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导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虚构的世界

一 替代情人

宫崎骏说自己之所以爱上动画是因为看了日本第一部动画长片《白蛇传》。他在年老的时候还这样回忆剧中的白娘子:“美得令人心痛,我仿佛爱上了她,因此去看了好多遍。那种感觉很像是恋爱。对于当时没有女朋友的我来说,白娘子就是情人的代替品。”对,动画就是替代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理解“代替品”这个概念吗?宫老继续说:“我最迷动漫的时候,也是我准备入学考试的时候。这个年龄阶段看似自由,其实有很多地方受到压抑:既要读书,又对异性充满了强烈的憧憬。于是,想要发泄的青少年便会想要‘拥有自己的世界’——一个连父母也不知道,只为我所拥有的天地。而动画便成为世界中的一环。”

宫崎骏仿佛只是在说正确的废话,上面的一段话也可以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来说,这不外乎就是童年或者是青春期的妄想症。宫崎骏则用了另外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情感,他叫作“乡愁”。并且说:“我会用乡愁来形容成年人对童年时代的怀旧心情,其实,三五岁的小孩子也会有类似乡愁的感情,甚至每一个年龄都阶段一定有。只是年纪越长,乡愁的宽度和深度都变大了。我相信,创造动画的原点就在于此。”

引述大师的话并不是要顶礼膜拜。但是,宫崎骏所强调的“替代品”、“不满足”、“自己的世界”、“乡愁”这几个动画创造的原始情感,准确地将动画的发生用形象的语句表述了出来。这对每一个创作者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日本动画《白蛇传》

1958年,日本“东映动画”制作并公映了日本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白蛇传》。故事以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蓝本。在制作本片前,日本并没有制作长篇动画电影的体系,因此工作人员们从研究他国的动画、动画师的培养、开发拍摄动画用的器材等开始着手,花费约两年的时间做成本片。该片发行到东南亚,并获得第一届威尼斯儿童电影节特别奖。这不仅是“东映动画”第一部彩色的动画电影,而且亦是对日后日本动漫影响最为深远的动画电影。也正是这一年,正在东京读高中的宫崎骏观看了这部电影。这个平时只会在家中涂鸦的少年就是在这个时候立意进入动漫创作领域的。

印第安纳大学的经济学教授Castronova,是一个资深游戏玩家、全球网游虚拟经济的头号研究先锋。他在2008年的新作Exodus To the Virtual Worlds—how online fun is changing reality中说:“人们正在第二次出走,重写历史。这次是从现实中出走,逃往虚拟世界。”当代社会由于人口激增、竞争加大、环境恶化等诸因素的影响,人类面临的生存压力空前增大,许多人的情感愿望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急需寻找解决途径,而“虚拟世界”的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人类从来都是“虚拟”的爱好者,只是物质世界的改变造成了想象空间与虚拟平台的变化。我们在鄙薄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时候,往往忘却了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沉迷的方式。不用担心,绝大多数孩子都会自然长大。宫崎骏经常告诫他人,孩子们不用看动画一样长大,我们别觉得动画有多重要。

谈到虚拟世界,很多人会想起虚拟网络世界。笔者曾经在博客中看到过一个网友的内心独白:“我是一个喜欢电影的女孩,在电影的虚拟世界里,我能体会人世间的许多情感和生活的经历。然而有一天,当我发现我活在当下,活在一个并非电影的现实世界的时候,我希望找到一个能陪我一起看电影,一起走完生命余下旅程的人。”在这段描述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孤独的女孩需要一个虚拟的世界来寻找能引起自己共鸣的情感和经历,让内心的感受有个出口;二是当她找到另一半不再孤独时,她仍然选择看电影,这说明电影在她的人生中无论孤独与否都为她提供了表达自身体验和经历的平台。事实上,这个平台是利用人的“视像暂留原理”造成的。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为“视像暂留原理”。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活动电影机n——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工厂大门》获得成功,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诞生。

