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类教材建设与改进教学方法刍议(代总序)
吴文虎[1]
新闻传播类教材林林总总,大体上可分为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公关和编辑出版四个系列。现在呈献在广大读者面前的这些教材,虽然还说不上是千淘万漉,披沙沥金,但毕竟凝聚了老中青教师的共同努力,也是大家的一番心血。戏剧界有句行话:“剧本剧本,乃一剧之本。”有本可依,演员方能在舞台上施展才华,演出令观众为之动容的好戏。我们也可以说,“教材教材,乃施教之材”。有了出色的教科书,教师便有章可循,在讲台上挥洒自如,令学生如沐春风,得益匪浅。
教材,是培养和教育一代新人的不可或缺的主要载体。说起新闻教育的教材,首推的自然是1919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的徐宝璜的《新闻学》。这是中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论著。这本理论专著,是他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讲稿为基础修改而成的。换言之,这本专著是应教学之需而诞生的。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我国思想家孔子和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生前都是“述而不作”,只讲课不写书,他们的讲稿也是由弟子或学生(一说同事)整理、汇编成传世之作,这就是孔子的《论语》和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本好的新闻传播类教材?
笔者涉猎不多,以为最耐看而且深受启发的教材都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一是在学理上或对有关原理讲得相当通透,并能追踪当时学术和理论上的最新发展,符合大学教育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二是凡实务型教材,都能紧贴现实,可操作性和实战性强。三是教材反映出作者的独特见解,既融会贯通又另辟蹊径,编排也独具匠心。
这里,要强调的是,编撰者在教材中要善于处理博采众长与独特见解的关系。笔者以为,前者固然重要,但后者更能体现作者的功力和底蕴。好教材要言人之所未言,或说人之不曾说透者。这样,才能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新闻教育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决定着新闻课程和新闻教材的具体安排与不同比例。教材因课程而设,如果是培养专才,那就势必要增加新闻传播类教材在全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并忽视其他有助于提高新闻学专业学生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的课程。在这方面,我们应当注意到民国时期新闻教育十分强调培养通才,专业课和教材则要求少而精。比如,1947 年暨南大学新闻系所开课程中,专业课非常有限,大量开设的是文史哲类课程。同期全国6所新闻院校中,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开设专业课最多,但也只占58.3%;政治大学开设专业课程最少,仅占27.7%。[2]因此,按照上述思路,我们在编写教材时也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既要加强各校优秀教材的相互交流,又要精编自己撰写的教材,防止和杜绝那些内容芜杂、质量不高的山寨版教材出笼。
教材建设应因时而异,与时俱进,要适应不同时期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发展态势。暨南大学新闻系首任系主任冯列山当年提出了“大新闻”的超前见解,在广播、电影问世不久时,就把电子媒介纳入了新闻学研究和教学的范畴和视野。他认为,以报纸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应称作“报学”,而以新闻事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才可以称作“新闻学”。他把新闻学“描画”为理论新闻学和实用新闻学两个部分。理论新闻学包括新闻哲学、新闻伦理、比较新闻学、新闻法、舆论研究、言论原理、新闻原理、报业史、杂志史、广播史、电影史、出版业史、宣传学、新闻政策、时事分析。实用新闻学包括采访、新闻写作、编辑、社论、报业管理、广告、印刷、电讯、杂志业、广播业、电影业。他打破了我国多年来新闻学研究以报业为中心的理论格局,把广播、电影视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3]这一立论,不仅对新闻学理论研究有着积极意义,而且拓宽了新闻教学和教材建设的内容,即使在今天,对编写新闻传播类教材仍然有其参考价值。与新闻传播类教材建设直接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教学方法。20 年前,笔者访问美国时曾亲身参与德克萨斯大学传播学博士生的多次课堂讨论,感受到现场集体参与、积极探讨的活跃学术气氛和事前做好充分准备的状况。回国后,又接触到引入我国的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及有关教材。联想至此,深受感触,为此,笔者建议,我们的新闻传播教学能不能在教材上换个写法、在课堂上换个讲法?如果我们将以课堂宣读为主变为课堂讨论为主,那么教学方式将会是积极的互动式的,学生是群体的参与者,老师是引导、启发、掌控方向和进度的领路人。两者携手并进,可令教学相长,取得更好效果。
哈佛大学提出的案例教学法告诉我们:它是一种多方位的学习模式,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它允许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冲突。收获来自所有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讨论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是鼓励作出更为合适的回答。它有利于拓宽学生分析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4]哈佛案例教学法应用范围很广。在国外应用的学科领域包括法学、医学、工商管理、跨文化比较、社会学、社区心理学、新闻、政治等等,近年来已陆续引入我国多个学科领域,如MBA课程,以及广告、公共关系等。
哈佛案例教学法对教材建设也有其不同要求。教师应精编多讲,力求深入浅出,而不要包罗万象,细大不捐。要给教师讲授和指导讨论、学生理解留下更多的空间。
总之,新闻传播教育界应当重视教材建设,把它视为提升新闻传播教育水平的重要一环。要锐意革新,站在新的制高点上,重新审视以往教材建设之成败得失,汲取经验教训,继续上路。在以教材为本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宣讲式照本宣科逐步发展到互动式课堂讨论,积极介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撰写新的教材。
[1] 吴文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传播学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新闻事业经营管理》(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等。
[2] 龙伟,任羽中等.民国新闻教育史料选辑·代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
[3] 冯列山.什么是新闻学?报学杂志,1948,1(5).转引自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16.
[4] [美]威廉·埃利特.案例学习指南.刘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