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绪论
(一)客家方言的分布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我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海南、香港及台湾部分地区,共两百多个县市。其中主要的区域是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广东东部、中部、北部,这一带是粤闽赣边区,是客家人最集中的 “大本营”,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的华侨、华裔有不少是讲客家方言的。
就使用人口来说,江西约 800 万,广东约 2 300 万,福建约 300万,湖南约 300 万。加上广西、四川、海南、台湾、香港以及海外华侨、华裔,客家方言人口总计为 4 400 万 (谢留文、黄雪贞,2007) 。
从表现看,各地对客家方言的称呼不尽相同: 在广东称其为 “客话”、“客家话”、“客家语” (在梅县还被称为 “阿姆话”。阿姆: 母亲。本字是 “阿 ”) 、“山话”,在广西称为 “新民话”、 “麻介话”、“话” (粤西、海南也称 “话”,粤西还有 “大”和 “小”之分) ,在四川称为 “土广东话”,在湖南称为 “广东话”或 “客家话”、“客边话”、“客姓话”,在江西称为 “广东话”、“客籍话”、“河源声”、“怀远话”等。“阿姆话”、“麻介话”、“话”是以客家方言的特殊词 (亲属称谓词、代词) 来命名的。“客家话”、“客边话”、“客姓话”、“客籍话”、“新民话”、“怀远话”是以说这种话的移民的特殊性质来命名的。“广东话”、“土广东话”、“河源声”是以移民的来源地来命名的。 “山话”是以客家方言的地理环境来命名的。这些名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客家方言的某种特性。现在,人们习惯称之为“客家话”或 “客家方言”(简称 “客方言”) 。
中国境内的客家方言分布图 (图片来源: 百度)
1.广东境内的客家方言
广东境内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粤东、粤中、粤北和粤西较为偏僻的山区地带。(《广东的方言》)
(1) 粤东。主要分布在梅州市及邻近的潮汕一带,包括梅州市区、梅县、蕉岭、平远、兴宁、五华、大埔、丰顺、揭阳、饶平、普宁、惠来、潮阳、陆丰、陆河、海丰等地。
梅州市是客家方言的中心区域,具有客家方言的典型特征,而且与它有地缘关系或移民关系的地方的客家方言都受它的影响。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该区分为嘉应小片和兴华小片。嘉应小片包括梅州市区、梅县、蕉岭、平远; 兴华小片包括兴宁、五华、大埔、丰顺。从语音和词汇看,兴华小片可进一步分为兴宁、五华片和大埔、丰顺片。
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在民间,梅县话都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是不少外地客家人维持或仿效的对象。其原因是: 第一,地理位置。从明代至清代,乃至进入民国时期,梅县所在的嘉应州都是粤东地区重要的州府之一,而梅县是嘉应州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一直是州府所在地。第二,移民。近几百年间,许多地方的客家人都是从梅县一带迁移过去的。在他们心目中,梅县始终保持着近代客家主要聚集地或祖居地这一地位。第三,客家意识。梅州一带是客家意识最早出现的地方,目前仍然是客家意识最强烈的地方。相比之下,赣南、闽西客家地区的客家意识产生较晚,大都是从梅州一带流传过去的,时至今日仍不如梅州强烈。第四,方言本身。梅县所在的地区,其客家方言内部一致性很强,各县 (市、区) 之间用客家话通话几乎没有什么问题。梅县话在客家地区有典型性,故民间以之为 “标准”。
潮汕一带的各县市,客家方言往往与潮汕方言比邻分布或交叉分布,受潮汕方言的影响较大。
饶平与大埔两县交界的地区,如上饶 (镇) 、上善、饶洋、建饶、新丰等基本使用客家方言。
揭西县河婆镇以北的地区,是客家方言流行的区域。
揭阳市区与揭西县接壤的几个乡镇,如玉湖、白塔、新亨三镇的一部分地区和龙尾镇使用客家方言。
陆丰市、陆河县以及海丰县北部山区使用客家方言。
普宁市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本市西南部山区与陆河县、陆丰市接壤的地带。
惠来县的客家方言分布在与普宁接壤的北部山区,如青山乡、河林乡等地。
潮阳县 (今为汕头市辖区) 的一些山区使用客家方言,当地称为“半山客”,受潮汕方言的影响尤大。
(2) 粤中。主要流行于河源、惠州两市,即河源的和平、连平、龙川、东源、紫金五县及源城区,惠州的惠东县、惠阳区、博罗县及惠城区。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不少县市也有一部分地区有分布,例如深圳、东莞、增城、中山、顺德、南海、珠海、三水、四会、高明、鹤山、开平、新会、台山、恩平。
