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旅游景区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吸引因素所在,也是展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窗口,在旅游业中处于支柱地位,其经济意义和社会作用日益显现。我国正在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保护得到了广泛重视,出现了一大批高品位、高水平的旅游景区。旅游景区管理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的发展,需要科学而规范的教材建设。旅游景区管理与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一样,属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编撰教材是高校教师的重要工作,国内外学者已经作出了不懈努力,出版了多种版本的教材。旅游业实践在快速发展,高校教学体系的改革也在逐步深化,更新教材的工作也应不断推进,基于这一点,我们承担了本教材的编撰工作。

编撰本教材,首先要把握教学内容整合的理论基础,明确旅游景区管理的专业定位、课程教学目标,然后选定恰当的视角,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构建。相对于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的理论还不完善,在高校课程设置中,这门课最不统一,相关的教材也各有偏重。我们试图把千差万别的旅游景区当作一个统一的对象,借鉴前人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并结合教学实践编撰这本教材。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思考了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关于管理层次的问题。旅游景区管理涉及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层次,本书选择企业管理角度进行阐述。当然,旅游景区企业管理和行业管理不能分离,对此,书中也有所阐述。至于旅游景区管理的产品层次,本书认为应该是旅游景区企业管理之下的层次,其内容包含在旅游景区企业管理的相关要素之中。

第二,关于书名问题。高校相关的教材有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区管理、景区经营管理、风景区经营与管理、旅游景区开发(规划)与管理、旅游风景区管理、景区运营管理等,它们阐述的内容虽然各有偏重,但知识结构框架大体相似,可以认为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我们用什么书名确实斟酌了一番。本书最后选定“旅游景区管理”作为书名,一是与国家标准定义用词“旅游景区”一致;二是考虑到旅游景区本身是一级“单位”,它的管理当然是经营管理,且书中包括了旅游景区建设管理,也部分涉及了行业管理的内容,很显然“超出”了经营管理范畴。

第三,关于内容选取的问题。实际上,旅游景区所涵盖的对象差别很大,旅游风景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的名称、设置目标、包含内容都不一样,确实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模式。这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另一方面也给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把千差万别的旅游景区介绍清楚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把内容丰富的旅游景区管理理清条理也在考验着编者的能力。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首先概述旅游景区和旅游景区管理的知识框架,接着阐述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管理,然后介绍战略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管理等旅游景区管理“支持平台”的内容,后面用多章篇幅阐述环境和卫生管理、设施设备管理、景区安全管理、节庆与演艺活动管理、景区形象与营销管理、景区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功能要素。

第四,关于特色的问题。在教材具体编写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管理实际的发展,注重对国内外新知识的引入,使教材内容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教材体现对行业实践的针对性、实用性;在体系编排上,每章的开头设置了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后面设置了本章小结、拓展阅读、思考与练习,注重规范性、新颖性和系统性。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由傅云新负责统一规划并统稿,各章节的编写者分别是:第一章傅云新、曾荣,第二章杜轶凤、许雪花,第三章尹兰、滕琳,第四章聂方园、滕琳,第五章王果,第六章尹兰,第七章房佳宁、曾荣,第八章房佳宁,第九章吴彬彬,第十章关芳芳,第十一章尹兰、许雪花、聂方园,第十二章吴彬彬、杜轶凤。

本书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教材及其他研究成果,书后列出了主要参考文献,在此对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鉴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或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0年9月于暨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