意识和业务细密度,对于在全球的系统,进行了大清理、大换血,撤换了不称职的一些主管和员工,消减了繁琐的业务,裁剪了相关的庸员;对每一个员工进行了调查和培训;重要的是建立了全部门的审查和监督机制,建立了相互牵连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此来促进相互监督和共同获利,并形成审计监察的制约组织。丰汇达将每一个责任点分配到了每一个人,落实了详细的分工和协作机制,通过机制改进和学习提高,丰汇达银行在全世界的经营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在集团里面的其他共济会的成员,也没有因此退出集团股份的,他们毅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着这个世界规模宏大的跨国银行企业集团,像兄弟一样的虔诚和尽职。

善于自省的摩天集团还是站起来了,没有倒下去,是因为其资本的雄厚和历史的悠久,子公司是可以破产的,但是母公司还在生机勃勃的经营着;一百多吨的黄金白银,也只是丰汇达银行集团的一小部分。经营人士在这次实践之中,也学到了更多知识,加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管理能力和审监水平。于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和警醒家族成员,教育丰汇达财团广大的管理层,以便在这次惨痛的教训中找到根源、激发动力,费华吕巫的儿子莫比肥巴向家族成员们讲述了贺兰德的郁金香泡沫和阴角兰的南海公司案列——希望他们从历史的案例中获得教训,也获得力量,早日从林巴宾银行事件阴影之中走出来;早日认识到危险操作的害处和防范的重要性——尽量从林巴宾银行倒闭的阴影中走出来,进军全世界市场,避免再度发生类似这样的经营错误和因巨额亏损而导致的倒闭危机——不贰过,就是不犯第二次一模一样的错误,这是一个企业大集团最基本的要求。

大家都知道:世界经济危机,指的是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呈现负的经济增长率的社会现象;实际上就是市场萎缩导致的。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而市场购买力相对不足的危机,是需要调整无计划生产扩大影响的结果而产生的,也是经济周期中的自然性现象。所以,经济危机的爆发存在一定的规律,是资本的无限逐利导致的物资极端过剩现象,是可以循着源头去追究产生根源的。所以,经济危机是指社会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而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生产过剩不是人民群众已经满足需要的价值,而且是相对阶段的群体财富差异导致的后果;实质就是资本无限度的为了追求利润的悲剧。一旦新科技被资本利用,社会大生产局面形成,社会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资本看好市场,无限度的扩大再生产,几乎希望所有的积聚和掌控的资本都参与增值生产;而现有的人口和市场是根本就接受和消化不了了;而且资本所有者有不肯降价来销售给当时的穷人,所以危机就大面积产生了。另一种经济危机形势,就是炒作产生的投机。所以,经济危机又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这也是资本占有者当局人为造设的社会动乱和调整,目的是达到他们需要收割社会财富的预期;主动型是资本所有者为了更好的盈利和掌控市场,掌握货币发现权的大资本者们超发货币导致的。被动型的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

经济危机出现时的现象非常混乱,其共同点是: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即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有时也表现为农业生产过胜,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故意毁损,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的状态。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标志。战前与战后不同之处,主要是在货币、金融危机方面。

在现实世界里的此次危机,一般都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发生挤兑并大批倒闭;这一般发生在战争之前;而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宏观调控采取膨胀政策以及其他原因,从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但是,由于国家宏观调控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危机,表现在很多地方,最早受到冲击的国家是贺兰德、阴角兰、佛挼里斯和母国。丰汇达银行集团吉哈巴伦,在林巴宾银行倒闭之后,组织了大量的管理人员集中学习世界上的经济危机案例,期望在学习之后领悟其中的奥妙,减少林巴宾银行类似的失误,以林巴宾银行的活生生的案例为参照,扎扎实实的重温过去历史上的著名事件,从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地方,给德克斯家族的企业带来足够的生机和活力;用以挽回林巴宾银行倒闭带来的巨大损失。于是,他们召集了家族最强大的管理阵营,有近千人的团队参加,重温过去的案列,参加的人员涉及仇本斯家族系列人员、博格兰家族系列人员,还有撒士尼家族、尼布冬家族的各类人员;还有共济会的高级别兄弟们,但是他们的身份只是普通股东或者高级股东,并没有暴露共济会的秘密身份。瓜拉巴基的儿子茨辛万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认真讲述了以下的内容——