河源、惠州两市的客家方言既有早期的客家方言 (有的地方叫“蛇话”,它们也是客家方言) ,又有晚期来自粤东梅州的客家方言。惠州市客家方言区与粤方言区相连,受粤方言影响较大。
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客家方言,处在粤方言的包围中。
广州沙河一带及郊区也有客家方言分布。
花都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北兴镇及芙蓉嶂一带。
从化客家方言分布在东部的吕田。
东莞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清溪一带与惠阳、宝安两县相接的丘陵地带。
增城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荔城、永和、福和、镇龙、小楼、派潭、正果等乡镇,分 “程乡话”(以正果镇为代表,居民来自旧称 “程乡”的梅县) 和 “长宁话” (以派潭镇为代表,居民来自旧称 “长宁县”的新丰县) 。(《增城方言志 (第二分册) 》)
中山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五桂山区和合水一带。
三水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六合、迳口和大塘等处。
台山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赤溪区 (赤溪区曾单独立县) 和田头区。
(3) 粤北。粤北与粤中、赣南在地域上相连成片,也是客家人的基本聚居地之一。从使用方言的情况来看,粤北地区估计有 400 万以上的人口以客家方言为主要交际用语。主要分布在韶关市、清远市各县 (市) ,其中始兴、翁源、新丰是纯客家方言区; 韶关的南雄、乳源、曲江、乐昌、仁化,清远的英德、连州、连南、连山、阳山、佛冈、清新各县 (市、区) 的一部分地区也有分布。其中南雄、乳源、乐昌、曲江、英德以客家方言为主要交际用语,其余各地以非客家方言为主要交际用语。(《粤北客家方言的形成和分布》)
从来源看,粤北客家方言主要来自赣南和闽西。清新、佛冈等地,除了来自闽西,还有来自粤中惠州和粤东梅州一带。
(4) 粤西。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三市,包括廉江、化州、信宜、高州、电白、阳西、阳春等地的部分地区。除上述七县 (市)外,雷州半岛的徐闻、海康、遂溪小部分地区也有分布,多为近 50 年来粤西各地客家人迁徙时带入的。
粤西客家方言称 “话”,有 “大”和 “小”之分。 “大”是指纯客所占范围较广,人口较多、较集中,受粤方言影响较小,因而方言成分较纯的客家方言,如廉江的塘蓬、石角,化州的兰山、中垌,信宜的茶山、钱排,高州的新垌、马贵,电白的沙琅、望夫,阳春的三甲、八甲等地的客家方言。 “小”是指粤客居民穿插地带受粤方言影响较大,因而方言成分不纯的客家方言,如廉江高桥、雅塘等镇的客家方言。
粤西客家方言是由于明末清初以来闽西和粤东、粤北客地的居民直接或间接地向粤西移民而形成的。(《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
2.福建境内的客家方言
福建境内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闽西地域相连的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清流、宁化七县。这七县客家方言大体可以分为三片,南片的上杭、永定、武平和粤东地区相连,且明清以后有粤东客家人倒流,入居三县,所以这三县的方言与粤东客家方言比较接近。北片是清流、宁化两县,彼此的方言较为接近,也杂有一些闽方言的成分。中片的连城话和长汀话则游移于两片之间,其中连城话的特殊成分较多,县内差异也大,五六种小方言之间通话还有困难。相对而言,长汀话与南片较为接近,又由于长汀历来为州府所在地,那里的方言音系比较简单,有些地方受到官话的影响,南北两片的人都比较容易听懂,因而在闽西客家方言中比较有代表性。此外,明溪县西部、南部,诏安县的秀篆、官陂、太平,平和县的九峰、长乐,南靖县的曲江,龙岩市的大池、万安,它们大多数是纯客乡或客家人占多数的乡镇,也有客家方言分布。在闽中、闽北和闽东则有一些大小不一的客家方言岛。(《闽西七县客家方言语音的异同》)
3.江西境内的客家方言
江西境内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于江西南部赣州地区的赣州郊区、赣县、南康、大余、崇义、上犹、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寻乌、会昌、于都、瑞金、兴国、宁都、石城等 18 个县 (市) 。吉安地区的吉安、遂川、泰和、井冈山、永丰、万安、永新、宁冈,宜春地区的靖安、奉新、宜丰、万载、铜鼓,萍乡市的莲花,九江地区的修水、武宁,抚州地区的广昌,上饶地区的横峰等地都有客家方言。此外,贵溪、铅山县的畲族乡也属客家方言岛。
江西境内的客家方言既有被称为 “老客家”的赣南本地话,又有明末清初从闽西、粤东迁来的客家移民带来的客籍话。这种内部差异与居民的迁徙时间、来源、路线有密切的关系。 (《客赣方言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