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客家体育与竞技的基本特征
1. 地域性
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文化的内涵,直接制约着某些体育项目的空间布局。
客家地区还有一些带有极强地域烙印的体育项目,如九狮拜象、提灯、舞龙等,有些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 即使是与其他地区相同的体育项目,也有其自身的地方特色。如舞龙,北方的龙舞、龙灯舞均属 “健舞”、“武舞”,舞得虎虎生威。而梅州客家的舞龙则显得轻快、洒脱、飘逸,彩带纷飞,柔中寓刚,适合在山区地势不平、场院小的环境中活动,富有浓郁的山区舞蹈特色。南北方的地域差异,使得同一种运动项目在各地分化出丰富多彩的流派,也体现了当地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对体育活动造成的影响。
2. 移民性
客家社会是一个移民社会,客家人是历史上北方移民与南方土著融合的产物。人是文化的载体,北方汉人的南迁,一方面形成了人的流动,大量的北方人来到客家山区,推动了客家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北方汉人的南迁也将大量的北方汉文化输入客家地区,使客家地区的很多文化事项烙上了浓厚的移民文化印记,体育文化也不例外。因此,客家地区的很多体育活动都带有浓厚的移民性。例如,客家地区现在保留的武术流派昆仑派就源于河南省,而源于长江流域的划龙舟,在现在的客家农村地区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群众体育活动。
3. 宗教民俗性
自然环境的封闭、交通的落后、经济的不发达等因素,使得客家地区传承了大量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而客家文化也被誉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作为客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客家传统体育活动,凸显出宗教民俗性这一特征,这表现在很多客家传统体育活动都与客家地区保留的宗教活动、民俗活动有不可分割的交融关系。如客家地区香花佛事中的打莲池、迭灯,迎神庙会中的上刀山、过火海等。
4. 生产实用性
客家 “山居”的自然环境,使人民面临着有限生存资源的竞争和山林野兽的威胁,以及土匪暴乱的危险。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恶劣使得在传统社会中不同姓氏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如山林、水源等,而经常发生械斗,特别是一些小姓弱房,如果单纯依靠群体的力量,根本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某一个或某一小群人的高超武术往往成为一个姓氏、一个房派的重要支柱。因此,对英雄的幻想和借武防卫就成为一种普遍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教习武艺遂成为乡村盛行的社会风气,因而在客家传统体育活动中处处流露出客家人对基于生产、生活保障的 “武术”的重视,如不同武术流派的流传及狮舞、宗教体育活动的武术技击的呈现等等。正是这种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使得客家传统体育呈现出生产实用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