第一、贺兰德的郁金香炒作狂热

商业精神最早是贺兰德人的原创。但是被用到极致的时候,就是一场灾难了。在17世纪的贺兰德,炒作就是一种习惯,是大资本通吃小资本和市民乃至政府的手法。他们发明了很多契约形式的信誉体系,作为可以买卖的东西,赋予了她实际价值。新型的商业模式起到了推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但是,一旦爽约,也给现实社会带来了巨大伤害。其中,炒作郁金香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郁金香花是一种十分美丽的花,是当初的达官贵人喜爱的一种摆设;富裕起来的贺兰德人将她炒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最后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追捧和炒作。任何一种东西被偏执到了一定时,危险就降临了。郁金香花开始是人们的最爱,到最后最终成为了最危险的东西。因为炒作,多少人为了它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当时的炒作有多么厉害呢?说起来大家都不会相信的:到十七世纪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年的收入总和,甚至更多。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炒作而导致的泡沫,也是大资本们故意推动的一种雅兴而引发投机者炒作投机的历史教训;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我们的社会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挽救?但是那些都是政府的事情,作为大资本的金融家们,就只管赚现钱就是了。

这段历史要从十六世纪下叶的时候讲起,不知是谁从地中海东岸的康斯坦丁运了一箱郁金香到安特卫普。那独特、艳丽的色彩和奇妙的花型逐渐吸引了贺兰德贵族,成为贵族们喜爱的鲜花,把玩郁金香花逐渐发展成为拥有金钱和高雅情怀、社会地位的象征,引发了人们的购买潮。这时,大资本们兴奋的看到了希望,赚取暴利的时机到了!于是大肆炒作起来:一时间,花价暴涨,一些聪明的商人囤积居奇,一旦买回来就不愿意出售,促使花价飞涨。这时贺兰德整个国家的民众,就像疯了一样:无论贫富、无论老少、无论男女、无论农民还是工人,也无论落魄还是得意,贺兰德人几乎全都被卷入了这场疯狂的郁金香交易热潮中。有的人甚至典当了房子、典当了土地和其他一切财物去买郁金香,梦想一夜暴富,成为显贵。富者希望更富,穷者希望通过炒作发财摆脱贫困;一时间,全社会都发疯了——盯住郁金香花就像乞丐盯住金子一样不愿意转移自己的视线一样。大资本家们则欣喜发狂,知道这是机会了,决不放弃炒作,于是大量富集的资本都投入到了炒作之中来,使本来就失控的市场更加风险重重。

到了17世纪30年代,一朵郁金香价值一两万贺兰德盾,最贵的时候可以达到相当于上万母元的价格,而当时洗衣妇、护士的年收入却只有几母元。有记载说,一朵郁金香花根的价值可以跟以下任何一样物品同价交换:4吨精小麦,或4条黄牛,或8只肥猪,或12只肥羊。最疯狂的时候,有人用一株郁金香花换了一辆新马车,外加全套挽具和两匹灰马。当时郁金香花的估值,超过了自身价值的上万倍甚至更多。

期间,还有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有位水手远航归来,给一位商人带回了不少珍贵的物品。那商人十分高兴,便送了鲱鱼给水手们吃。其时,这商人正在炒卖郁金香,桌上就放着一朵白色郁金香。水手吃完了鱼,商人忽然发现郁金香不见了,不禁大惊失色,连忙四处寻找。那年轻水手见状,一拍脑袋说,“我说今天的洋葱味道怎么不一样。”原来,商人的宝贝成了水手认为的洋葱,早已进了水手的肚里了。要知道,那朵郁金香当时价值3000贺兰德盾,大约相当于后来的2万母元,水手的一船货物也未必能值那么多钱。结果自然是引发赔偿官司。打官司下来的结果是:水手输了,赔偿不起商人,于是水手被送进了监狱,而商人则因损失惨重而痛苦不已;两人的合作和友谊也因此被彻底的断送了,成为了永久的仇人。

郁金香供不应求,中间人便不断出现。坏就坏在商业传统悠久的贺兰德人彼此十分信任,虚拟商业传统非常深厚。所以,许多交易便演变成了合同的空买空卖。合同从你的手里转到他的手里,价格不停地翻上去。买者付的不是钱,是一张写满契约的纸,而卖者得到的也是一张纸,花在哪里?谁也不去多管,反正都是买空卖空。更有甚者,有的股市还推出了选择权,为降低买卖的门槛,把一朵郁金香分为几分之一,使交易者可以买卖几分之一的郁金香。选择权一出现,郁金香的价格又往上翻了几番。

几年后,这场投机热达到了高潮。合同的买卖便登堂入室,进了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成了类似于现在的股票和期货买卖,贺兰德全国各地也都同时出现了郁金香交易市场。有的地方干脆就在酒会上交易,参加者通常有数百人之多,大家一边饮酒一边喊价,热闹非常。有个名望颇高的贵族劳伦斯·克拉斯侯爵对大众说了一番话:“这场炒作是没有丝毫实用的游戏,该是到了结束的时候了,否则,这场游戏下来将有更多的人受伤乃至破产死亡,甚至立即跳楼;以致国民经济都要受到他的影响!因此,政府一定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阻止这场疯狂的赌注的!女士们、先生们,该清醒清醒啦——”。接着,在国家有关正义人士的督促下,政府就出面阻止了这样的交易,保证了人们群众的生活秩序正常起来,不再为郁金香而疯狂了。