《红辣椒》

美女医师千叶敦子在一家精神医学研究所工作。她和天才科学家时田浩作一起发明了一种能监测患者梦境的仪器“DC MINI”,这种仪器可以改变患者的梦境,在精神治疗方面相当有效。不料,该仪器突然被盗。接着,这项研究的相关人员相继在梦中遭到侵扰,变得疯狂起来。敦子为此展开调查,也遭到暗算。然而,敦子可不是一般人物,她拥有另一个身份——“梦侦探红辣椒”。红辣椒具有同步体验他人梦境的特殊能力,曾多次成功治愈患者的心灵创伤。红辣椒与利用“DC MINI”进行破坏的梦境恐怖分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凶犯究竟是谁?其目的何在?出人意料的真相在梦境与现实交错的瞬间闪现……本片改编自日本著名科幻小说家筒井康隆的同名作品。在原作中,现实与梦境层叠交织让人难辨真伪,那些奇异复杂的梦境成了电影化的一大难点,今敏以惊人的细腻笔触和恢弘大气的构图描绘出这场梦境大冒险。《红辣椒》将超现实、精神分析、无意识空间、梦境解构等深奥概念玩得出神入化。

电影创始人: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12月28日晚上,法国巴黎罗尔乌丹剧院的老板梅里埃受朋友安托万·卢米埃尔的邀请,到大咖啡屋去看“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晚上9点,他走进大咖啡屋的地下室,发现墙上挂着一条白色床单,地上摆着一百多把椅子,稀稀拉拉地坐着一些人。他刚坐下,灯光就熄灭了,墙上张挂的白色床单上出现巴黎科德里埃广场的画面,画面静静地凝固在那里。这是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们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放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连成一部来放映,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们是电影的创始人。

“动画之父”、早期电影编剧和理论家、法国艺术家埃米尔·科尔说过:“做动画的人就像上帝一样在创造世界。”动画中的叙事情境与电影、电视类似,但相对虚拟世界更为丰富多彩。在动画构造的世界中,时空是被立体呈现出来的,对于过去,可以直观地展现当时的状态;对于未来,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出将来的细节。画面中同样存在着天空、大地,以及人、动植物等各种生物,并且动物常常拟人化,还有各种环境场景、故事情节。现实中有的它可以展示,现实中没有的它也能够创造出来。正是由于动画具有这种独特的虚拟构造特性,加上其娱乐、商业、教育等功能及其制作技巧的多样化,使得动画成为一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而独立存在。

无论是电影中的世界还是网络中的世界,或者其他由艺术构造出来的虚拟世界,都是源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并直接投射着真实世界中人们的集体意识。人从出生以来就伴随着许多烦恼和痛苦:孩提时,喜好得不到满足,厌恶的事物摆脱不了;少年时期,读书的压力,成长过程的曲折;稍长后,工作的压力、家庭压力随之而来;中年时,上有老人下有儿女,需要负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老年时,常有孤独感或者百无聊赖的感觉。而且人有七情六欲,总有情绪变化或者压抑之时,其实整个人生都需要寻找一种可以降压卸力的方式、一个可以任意表达自身意愿的世界,来达到心理的慰藉与平衡,不至于被压力、烦闷等负面情绪击垮。虚拟世界正好可以满足这些,于是构筑虚拟世界便成为必要的了,动画世界正是基于人们的这种需要而创造的。宫崎骏曾总结说,动画所创造的架空、虚构的世界,是写实电影无法达到的境界。

戛纳60周年

戛纳组委会在电影节期间放映了Chacun son cinéma。该片包括了35位著名导演为了庆祝戛纳电影节60周年而拍摄的3分钟短片。每部电影短片都是表达他们心中对于电影院的感受与感情。

二 动画原点论之一:童年压抑

我们一般都认为成人世界是为衣食住行担扰,又因工作压力、精神空虚而焦虑、苦恼。而动画的主流观众——青少年和儿童,在许多人的眼里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像花朵般地生长。事实上,压抑不会因为年龄变化而有变化,对于童年来说,尤其如此。

(1)儿童的自我保护行为暗示着他们恐惧和逃避的心态。被亲人抱着的小孩看到陌生人时,很快地把头转过去趴在亲人的肩膀上;小孩的两只眼睛四周打量环顾;总是喜欢钻桌子、躲藏在狭窄或者黑暗的地方等现象,表现出小孩正在逃避着现实带来的不适,内心深处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好奇而畏惧的感觉,他们这些动作都暗示着自我保护或逃避的意识。尽管他们还没有学会说话,但仍然时时“咿咿呀呀”,甚至发出尖叫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些都表明小孩自身的要求被压制着,需要释放和表达。

