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系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化

人类从远古开始就一直同信息打交道,尤其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更以磅礴之势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进程,形成了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并催生了信息社会这样一种新的社会经济时代。

一、信息

信息社会以信息或知识为基础,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对管理有什么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解答这些问题。

1.信息的定义

信息(Information)一般指人类一切知识、学问以及从客观事物中产生的各种消息的总和。但不同学科对信息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其中信息论认为信息是经过加工、具有一定意义的数据。例如,生产计划和会计报表都可以称为信息。

信息与数据是两个既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概念。数据是指可以记录、通信和识别的符号。信息以数据为载体,但只有经过加工之后获得的有用数据才成为信息。例如“5 000”本身是一个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当它为一国平均GDP时它就是一个信息。

2.信息的分类

信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经济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和军事信息;按重要性可分为决策信息、常规信息、战略信息、战术信息;按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按信息的处理方式,可把信息分为原始信息和综合信息,等等。

3.信息的特性

信息具有共享性、准确性、时效性、可存储性、可传输性、有序性、可再生性以及适用性等特性。其中多数特性是不言而喻的,只需对个别特性稍作解释:

信息的有序性是指一系列信息的产生在时间上是连贯的、相关的和动态的,因而人们可以利用过去的信息分析现在和预测未来。

信息的可再生性是指信息经过一系列分析、预测、挖掘等处理可以得到更加有价值,甚至以前未被发现的信息。

4.信息的作用

信息与人、财、物都是企业的主要资源,其中后三种资源是有形的,统称为物质资源,而信息是无形的,被称为概念资源。在工业社会,人、财、物是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但今天信息在生产力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某种程度上比其他资源更为重要,可以说信息是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管理人员完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的依据。

现代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存在三种“流”,即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是为了实现管理职能,伴随物流、资金流所产生的信息传递过程。信息流一方面伴随物流和资金流而产生,另一方面管理者又可依据客观信息作出决策,再以决策信息控制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

二、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其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过程,其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但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信息化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

信息化既为企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又使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给企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战略思维方式。当前,信息化已经对企业竞争力带来如下影响:

(1)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竞争方式。

(2)信息化扩大了企业竞争领域。

(3)信息化影响了企业战略的制定。

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信息化对竞争力的影响,创造条件建立信息技术平台和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化,用信息技术获取企业竞争优势。

三、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与实现

1.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以开发和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为出发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过程。

2.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以及伴随发生的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覆盖业务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具体包括:

(1)产品设计信息化。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或仿真模拟技术加快产品的研发,实现设计自动化,缩短产品设计周期,降低产品设计成本。

(2)生产过程信息化。通过电子信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生产过程的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为此企业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控制生产过程,以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的质量。

(3)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即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为此,企业方面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的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基本上都属于MIS的范畴。

(4)商务营运信息化。商务营运信息化即基于Internet实施全过程的电子商务,包括广告浏览、市场调查、谈判、网上订货、电子支付、货物配送、售后服务等全程信息化。

3.企业信息化的实现

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需要做好总体规划,明确目标,按效益驱动的原则分期实施。具体工作包括:

(1)开发信息资源。要规范企业各类数据,按集成的需求分类编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同时,还要制定信息资源开发的有关规章制度。

(2)建设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如建设数据采集设备、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用于辅助设计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以及通信网络系统。

(3)开发信息系统。如支持制造的控制系统、辅助设计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为此,必须调整组织机构和重组业务流程,以支持这些信息系统的集成。

(4)对企业各级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并应用到自己的业务活动中。企业领导也应该接受培训。

四、会计信息化

1.什么是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借助其他理财工具,实现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20世纪末我国学术界出现一场“电算化”与“信息化”之争,沿用多年的“会计电算化”一词受到质疑,不少人认为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目标不是电算化而是信息化。可以肯定的是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确实存在差异,在本质上会计电算化注重会计信息的处理,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共享和深度利用。但是,习惯成自然,会计电算化一词已深入人心,人们其实可以充实其内涵,而不必斤斤计较字词的严谨性。因此,本书常常会不加区分地使用“电算化”与“信息化”这两个词。

2.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会计信息化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的计算机普及应用,即

(1)财务会计信息化。财务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早期目标,即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来完成诸如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工作。这个目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从技术上全面实现,开创了会计史上的一场技术革命。

(2)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信息化以现代信息技术集成为基础,利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基于复杂的数学模型与分析工具,提供经营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手段,实现企业内外财务管理信息的自动处理以及共享利用,以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为企业正确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服务。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信息化比财务会计信息化要艰难得多,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依靠一种会计软件就可以实现。但可以肯定,其必定沿着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单目标向多目标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

3.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与意义

会计信息化不仅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过程,一般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全面实现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的核算工作,实现预测、计划、控制、决策之类的会计管理工作。其中的主要任务包括:设置组织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培训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制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实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史上的一场技术革命,对会计科学本身以及国民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

(1)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3)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以及会计职能的变化。

4.会计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1)各国政府重视会计信息化管理。由于会计信息处理关系到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对会计信息化管理都比较重视。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76年就发布了管理咨询服务公告第4号《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和实施指南》。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财政部以及各级财政部门就通过制度建设对其加强宏观管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财政部1994年6月同时发布的三个有关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文件,即《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1996年6月又针对企业发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2)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管理体制。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管理体制是: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各单位在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