顿时,这场郁金香过热病得以急剧降温,花价狂泻不已。有的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有的签了合同不愿照价付钱,只好东躲西藏的赖账;有的甚至是立即跳楼跳海了,有的则郁闷而死,有的则流亡海外了,有的则破产也无法还债了。随后,整个国家和社会,便是一场经济衰退潮袭来,谁也逃脱不了被淹或者被侵蚀的结局。

这场危机给贺兰德带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和商业危机,使得国家和民众间的信誉都因此而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商业坏账也大批量的出现,银行坏账也急剧增多,这时共济会和大资本财团就出来收割羊毛了。也幸好,那时的德克斯家族还没有发展起来,更没有去从事银行业呢,否则,也可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在里面呢。

茨辛万说:“我可爱的家族精英们,你们今后做事或者做决断,千万不可成为郁金香炒作狂潮牺牲品的第二;但是可以抓住期间的战机捞取稳当的机会,但是一定要在保证胜利的基础之上才能介入,一旦发现风险,立即回撤;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就走,把风险永远留给别人,是我们制胜的不二法宝!这是一个发达的商业帝国的臣民特别是商业精英们和普通的市井小民们故意炒作的下场和结果!做实业的人是不可以随意去炒作的,但是可以利用炒作的心理和机会赚取源源不断的财富,这才是我们的聪明和精道之处!但是,之前务必有足够的物质、心理准备和风险评估,几乎要求做到百战百胜。我们对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战争的投资都可以,但是对无谓炒作的风险必须做到百分之百掌控;我们在必要的历史时期,可以转嫁风险给任何人,包括社会、组织和国家与民族,但是我们自身绝不能去涉险。我们必要时的赌注和对创新的追逐,还是必须的,否则我们就只能是固步自封了。对大事件概率的判断、未来前景的揣度、新事物的前途预测等等,都是我们家族经营和世界各界领袖们必须要做好的推演,否则,我们就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郁金香花无论多么炒作,都是一枝花而已,不可能最终产生多大的价值,但是我们的实业、消费潮流与时尚、战争走向的资本博弈、战后秩序的建设、技术创新和新物质新科技的发明等等,则是我们资本博弈的稳妥舞台;我们必须要放出眼光来,精准的识别和判断,永葆我们精英和贵族的前瞻性与敏感性,一直领导世界潮流,永远处于最富裕、最高度、最前卫、最顶端的境地,带动世界向前发展!在危机之中寻找商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南海泡沫的故事吧!”

大家应声回答:“好——”于是,茨辛万详细的给德克斯家族的后生们和经营丰汇达银行及相关家族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们讲述了阴角兰南海公司经济泡沫的故事——

第二、阴角兰的南海公司经济泡沫

南海泡沫是典型的国家经济危机案例,是资本市场博弈留下的社会灾难;也是经济学上的特指,指的是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数年时间里,在阴角兰发生的脱离常规的投资跟风狂潮引发的股价暴涨和暴跌,以及之后的经济社会秩序的大混乱。这是一场殃及国家和民众的炒作与投机,给社会本身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根源在于人性本身的贪婪和设局,这是一个永久的痛处,只要一旦触及,无论如何高明的人,几乎没有不被套牢的,而设局者是早就做好了准备的。

南海公司股价在1719年底仅为每股1.2磅,到1720年初也只不过上升到1.8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上涨了50%,也是非常之利害的了。随着资本主义投机市场的形成,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起大落。在11月价格猛升到7磅,随后回跌到1.5磅,在12月12日,其价格再度强烈反弹,直上11磅。过了新年之后,再猛跌到5.5磅。由于新投机者的加入,价格再次急剧上升,到1月29日已经突破了14磅大关。这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的振荡幅度都超过400%。12月9日最低点1.5磅与12月12日的最高点11磅相比,3天之内价格上升将近10倍。超额利润招来了四面八方的投机客;也许有人早就怀疑到南海估价已经完全背离了近年来市场常态化,但是所获取的暴利使得许多投资者没了理智,到了1月价格也被抬高了25倍多。到2月5日,上涨为每股30磅,在30天内涨幅超过了29倍。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每一个投机者都沉浸在突然发一笔横财的美梦之中,拼命的购进股票,几乎等同于买到就是赚到,从来没有去思考过风险和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样的状况是从何而来的呢?早在南海公司成立以前,阴角兰作家克劳斯·福伦已曾与爱华德·利哈讨论一个构想,让国家向某些企业授予权力垄断某地区的贸易,然后再从那些公司获取部份利润,以便让政府偿还因参与希番亚王位继承战争而欠下的大笔债务。这个构思很快就引起爱德华·利哈的兄长,即时任财务大臣的罗伯特·利哈和后来的牛毕伯爵的兴趣。在他的倡议下,南海公司遂于1711年通过国会法案成立,并从政府获得权力垄断阴角兰对南美洲及太平洋群岛地区的贸易,而这两个地区在当时被坊间视为商机无限,因此哈利对公司的期望很高,甚至夸耀地称之为“牛毕伯爵的杰作”;此方案被视为是有先见之明的聪明人、精英设计的方案。