(2)对读书的叛逆。青少年和儿童觉得读书是逐渐限制人身自由的过程,尽管心里对抗读书,但迫于长辈们的要求又不敢违抗,一直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读书对于青少年和儿童来说,一方面是认识世界的桥梁,同时也是一个步入充满条条框框的社会,走向成人规范的过程。他们逐渐有了善恶观,有了不敢逾越的“禁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禁区”越发增多,限制也相应增多。但大多数情况下,在长辈、权威、力量等强势的压迫下,他们又不敢不遵从,同时心底里潜伏着叛逆的心理。

《大象》

当大象走进卧室的时候,人们不是认为大象是假的,就是觉得卧室是假的。这是一句西方谚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而它也是导演古斯-凡森特(Gus Van Sant)将自己的这部探讨校园暴力的作品取名为《大象》的原因。有的人说,青春期的大象是最危险的。似乎取这个名字的电影想要描述的便是这样一个看似波澜不惊却暗涌不断的未成年人的真实世界。电影描述了平凡的一天,在一所普通的高中里发生的一切:有上课迟到的学生,有张扬乱晃的情侣,有叽叽喳喳议论的女生圈,有讨论无聊话题的学生群体,还有喜欢摄影的男生和从不穿裙子招来非议的女生。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但在导演的镜头穿插中,不知不觉地让人看见他们的交叉。该片获得第五十六届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

(3)开始向往与异性交往。由于生理发育,少年儿童逐渐对异性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与异性交往时,有时会害羞而脸红,或者开始在乎异性的评价,开始喜欢跟异性交流、分享生活体验,甚至分享情感。可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约束下,传统伦理教育形成的潜意识的制约下,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缺乏充分、自由交流的机会。

三 动画原点论之二:强烈的憧憬

上述的现实压抑有的来自本能,但更多的还是出自人为的因素。而寻找释放压抑的机会则是出自人的本能。对于压抑,要么正面反抗,打破压制的条条框框,要么选择折中的办法——另外寻找释放途径,或者幻想寻找到理想中的世界,或者逃避。出于成人权威和社会规范的影响,正面反抗的情况还是少数,大多数少年儿童甚至成人都会选择折中的办法。永远的逃避在现实中难以做到,只能暂时逃避,把苦闷、压抑埋在心底,借助其他事物转移压力罢了。但这种方式还是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比如对于一个在街上哭着坚持要买玩具的儿童,如果把他抱开使之远离玩具或者哄他看猴子耍杂技,虽然能暂时转移孩子对玩具的注意力,但最终还是没有满足他原来的愿望,也许下次他看到玩具后,还是要提出同样的要求,直到满足了他拥有玩具的内心需要为止。

玩具版大片海报

孩子在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后,内心就产生了一种对玩具的向往,希望自己通过观赏、玩乐获得一种快感,甚至只是因为拥有它而具有一种优越感就够了。这样看来,满足孩子的这种快感、优越感的心理需要即可。人们受现实压抑后,对美好事物和愿望的满足,对自身情感的释放或者寻找共鸣都是可以通过这种憧憬来实现的。并且当人们开启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后,能够解除自身抑制的想象,他们往往会进入一种自我陶醉的情境。不单是陶醉于释放情感或者满足需要的兴奋,更是陶醉于过程中的每一细节所产生的感觉,或者称之为“在个人的虚拟世界里漫游”。就动画而言,在抒情式的动画场景中,看到蓝天白云、山川大地或许体验到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快感;观看《千与千寻》可以了解一系列的神隐趣事;通过《海底总动员》完美的动画技术,观众可以领略海底的幽蓝风光,这时候的“大海”,既是真实的海洋,更是主角实现成长的舞台。

《千与千寻》中的桥设计稿

在动画中这是连接现实与魔幻的桥,很多情况下我更愿意将其看作人类从现实生活到幻想世界的“天桥”。千寻跨桥之后不仅满足了观众对未知的憧憬,更是将动画的强大吸引力展示出来。佛经里经常提到“桥”这个意象。般若智慧渡人,众生极乐都是在桥上完成终极的仪式。

