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纪:中国光伏的进化哲学与领先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一单生意赚了3万元

回到吉林后,高纪凡与江南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并没有断了联系。厂长们不时寄来书信,除了讨教技术问题,也在化工原料方面向他求援,希望他能以身处中国重化工业腹地之便利,为家乡企业采购一批急需的化工原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

今天,中国已是更加充分的市场经济,原材料采购早没有不可逾越的非市场门槛。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双轨制时期,原料供应对于私营企业而言,是难解之题。聚乙烯、聚丙烯等原材料,计划价2500元一吨,市场价则要贵一倍以上,但只有国有企业才能按照计划价购买,乡镇企业只能去市场上以5000元一吨的高价来购买。即使是这样,也不一定能买到。

在当时,谁要有关系能搞到计划指标,立刻就能赚取大笔利润。但是,对于高纪凡这样一个年轻的在校学生,又怎么能有这样的神通呢?

灵活的头脑,让这个22岁的年轻人很快想到了办法。高纪凡买来红纸,在吉林大学理化楼大楼前贴了一大张海报,说明家乡企业需要原材料,如果有谁能搞到请支持,每吨将给予300元钱的奖励。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做法,从来没有人干过这样的事。

结果,第二天系里的辅导员老师就来找高纪凡了:“你怎么能在大楼前贴海报?这不合规,你是研究生,将来要搞科研的,在学校里贴广告做生意可不行,赶快撕下来。”

没有办法,高纪凡只好去把海报撕了。

海报是撕了,但消息却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了出去。在当时,一吨几百元的奖励绝对算是“重赏”。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是,作为研究生的高纪凡拿到的生活补贴是一个月62元钱,和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第三天,就有人找到高纪凡寝室来说可以搞到货。

原来,吉林大学化学系的很多委培生都来自化工行业里的大企业,只要有合理的用途,就可以获得原材料。经过多方的努力,这桩生意出乎意料地顺利谈成了,高纪凡获得了30吨的原料批条,采购价格是每吨2500~3000元的计划价,与市场价相比每吨能省下数千元,这让高纪凡和家乡的厂长们都兴奋不已。

然而,当高纪凡拿着批条去提货时,新的难题又出现了。工厂只负责供货,不负责发货。高纪凡需要自己找车皮把这30吨原料运回南方。在当时,找车皮甚至比找货还难,从夏天奔波到秋天再到冬天,高纪凡始终没有找到门路弄到车皮,事情陷入了困境。

转眼间,寒假到了,没办法,高纪凡只好先买了火车票回老家过年。长春到南方老家的列车,需行驶36个小时,在这枯燥无聊的行程中,闲聊成为同行之人打发时间的必然选择。在高纪凡对面,坐着一位三十几岁的大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起来。这一聊,高纪凡乐开了花。

原来,这位大哥正好是原济南军区后勤部某地工厂管物资采购的主任,因为没弄到原材料指标导致今年职工的奖金都没拿到。高纪凡说我弄到了指标,但没有车皮运出来。巧的是,这位大哥管理的部门有专业车皮!两人一谈,立刻一拍即合,他的车皮和高纪凡得到的指标一结合,不就达成共同的心愿了吗?!

就这样,在机缘巧合中一笔“大生意”就做成了,30吨原料顺利运到南方,高纪凡将获得的大部分收入分给合作伙伴后,依然赚到大约3万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大学生瞬间成了“万元户”。

这个消息传开,吉林大学化学系炸开了锅,同学们在羡慕的同时,也为高纪凡的商业能力所折服。高纪凡则很豪气地买来好酒、好烟“犒赏”同学们,7毛6一包的“大人参”牌香烟随便抽,这是当时很多有钱人都抽不起的贵烟。

这个寒假,承载了高纪凡读研期间印象最深刻的记忆,那时他初试商海收获了第一桶金,是日后走上创业之路的原始起点。商业成功的满足感,兜里有钱的富足感,给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带来的内心激荡是可想而知的,这甚至比日后将企业带往美国纽交所上市敲钟的那一刻都让人兴奋,这也让高纪凡开始默默地修订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了钱的高纪凡,在心里谋划着一件更大的事情:“我们能不能自己办个研究所,把科研的成果转化出来?”这个想法实在有些大胆,以至于同学们都不敢接茬。实际上,高纪凡心里也没谱,于是就提议去南方考察考察看,赚来的3万块钱也有了更有价值的用途——考察经费。

于是,高纪凡和两个同学从长春、四平、大连一路往南走。其中有个同班同学叫吴兵,日后成了高纪凡一同创业的合作伙伴,再后来事业也非常成功,2011年任德国汉高集团副总裁,成为汉高公司全球职位最高的中国人。

第一站到了四平,一行三人经熟人介绍去考察当地一家化工厂。厂长一见面,就对这三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很感兴趣,连忙说:“你们到这儿来,我的厂长不当了,你们来当。”他甚至还要给四平市委打报告,支持高纪凡他们来做厂长办研究所。不过高纪凡三人并没有打算接受这家有200人规模的国有企业的邀请,他们的目标和梦想在更远处。

高纪凡一行三人每到一个城市,都能看到很多新东西,当地的县长、书记、市长也都很欢迎他们,希望他们去搞研究、做产业化经营。一路向南,他们越考察越兴奋,一个多月后他们终于抵达了最后目的地——深圳,这里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在深圳,高纪凡惊奇地发现,这里和东北完完全全是两个模样。改革创新的春风已经将这里变成了另外一个世界。

这一路穿州过府,三个年轻人对他们生活了二十余年的这个国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大舞台,以往深藏心中的虚幻理想开始变得清晰可辨。

时代的洪流正在改变中国,这是历史的巨变,更是时代给予当时年轻人的馈赠。这让他们有机会在时代的洪流中顺势而下,去往更广阔的天地,去成就一番大事业。这样的大机遇,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也不是谁都能碰到的。幸运的是,高纪凡碰到了,并且还伸手抓住了它。

南方考察行结束回到东北,高纪凡要做科学家的梦想有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