南海泡沫发生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是资本积聚之后必然发生的资本投机泡沫。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阴角兰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迫切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是一种阶级和政治特权。在这种情形下,一家名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711年宣告成立并获得皇家经营特许权,因而被盲目追捧。

南海公司成立之初,是为了支持阴角兰政府债务信誉的恢复;因为当时阴角兰为与佛挼里斯争夺欧洲霸主地位发行了巨额国债,正处于无法偿还的地步。所以,南海公司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阴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阴角兰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粮食、矿产、茶叶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其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其他公司则无权涉足南海经商事务。当时,人人都知道毕奴和摩西戈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能把阴角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他们认为数以万计的“金砖银块”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阴角兰,使得投资者们赚得盆满钵满的。风险在哪里?是从来没人去过问的,好像从来不存在一样。

对此,投资者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参与投机,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也私人出钱认购了价值10万阴镑的股票。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公司股票价格狂飙。从1月的每股128阴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阴镑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还多。如果从开始的每股1.0元计算,此时已经涨到原始股的1000倍了。

在南海公司股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阴所有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这场投资炒作的漩涡。疯狂的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他们不在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只相信发起人说他们的公司如何能获取巨大利润,人们惟恐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一时间,所有发行股票的公司股票价格都暴涨,平均涨幅超过5倍。

1719年,阴角兰政府允许将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通过殖民战争和阴佛战争,南美贸易障碍被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股价上升。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即第一年仅仅只需支付10%的价款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2月2日,阴角兰下议院接受了南海公司的交易,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每股129阴镑跳升到每股160阴镑;当上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票价格上涨到了每股390阴镑。

除罗伯特·利哈外,南海公司主要由一些富有的商人组成。为了吸引这批商人加入公司,政府游说他们若购买为数达1000万阴镑的国债,政府就会向他们提供六厘年利率,再额外每年提供8000阴镑,以作回报。由于涉及开支庞大,政府当时更要求国会将酒、醋及烟草等货品的部份税收收益预留,以用于支付每年高达600000阴镑的利息。公司成立后,总部位于蓝顿针线街的南海府,董事局总裁由牛毕伯爵出任,其他董事包括金融家比尔·劳伦特爵士等数人。

在1713年,阴、西签订《乌得勒支和约》,标志希番亚王位继承战争走向终结。在和约中,希番亚准许阴角兰垄断对希番亚美洲地区即南美洲的奴隶贸易,而专营权很自然落在南海公司手上。奴隶贸易在当时确实是非常之赚钱的行业,因此南海公司的前景亦被看好。有关和约的签订,被当时民生党政府视为一大胜利,因为南海公司成功为政府有效融得巨资,并与由保守党控制的阴角兰银行形成抗衡格局。在1716年,南海公司进一步从奴隶贸易中取得优惠待遇,到1717年更向政府多买额外200万阴镑的公债。一年多以后,好景消失了,希番亚在1718年与阴角兰等国交恶,并爆发四国同盟战争。因此,南海公司经营的前景一度暗淡下来;可是,公司却仍然强调前景明朗,并在1718年邀请阴皇乔治一世加入董事局成为总裁。

1720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许多财主、富商损失惨重,一夜之间财产蒸发殆尽,气愤得跳楼跳海而死,有的竟因此一贫如洗,生计也难以为继。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于新兴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心存疑虑;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里,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片惶恐之中。历经一个世纪之后,阴角兰股票市场才走出“南海泡沫”的阴影。南海浩劫沉重的提醒人们:金融市场是非均衡性的市场,只要有足够多的资金,可以把任何资产炒出天价,导致泡沫急剧膨胀,然后从天上摔下来,不死也是半条命。正如斯凯恩所说,股票市场是一场选美比赛,在那里,人们根据其他人的评判来评判参赛的姑娘。毫无疑问,这个时候政府的监管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很多时候确实无可奈何的!因为人性的贪婪无可避免。于是,文学上绝妙的讽刺诗出现了——《南海汪洋》:

终于,腐败像汹涌的洪水淹没了江山;

贪婪徐徐卷来,一旦出发就不可回转!