《再见萤火虫》

本片从某个角度看不像动画片。它没有夸张的表达,更没有幻想化的功能,而是将小兄妹的故事倾情表达。《再见萤火虫》靠什么打动观众?是真挚的“情”。那么,对于一部动画电影来说,本片最大的亮点恰好是作者营造出的那个略带忧伤的、战火后的童年世界。

四 动画原点论之三:自己的世界

憧憬的方式由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所决定。有人需要直接憧憬,有人需要借助外物憧憬。动画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技术性,成为儿童甚至成人们憧憬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憧憬存在着不确定性,是模糊的。因此,憧憬时所能产生的情境也带来新的可能性,动画在为人们带来某种憧憬时往往也产生新的情境。就拿悲剧来说,看悲剧无疑是一种释放,因为当我们对它进行解读时,很容易发现,它可以投射出观众本身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的一种与之相类似的悲剧。当我们陶醉时,心灵产生了一种共鸣,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压制的感情便得到了释放。长相不好的人也许可以在《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中找到自信;单亲孩子与《父与女》中的女主角很容易产生共鸣;失恋的人或许会在《少女革命》中找到同感。《再见萤火虫》讲的是在“二战”后期,一对兄妹的母亲在一次美军空袭中死亡,而身为海军的父亲也已在战争中死去。14岁的哥哥诚田带着年幼的妹妹节子寄居在阿姨家。但一段时间后他们被阿姨视为累赘,阿姨整日对他们冷言冷语,于是他们不愿寄人篱下,就搬到湖边一个山洞居住。由于长时间的营养不足,节子的身体一天天虚弱下去,但身为哥哥的诚田却没有办法。最后节子在一个萤火虫满天飞的夜里离开了人世,不久诚田也去世了。在这部动画片中,观众很容易找到眼泪的释放口:比如诚田送别母亲后被节子问及母亲的情况无语对答,只好在单杠上不停地翻转,而幼小的节子孤独地蹲在地上默默地流着眼泪时;当诚田偷挖红薯被打,一直喊着“原谅我”时;当诚田趁空袭之乱冒着火势逆跑时。很多人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和经历,但这些场景中蕴藏的复杂情感是可以理解、想象的:强忍痛苦的坚强、不得已的无奈、为生存而着急。诚田是战争的牺牲品,其悲剧角色在许多人心目中却又是新的——许多人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如此无奈和默默忍受着委屈与痛苦。诚田的悲剧场景发生时,许多人可以从中回忆起过往的类似伤心事,即使场景并非如此,情感上还是可以发生共鸣的,此时,他们正在拥有自己的一个表达悲剧情绪的世界。宫崎骏说过:“动画一定是青年在紧张的边缘中求生,这种憧憬就是一种自我陶醉,在动画中找到一个角色代替自己所失去的,最后,动画就是创造这样的世界,而父母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为我所拥有的。”也就是说,借助动画电影构造出来的世界,以类似情感为桥梁,许多人便拥有了自己的一个表达内心深处隐秘感情的世界。

《猫和老鼠》

《猫和老鼠》是由汤姆猫和杰瑞鼠为主要角色的一部成功的短篇动画剧集。该片完全以闹剧为特色,情节热烈,动作精彩。每一集短片大都从汤姆猫为抓到杰瑞鼠的失败尝试开始,随之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破坏及毁灭。《猫和老鼠》共有116个漫画形象,每一集选2~3个不同性格的形象搭配在一起,叙述一个“有动画效果”的故事。表面上看,该片故事内容单一,但是其效果总是出人意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动画智慧。该片采用哑剧形式,完全依靠滑稽动作而不用对白,这是对动画表现的极大开掘与发展。不可否认,该片跨越70年的成功对后来动画的本体定位起到了巨大的参照作用。

该片在很多方面所呈现的状态都能够将动画本体意味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动画创作来说极具经典意义。无论是肢体运动与行为暴力的精神指向,还是具体的动画动作,都非常值得当代中国动画创作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