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富过程
作为客商侨领,曾宪梓的创富过程几乎就是客家人创业成功的教科书般的案例,不仅极具代表性,而且非常励志,处处都散发着客家人勤劳简朴、睿智诚信的光芒。
(一)创业思考
曾宪梓年少时家境贫困,生活拮据,20世纪60年代时,他不得不远渡重洋,到泰国谋生。曾宪梓是在国内长大的,他先在中山大学生物学系完成了大学学业。20世纪60年代初,他到泰国与家人团聚,决心干出一番事业。但到了泰国后,如何才能开拓事业呢?壮志满怀的曾宪梓陷入了创业思索之中。
曾宪梓在往返于泰国、中国香港两地的时候,与其经营百货公司的叔父、制作领带的哥哥有颇多交集。20世纪60年代的泰国,已推行开放政策。徘徊在曼谷闹市之中,曾宪梓发现不少人穿西装、系领带,这些西装革履者,显得风度翩翩,引人注目。他想,领带虽小,却是现代男人不可缺少的装饰物,它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曾宪梓去过香港很多领带厂,从那里买了一些领带寄到泰国去卖。香港的领带厂都属于家庭手工业,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仿制,因此曾宪梓有了从领带起步创业的决心。
(二)白手起家
只要不偷、不抢、不骗,什么工作都能去做。因此,曾宪梓在香港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保姆,给亲戚带小孩,别人笑言曾宪梓作为一个大学生,居然到香港给别人带小孩,曾宪梓却认为无所谓。能够胜任第一份工作令他感到很愉快,而且在带小孩过程之中,他进一步了解了香港社会。
后来,曾宪梓从卖领带入手,开始其生意道路。他从批发商或厂家那里批发领带,自己摆卖出售。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后,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曾宪梓发现,泰国虽然是个开放的市场,但并不是领带的最佳市场。他想,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区,是集世界潮流之地,应是领带业的最有潜力的市场。于是,他带着6 000港元回到香港,租了一间小厂房,凭着一把尺子、一把剪子和一台缝纫机,自己进行设计、剪裁和缝制,开始其艰难困苦的创业旅程。他每天从早晨六点一直干到深夜两点,制成领带后,又自己去推销,扛着成品挤公共巴士,走街串巷,扯着嗓子叫卖。
他每天给自己确定一个销售目标,不完成就不回家。一家六口人一天要50元的生活费,所以曾宪梓初期每天必须卖5打,也就是60条领带,这样才能够养活一家。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卖不完60条,就不回家。本来批发应该是论打售卖的,为了每天卖出60条,曾宪梓一打领带当批发售卖,半打的也当批发,甚至1条领带也按批发价卖,总之要完成60条领带的日销售目标。由于他是客家人,广州话讲不好,常常闹笑话,被别人耻笑。但他没有气馁,慢慢地,这位带着浓厚客家口音的领带商贩给人们留下了诚实可亲的印象,大家都愿意购买他的领带。
(三)渐入佳境
卖了一段时间的领带后,曾宪梓开始经营起一间制作领带的小作坊。渐渐地,他的小作坊逐步变成有一定规模的厂房,他不用再上街摆卖,而是由零售商店登门采购了。这时,曾宪梓亦要奔波忙碌,四处活动,但不是走街串巷叫卖领带,而是到世界各地考察市场,吸取国际领带生产设计的经验,以及与各地市场的经销商建立联系。他先后到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奥地利、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了解领带制作和市场销售情况,并与那里的一些厂商建立了业务关系。
1971年,曾宪梓在香港正式创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自己设厂织染专用布料,开设专门的设计部门和缝制部门。1971年,金利来商标在香港完成注册。得益于产品的独特设计、优良品质和强大的广告宣传,金利来产品迅即大受市场欢迎。1973年,开始在香港本地百货公司自设销售专柜。1974年,金利来产品逐步由领带扩展至优质时尚的皮具及男士饰物。
从1981年开始,曾宪梓就不断利用中国内地最有影响的传媒,连续展开“金利来攻势”,不惜花费当时堪称天文数字的百万元人民币,使“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的宣传标语长期占据报纸的重要版面和电视的黄金时间。这种大张旗鼓的广告战持续了整整两年,崇尚时髦的男士们为了“增添光彩”,四处寻觅金利来领带,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原来曾宪梓根本就没把金利来领带投放到内地市场。直到1983年,曾宪梓认为,内地的求购者对金利来领带的渴望程度已经够高了,才不慌不忙地将首批金利来领带送到了内地各大城市的大商场中。果然立刻引发了一场争购金利来领带的风潮。1985年,曾宪梓担任亚洲领带协会的主席。1990年,金利来领带在中国内地的营业额达4亿多元人民币。曾宪梓把金利来领带推向“世界之最”,金利来领带也把他推上了亚洲领带业的顶峰。
在金利来事业处于巅峰之际,具有远见卓识的曾宪梓又果断地做出了多元化经营的决策。不久,金利来T恤、皮带、钱包、衬衫、袜子……但凡男士的衣物和服饰配件,曾宪梓都不放过,全都纳入金利来的世界。20世纪80年代,曾宪梓投入100万美元巨资,在广东梅县成立了“中国银利来有限公司”,引进四条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带生产流水线,使银利来领带首先成为中国的名牌领带。曾宪梓为此特别宣布,原应分配给他的那部分利润,他分文不取,全部捐献给家乡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