像阴霾的雾霭弥漫,遮光蔽日黯淡无光。

政客和精英们沉溺于股市的疯狂,

贵族夫人和仆役领班一样,

瞬间分得红利的滑爽,

赛过了任何交媾、升官和封爵的快感。

法官当上了掮客,主教啃食起庶民资产,

君主为了几个便士玩弄手中的纸牌算盘叮当响;

阴角兰帝国陷入钱币的污秽汪洋。

这是阴角兰大诗人蒲柏讥讽、批判将整个阴角兰卷入南海泡沫的著名诗句。

其实,早在1717年,密西西比公司推出股票换国债计划,为佛挼里斯政府融资。虽然南海公司的董事很早就认定密西西比计划不会成功,但他们却对该计划的内容相当有兴趣,决定加以仿效,并相信会取得成功。结果在1719年尾,南海公司向阴角兰政府提出一个名为南海计划的大型换股计划,以换取更大利益。在当时,阴角兰政府总共发行了大约5000万阴镑的长期国债,国债的分布如下:1830万阴镑国债由三大机构持有:阴角兰银行持有国债340万阴镑、东身毒公司持有国债320万阴镑、南海公司持有国债1170万阴镑;其中1660万阴镑属于可赎回政府债券。从时间上分,1500万阴镑定期债券:较长期债券,总值1330万阴镑;较短期债券,总值170万阴镑。阴角兰银行的计划没有被采纳。

起初,南海公司打算买下所有国债,但由于考虑到买入阴角兰银行及东身毒公司所持之国债会引来较大阻力,因而放弃方案。到1720年,南海公司向财政部提供方案大纲,计划购入市场上总值3160万阴镑的可赎回政府债券及定期债券。在方案中,南海公司还愿意向政府无条件支付150万阴镑,以及额外支付不多于160万阴镑款项,但这笔款项要视乎公司最后取得多少债券而定,换言之,政府最多可从计划额外获得310万镑。不久,下议院就方案展开讨论,但院内的保守党议员建议阴角兰银行也提供方案,好让议会能够作出比较及选择。阴角兰银行于5日后如期提供方案,阴角兰银行表示,如果能够取得所有可赎回政府债券及定期债券,将额外向政府支付近560万阴镑,条件明显比南海公司的310万镑吸引。

为了获取下院支持,南海公司在阴角兰银行提出建议的同一日修订方案,同意将原本无条件支付的150万阴镑上调至350万镑,再加上原先有条件地支付的160万镑,使政府最多可从南海方案中获得510万镑。此外,南海公司又愿意将国债利率在1727年夏天以后,由5%调低至4%,以进一步减少政府在利息上的庞大支出。由于两大机构提供的方案相当接近,下院要求两公司再度修订方案,并将方案呈送下院。

在修订方案中,阴角兰银行没有再提供其他优惠,但就列明愿意以每1700镑的阴角兰银行股票换取每100镑的较长期债券,而较短期债券的换购价则因应持有期而相应调整。至于南海公司方面,虽然修订方案拒绝透露换购价,但就表示将无条件支付的350万镑进一步上调至400万镑,而有条件支付的款项亦获得上调,使政府最终最多可额外获得760万阴镑,比阴角兰银行多出近200万镑。

在此事件中,南海公司向不少政府要员进行大举贿赂,其中内阁掌权人巽得兰勋爵及斯坦厄普勋爵更分别收受南海公司市值50000阴镑的股票以及25万阴镑贿款,使他们大力声援南海方案,又令财政大臣约翰·艾思拉比负责推销有关计划,以求让方案获得广泛支持。再加上南海公司的方案比阴角兰银行的具有吸引力,最终使其方案在2月2日获下院通过,其后在4月7日获准生效实施。

在方案获得通过前,保守党的下院议员罗伯特·沃波尔曾经对此大力反对。他一方面担心方案会演变成不良的投机买卖,而且又警告南海公司透过方案人为地增加公司股票面值,本身的实力根本有限,因此方案将带来相当高的破产风险。尽管如此,但当时社会上下都对方案十分着迷,每当沃波尔在下院就方案陈词时,议事厅内的绝大部分议员甚而选择退席离场,对沃波尔的顾虑嗤之以鼻。不少人都到日后股灾爆发时,方才如梦初醒,回忆起沃波尔的陈词来,才感到自身的肤浅、疯狂和愚痴。

