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观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走马看南粤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双轮驱动”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结构,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据悉,2008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的精神,广东省大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完善,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形成“双轮驱动”产业结构

2007年底,广东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的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作出《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出台“双转移”“三促进一保持”等相关配套措施,制定实施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明确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经过不断宣传,特别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全省上下统一了思想认识,各地方各部门纷纷出台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措施,社会各界纷纷支持,形成了推动结构调整的强大合力,奠定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思想基础。经过几年来的励精图治,广东现代产业体系逐渐形成。

形成“双轮驱动”的产业结构。2011年,广东省GDP达到53 21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5.3:50.4:44.3调整为5.0:49.7:45.3,基本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继续在全国各省市中保持首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7年的53%提高到56.3%,已形成了金融物流、商贸、旅游、房地产等增长快、对经济拉动大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其中金融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9.4%大幅提高到13.1%,广东省已成为华南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旅游集散地;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7年的45.1%提高到47.8%,汽车工业由潜力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石化、钢铁等重化产业战略布局基本形成,“一核、一带、一轴、三区”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已具雏形;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东省积极培育发展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逐步形成。201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1.29万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达12.8%。其中新型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率先发展,规模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6成左右,液晶电视模组产能占全球的1/4强,LED规模约占全国的一半,新能源汽车产能突破万辆大关,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的40%。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突破,引入了中国南车、中航工业、中海油、三一重工等行业龙头企业,发展轨道交通、通用飞机、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装备制造“海陆空”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新业态不断成长壮大,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广东省从事新业态服务的企业已经超过80万家。

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粤战略,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区域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率先出台了促进自主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自主创新条例》,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居全国第二,逐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主轴、辐射珠三角和连接全世界的区域创新网络布局,建立了13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二是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1年全社会研究开发(R&D)投入占GDP比例从2007年的1.30%提高到1.96%,珠三角地区研究开发(R&D)投入占GDP比例达到2.25%,相当于法国、澳大利亚的水平;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受理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全省专利密度达562.3件/百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09年以来分三次累计引进57个创新科研团队和49名科技领军人才,全省研究开发人员达41.08万人,比2007年翻了一番,规模跃居全国首位。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一批研发基础好、市场需求大的重大产品快速进入市场,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也开始涌现,在超材料、中微子、基因组、干细胞等领域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形成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平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和重大产业集聚区建设,构建了一批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战略平台。一是重大项目已成为转型升级重要引擎。2008年以来,广东省共有106个重大产业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建设,总投资10 918亿元,其中2012年湛江钢铁基地等8个项目获国家批准建设,总投资约1 648亿元。重大项目尤其是现代产业500强项目投资速度加快,2012年上半年500强项目完成投资约420亿元,总体开工率为94%,成为带动广东省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二是重大产业集聚区已成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1年,全省3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20个主要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实现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和13%,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9百分点、0.8百分点,占全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8%和9%。

形成高端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适合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在对外开放、创新、产业转移等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完善粤港澳合作机制。加强粤港澳全方位的合作,推动CEPA在广东省先行先试尤其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等工作,加快推进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重点合作区域建设,使其成为合作发展的新引擎。二是建立省部院合作机制。2005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省部产学研合作,在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大平台方面“先行先试”,省部联合共建“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到2011年底,省部产学研合作累计实现产值1.1万亿元、利税1 500多亿元,获得专利2.5万件,培养各类人才近8.3万人。三是建立区域产业合作新机制。加快推进“双转移”,形成了扶持共建、合作共建、托管建设、股份合作等共建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2011年,全省36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工业增加值822.6亿元,约占欠发达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9%,推动东西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7年的15.2%提高到17.9%。

形成内外贸并重发展新局面。一是外贸结构继续优化。2011年一般贸易进出口3 208.8亿美元,增长19.5%,比加工贸易快5.7 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比重达34.6%,自1987年以来首次超过1/3。二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2011 年加工贸易项下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77.4%和47.7%。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的外资企业累计设立研发机构(含企业内设机构)达501个。三是境外投资合作实现新突破。2011年境外投资经核准新增协议额31.46 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增长36.2%。四是工业外向依存度逐步降低。工业产品内外销比例从2009 年的67.6∶32.4调整为2011 年的70.2∶29.8。2011 年,广东省工业外向依存度为29.8%,比2008年降低了7.9百分点。

产业转型升级将以重大项目等为支撑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产业发展面临劳动力供给、土地、能源和环境容量等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缺乏核心技术等挑战,产业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对此,广东将以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为支撑,积极推广和总结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经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更加重视市场基础配置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基础配置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规范活跃、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是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推进省部产学研合作,大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在关键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更加重视“两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强电子商务和服务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四是更加重视装备产业发展。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提高基础件技术水平,全面带动装备产业发展。

五是更加重视节能低碳发展。着力开展省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和县(区)示范建设工作,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稳步推进污染物减排和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载于《中国改革报》,2012年10月8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