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编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系列教材——《新闻传播学》、《媒介经营管理》、《国际传播学》、《新闻报道学》、《广播电视新闻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学专业英语》 等,即将陆续出版。这是一种尝试和探索,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质量如何、价值如何,有待实践检验。
为什么说是一种探索?研究生毕竟不是本科生,更不是中小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无须使用正正规规的教材,尤其是新闻传播学专业更不需要这样做。媒体自身的变革日益加快,决定媒体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变化也很大,尤其是当今新媒体、泛媒体时代,技术、形态、内容、产品、营销方式变幻莫测,有些技术甚至一年一个样。在这样的环境下,别说硕士生、博士生,就是本科生也不会守着课本或教材死读书、读死书;老师绝不照本宣科,而是会尽量脱离课本讲授新鲜活泼的内容。也许有人会问:出版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材还有意义吗?
现实的情况是,即便没有固定的教材,作为老师、学生也需要看一些有价值的辅导教材和书籍,哪怕有些观点并不一定为大家认同,但若能引发思考、探索、争议,那也是好事。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就不应该把出版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材看成多余的事。
其实,出版教材的事情不是不能做,而是要出版有一定借鉴意义、有自己特色的教材。
与北京、上海等高层次的新闻院校相比,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条件和能力显然有较大差距,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又是传媒大省,我们沐浴在领风气之先的环境中,享受着优质的业界资源,这些资源对新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我们已清醒看到,学界与业界结合所发挥的对传媒教育发展的巨大作用。我们已通过建立 “训练营”、“特训营” 等,在广东业界建立创新基地。我们坚持通过举办 “传媒学术大讲坛”、“传媒领袖讲习班” 等方式,请传媒精英上课,吸取学术前沿和创新实践的营养。因此,我们的教材应该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当然仅此还不够,还应该有宽阔的视野,包括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未必能适合将来变化的情况,但期待能做得更具前瞻性一些,以延伸教材的生命力。即便将来不太适合了,其作为历史阶段的认识也有存在的历史价值。本系列教材力求做到这一点。就现阶段来说,也尽量做到像侯东阳老师在写作 《国际传播学》 时所说:“本教材结合一些热门的理论和现象,根据一个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体例和内容方面有别于其他著作和教材,有助于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 如果整个系列教材都能做到这一点,则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又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