这个方案在当时被视为让政府与南海公司缔造双赢局面的伟大创造,原因是原本市场上的国债持有人享有高达7%至9%的利率,支付大笔的国债利息对政府构成沉重的财政包袱,现在经南海公司换取国债后,利率得以下调,使政府财政压力舒缓。另一方面,政府又可从南海公司最多取得760万镑的款项,成为一笔可观的进账。至于对南海公司而言,由于其股价在当时大受追捧,公司可趁机以远远高于面值的股票换取回报稳定的国债,直接赚取丰厚利润;此外,公司还可每年从政府赚取虽然低但是稳定的债息。这就等于将所有的危机和风险全部成功地转嫁给了所有购买股票的机构和人们,而获得巨额利润的就是阴角兰政府和南海公司;一旦南海公司的神话破灭,遭受损失的一定是普通的高价购买者。

南海公司虽然名为贸易公司,但实际上像阴角兰银行一样,在当时是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金融机构。事实上,南海公司本身的贸易业务平平,它虽在1711年成立,却要迟至1717年才开展远航贸易,至于在希番亚的规定下,南海公司一年其实只可派船三只前往南美贸易,而贸易本身到1718年更因阴、西交恶而中断。南海公司股票之所以受公众追捧,是因为它与政府的密切合作关系,令大众对之放心,而另一方面,公司在推销南海方案时又向大众谎称,公司将会在南美贸易上赚取极为丰厚的利润,将来股票持有人将会获得可观股息,使得大众深信不疑。画饼充饥式的宣传,加上政府的公信力,使得大家都相信了,炒作也就成为必然。

虽然在同一时期,类似于南海公司的佛挼里斯密西西比公司计划,在1720年失败了,但阴角兰大众却依然对南海计划充满信心。公司的计划在获得批准后的数星期之内,就已经成功向逾半国债持有人换取债券,使他们成为公司股东之一,而同时间,南海公司股价也开始猛涨。在1720年年初,原本只处于128阴镑的南海公司股价,到3月涨至330镑。在4月的时候,南海公司的董事们已经以每股高达300镑的价钱售出225万股股票并成功套现,成为第一批获得暴利的投机者。到5月,南海股价上扬至500镑,6月升到890镑,7月的时候更上升到每股1000阴镑的价位。尽管每股逾千镑,但公司董事仍然在这个价位售出500万股股票,可见人民群众痴迷该股票的疯狂程度。

自南海公司开始股票换国债的行动后,社会上下全民疯狂追捧南海公司股份,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政治家忘记了政治、律师放弃了打官司、医生丢弃了病人、店主关闭了铺子、牧师离开了圣坛,就连贵妇也放下了高傲和虚荣,加入了抢购南海公司股票的行列。”为了促销股票,南海公司又向有意购买股票的人士大举借贷,让他们有能力购买大手股票,然后再由他们分期摊还贷款。除此之外,市场上还出现热炽的投机活动,数以百计的股份公司随之涌现,当然除少数像皇家交易所保险公司是从事正当生意外,但大部分都是混水摸鱼,旨在骗取公众金钱。这些后来被称之为泡沫公司的股份公司,大多模仿南海公司的宣传手法,在市场上发布虚假消息,声称正进行大宗生意,从而吸引市民购买股票。其中一些公司更荒诞不经地声称正研发可以永久转动的车轮和机器,有些则甚至只表示正进行有潜力非常赚钱的生意,但市民仍然盲目地追捧,使这些公司的股价连同南海公司股价一同上涨。据悉,这些泡沫公司在市场上计划吸纳的资金,高达3亿阴镑。这在当时的市场资本数量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天文数字了。

为了规管市场乱局,以及保护南海公司免受泡沫公司打扰,国会在1720年6月9日,通过了别称《泡沫法案》的《皇家交易所及保险公司法案》,内容规定股份公司必须取得皇家特许状才能继续经营,逐步提高了发行股票融资的门槛。到6月11日,乔治一世发表公告,警告泡沫公司属非法,要受检控;后来乔治一世离开阴角兰度假,南海公司遂游说负责摄政的上诉法院法官,促使法院在7月颁令86家泡沫公司为非法公司,予以取缔;他们发行的股票也就成为一张废纸了;因此矛盾和纠纷随之四起。

自大量泡沫公司被取缔后,社会大众才如梦初醒,对股份公司怀有戒心,连带南海公司也受到牵连。自7月以后,随着热潮减退,南海公司的股价由原本1000镑以上的价位急速下滑,情况不受控制。南海公司的股价到8月25日已跌至900镑,这时不少知情的内幕人士及时脱身,免除了血本无归的下场,但普通大众却在9月损失惨重。在9月9日,南海公司股价已暴跌至540镑,为了挽救跌势,南海公司董事与阴角兰银行董事在9月12日商讨解决方法。会后误传阴角兰银行决定注资600万镑,一度令南海股价重上670镑,但到同日下午,市场证实消息乃子虚乌有,南海股价随即跌至580镑,翌日再下试570镑,收市时更急挫至400镑。此后,市场上人心虚怯,人人大举设法抛售南海股票,到9月28日的时候,南海股价已暴泻到190镑,至12月更跌剩124镑。而在同期间,阴角兰其他合法股票也受到拖累,阴角兰银行的股价亦由8月的263镑跌到12月的145镑,但情况要比南海公司要好。不久,南海公司就面临倒闭了。

1720年,面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蓝顿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阴角兰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了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交易模式,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直线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每股价格狂飚到1000阴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引发大众抛售潮,南海公司股价因此一落千丈,南海神话般的泡沫破灭。

南海公司的股价暴跌,使数以万计的股民血本无归,当中不乏上流社会人士,另外部分人更因为欠债累累而自杀或者出逃国外。自经济泡沫发生后,社会舆论随即强烈要求向有关官员及南海公司的董事展开调查,以追究事件责任。而由于事态严重,在内阁的请求下,乔治一世在11月提早结束休假,返回阴角兰主持大局。

在1720年12月8日,国会召开,并随即就南海泡沫事件展开调查,其中下院更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该事件的问题所在。为了阻止局势恶化,下院的罗伯特·沃波尔曾建议阴角兰银行及东身毒公司各购入900万镑的南海股票,虽然这个建议得到国会支持,但最后没有去落实。到1721年1月,国会通过法案禁止南海公司董事离开阴角兰,并责令要他们如实交代他们拥有的资产价值。下院的秘密委员会随后在1721年2月发表调查报告,指出南海公司在进行非常严重的诈骗,存在严重的贪污活动,另外又伪造公司账目,此外部分董事又与官员私相授受,其中更有董事通过不法投机活动或者中途违规套现而赚取可观利润的严重问题。

随后在国会通过法案后,南海公司董事们的财产被充公,总值3013812阴镑,不过其中345678镑退还予南海公司董事们,作为他们基本营生所用。以主席比尔·劳伦特爵士为例,原本拥有18.3万身家的他充公后只剩下5000镑;余款则用于救助南海泡沫事件中的受害人。经调查后,委员会得出南海公司的股本在1720年年尾时共值3700万镑,其中只有2400万镑股本分配予持股人,其余1300万镑诈骗得来的股本仍由公司持有。在这笔款项中,最后有800万镑被用以瓜分为股息,每股派息作价33镑6先令8便士,以作为对南海股票持有人的补偿。那些高价位大量吃进南海公司股票的股民,亏得血本无归。

另一方面,南海公司曾经透过其股票利润借出贷款合共1100万镑,借款人士来自社会各阶层,其中包括138位下院议员。在沃波尔协助下,这批曾向南海公司贷款的人士只要还清贷款的10%,便已算还清整笔贷款,而这个10%的限制在后来获进一步下调至5%。此外,南海公司原先承诺向政府额外缴付的最多760万镑,亦获豁免。至此,南海泡沫事件大致上获得解决。

历经泡沫后,南海公司没有因此倒闭,而且还拥有为数4000万镑的资产。不过,南海公司在此后也没有在南美贸易业务上发展起来,它主要仍然是一个协助政府处理债务的公司。在1750年,希番亚政府向公司提供10万镑以撤销公司在南美的部分贸易优惠,自此公司退出其贸易业务,但其享有的剩余贸易优惠则一直迟至1807年才告撤销。南海公司所剩余的股票于1853年获赎回或变换成国债,南海公司遂正式成为历史。

南海泡沫事件与1720年的佛挼里斯密西西比公司及1637年的贺兰德郁金香狂热,是欧洲历史早期爆发的两大泡沫经济事件。其中南海泡沫事件中的南海股价如泡沫快涨快落的情况,更被后人发展出泡沫经济一词,用来形容经济过热而收缩的现象。南海泡沫事件对阴角兰带来很大震荡,阴角兰人对股份公司仍有阴影,而在事件中制定的《泡沫法案》一直到1825年才予废除,阴角兰国民经过长时间才慢慢对股份公司重拾信心。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在南海泡沫事件中也是受害者之一,他在第一次进场买入南海股票时曾小赚7000阴镑,但第二次买进时已是股价高峰,结果大蚀20000阴镑离场。牛顿曾因此而叹谓: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贪婪的疯狂!可见事件影响之大之广。

在调查南海泡沫事件中,国会秘密委员会委任了查尔斯·斯奈尔为南海查账,这是国会历史上首次委托民间第三方独立会计师进行核数调查,结果成功查得南海公司犯下严重的诈骗及做假账等等的舞弊行为。委任第三方专业会计师的做法在后世被加以采纳,成功降低了企业舞弊的风险,在日后大大促进了特许会计师及核监行业的长足发展。在政治方面,南海泡沫事件使国民对民生党及乔治一世大失信心,政府诚信破产。相反,保守党的罗伯特·沃波尔却因为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残局,使其声望日隆,继而成功于1721年起成为阴角兰历史上首位首相,虽然当时未有首相一职,但沃波尔却有首相之实,主导政局,保守党政府持续主导政坛至1770年,期间只曾有民生党的标得伯爵在1762年至1763年短暂出任首相,其余时间皆由保守党人任首相。

所以,在集体学习完了这些案例之后,茨辛万告诫他的后人们,要以历史为戒,千万不要重蹈覆辙,贪婪是可以的,但是必须以风险最低为保证,否则不准拿家族的利益为赌注,否则,按照家族的规矩严惩不贷。因此制定了更加严格的风险定律,其基本要求如下——

一、重大决策权属于集体领导层。非在特殊时期,不得由总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肩负临时决策人角色的负责人可以当机立断。这是为了确保风险来临之时防止独裁的具体措施和保证;严格控制寡头决策带来的风险,确保集体智慧的最终实现。

二、家族信息畅通,资源共享。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但是不得扰乱决策层的视线。家族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无论谁,知道的市场信息,务必在第一时间告知家族决策层,否则作为失职渎职处理,扣罚当年的盈利,并将其拥有的股份下调;下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该信息来迟或者未告知带给家族企业的盈利影响幅度。

三、内幕信息绝对保密。家族内幕信息限于有限的决策人掌握,不得随意泄露,否则按照违背家族信条处理。家族的企业决策、实施政策、盈利水平、真实状况掌握在领导层,一般成员不得随意打听和传播。

四、接纳任何一种新事物,作为家族发展的源泉。任何新的信息、科技、领域、人物、知识架构体系、战争资源、自然资源等,都要求被整个家族掌握利用,以便成为家族产业不败的根基。

五、冒险和接受创新原则。不准盲目冒险,但要和接受新鲜事物区分开来。冒险是必要的,但是不准盲目去干,要确保每个环节有监督和程序;绝不容许林巴宾银行类似的事件再次出现,给家族和产业带来损失。创新和接受创新是必须的,但是风险必须可控;冒险和创新并不矛盾。

六、禁止可以查证的欺骗和阴谋出现。策略不等于欺骗,策略是永续的、必须的,如果策略能够被查证为欺骗,那是绝对不容许出现的。但是家族成员拥有利用游戏规则巧妙赚取合法利润的权力,只要有利可图并不承担法律后果,就可以去试试和实施,至于是否道德可以不予以追究。投机不是阴谋,是高智商对前瞻性事务的当机立断。

七、规模适当与灵活原则。企业规模要视现实发展需要而决定,不准超过需求盲目扩张,以免再次出现林巴宾银行的悲剧。该赚的时候,一定要赚够,不该赚的时候,可以做慈善或者宣传,传达一种声音就可以了。在适当的时机,可以高歌猛进,势如破竹,但是不准胡来。

八、在防范风险之余,多方交往原则。家族企业可以与世界上任何组织和集团合作,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可以介入,目的就是扩大知名度和信誉度,为下一步发展奠基;但是必须以防范风险为基调。

九、占据人才高地和资源高地。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得放松。务必高薪网罗人才是我们的必须,通过人才去占领资源阵地。人才是一切成功的基础之基础,必须严格占有和储备,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或者当做儿戏。高薪养人才是我们不败的策略和措施;无论他来自哪一个国家,只要有能力创造更多的价值,必为我们所用,花再大的代价都值得。

十、培养自己家族在各个方面的代理人。特别是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的代理人。政客和经济学家、法律专家都是我们家族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人才宝库,必须不惜重金培养和扶持,要下血本,不要舍不得本钱,这方面的钱是花的值得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责无旁贷,这是让社会服务于我们的企业的根本。

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是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基本职责,也是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的道路必然要经历的历程。从家族制到科学化,德克斯家族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的。林巴宾银行的失败和破产,给他们上了一课,也使他们走上了更加科学化的道路。一个科学的决策人,必定是一个伟大的经济专家或者知识面丰富俘获时代综合信息的人,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在指挥者手里是魔棒,没有任何挫折,怎么可以将坚强者击倒——这是茨辛万的爷爷比尔吉尔曾经说过的话,也是他总结出来的经验。“资本的最大兴趣就是逐利,商人最大的欲望就是一本万利;前提是绝对安全!”这是茨辛万在讲完两个故事之后,对后生们的谆谆教诲。学习的意志和不断总结教训的精神,是精英们的诀窍。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精英家族的惯性,那么,他们有抓住了哪些机遇呢?历史就是给胜利者的最好的鼓励,他们的业绩说明:他们是真正的精英,也是最为勤勉和团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