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神奇的山峦
青州的山川,自古就有北尧王,南仰天,中间云陀伴八仙之说,这不仅是指这些山川巍峨壮丽,更主要的是指发生在这山川的故事生动感人。
(一)、尧王借地的传说。
在大禹治水以前的尧代,这泰山以东的区域,还是一片汪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都以山巅为家,以捕鱼为生,生存的空间十分有限。
尧王很早就想跟龙王借块土地让人们生存,可一直没有机会,这天,他狩猎来到了一座小山包上,偶然间,发现龙王正在和一个老龟喝酒,尧王非常高兴,就上前和龙王搭话,龙王见来者是人间的尧王,也非常客气,便邀请尧王就座。几杯酒过后,尧王见龙王兴致正浓,就和龙王说了要借地一事,龙王非常爽快,即刻答应,并问尧王借地多少,尧王说借一浪之地,龙王说:“海涛一浪千里,太多了”,尧王说:“万千民众繁衍,少了无济于事”,龙王说:“海里生灵何止万千,不能顾此失彼”,龙王说着,抬头看见尧王身背弓箭,就说:“借你一箭之地吧!”尧王想,借总比不借强,就说:“一箭就一箭”。
为使双方不失诚信,尧王就请老龟作证,他踏上老龟的甲背,用尽全身力气,猛劲向东方射出了一箭。
玉皇大帝在天庭,对尧王和龙王的谈话听的真切,看得清楚。大帝见尧王为人间谋福祉态度恳切,龙王霸海域出手小气,就顺手弹出了一只飞鸟,要飞鸟去帮助一下尧王。尧王射出的飞箭在天空中穿行,就在飞箭将要落海之际,飞鸟从天上飞下,一口叼住飞箭,向东急飞而去,在精疲力尽之时,降落在了一块礁石之上。
龙王见一箭飞出如此之远,心中有些后悔,但话已说出,又不便反悔,就对尧王说:“这一箭之地是你借用,必须按时还我”,尧王说:“如何还法”,龙王想了想说:“一年还我一丝如何”,尧王见龙王的要求并不过分,就答应了下来。
龙王入海,海水很快退去。尧王低头一看,却不见了老龟,只有龟甲还踩在脚下,原来,尧王射箭时用力过大,将老龟的龟甲蹬了下来,脱了甲的老龟,早已入海修炼去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见海水退去,便纷纷下山,开垦疆域,建造居地,不久,这肥沃的土地上,便繁衍起了众多的人群。
后来,为了纪念尧王借地给人们生存,人们就把尧王借地的山包称作了“尧王山”,把飞鸟降落的礁石,称作了“成头山”。万年过去,龙王和老龟喝酒的痕迹虽难以寻觅,但尧王踩下的老龟龟甲,却变成了化石,永久的镶嵌在了尧王山上。
海水退去不久,海面就开始了每日的潮起潮落,龙王用这样的方式,每年要回他的一丝之地。
据说,大禹给青州起名时登上的山坡,就是尧王山的东坡。远古的尧王、舜王、禹王,不但给青州留下了山川,也给青州留下了美名。尧王借地的故事,后人也有诗写来:
尧王一箭成头山,借得沃土添中原。
龙王每年索丝地,潮涛日来告人寰。
(二)、云门山、劈山的传说。
在青州这块土地上,尧代有尧王借地,舜代有大禹治水,禹代有大禹赐名,真为神佑之地。大禹将中原大地划分成九州的消息,不但传遍人间,而且传到了神界。青州的土地神听到自己的地盘有了名字,十分高兴,不久就开始巡视疆域,当他来到东海之滨时,却发现陆地中仍有两处内地被海水侵入,形成了两个大湾(胶州湾和莱州湾),心想,这一定是龙王耍赖,蒙了尧王,于是,就想将其填平,要回这块土地。
这日,他巡视到泰山脚下,见有两座山丘正好能填平两湾,就去和泰山老君协商。老君听了土地的想法,非常赞赏,就告诉土地说:“山丘也是归土地,老神若用自取去”。
土地见老君应允,非常高兴,就找来了一根扁担,分别在两个山丘顶端插上了挑空,挑起山丘便向东而去。一路上,土地神心情喜悦,担子轻松,可走至青州居地正南之时,却顿觉山体沉重,于是,他就差开双脚,想将担子换肩而行,当两山转至东南西北方向时,东南一山的挑孔突然豁开,两山重重的坠落在了地上,挑山的扁担也因失衡,一头砸在地上,寨子掉了下来。
老神吃了一惊,又不知何故,呆呆的站在了原地。天庭的天兵天将和文武大臣看到了老神的神态,被逗得开怀大笑。老神听到了天上的笑声,抬头望去,见天臣们都在朝下观看,方知这是天意如此,于是拾起扁担,悄然离去。
土地神走了,他换肩时岔开的十字步和扁担上的一个寨子却留在了原地。不久,这里便来了人家居住,逐渐形成了两个村庄,村庄的名字,就一个叫“十字”,一个叫“寨子”。
两山落地,很快就和泰山连成了一片,山丘也很快变成了山峰。这挑孔豁开的一山,其峰酷似刀劈一个缺口,后人就把它称作了劈山,这挑孔完好的一山,落地时恰好压在了大禹退水时的一个海眼上,山内又恰巧有一洞穴与海眼相连,每有天意,穴窟就会喷云吐雾,后人就把它称作了云门山,这山的挑孔,后人就把它称作了云门洞。
土地神挑山填湾的故事,后人也有诗写来:
土地索域填东湾,一肩挑来两座山。
青州居处换肩行,猛然丘落起紫烟。
愣神未醒是何故,忽闻上苍笑言欢。
看得天意自离去,撒落“十”“寨”起人间。
(三)、云门山上的故事。
两山落于青州,奇闻传遍天下,后来随着文字的普及,就有许多的文人墨客、达官贤民,纷纷来到这云门山上,题字撰文,修庙建祠,更有许多的善男信女,来到山上,积德积功,求福求安。公元五九零年,隋朝僧人见此山周围灵气十足,便在山上开凿了众多的石窟佛像,明朝嘉靖年间,衡王府又在云门山陡峭的壁崖上,雕刻了一个大寿,字高七米有余,寿下之寸,也高两米有半,人在寿下,不足寸高。从此,云门香火更盛,云门传说更奇。
1、雪蓑献寿。
明朝嘉靖三十九年九月九日,是就藩青州的衡王朱戴圭的生日,内掌司冀阳周全为讨好衡王,从年初开始,就捉摸要给王爷送份大礼,可眼看王爷生日临近,也没有想好要送什么东西,几天来急得他坐卧不安。
这天夜里,周全无眠,便早早起床去城南散步,走出城门不远,就见一老叟赤臂萎缩在路边。九月的天气,清晨已有些凉意,周全急忙上前,脱下了自己的一件上衣,披在了老叟的身上。周全问老叟姓名,家住何处,为何流落此地,老叟告诉他,他姓雪名蓑,由于无家可归,便浪迹天涯,流落此地。周全让他到府上暂歇,老叟答应,并告诉周全先走,自己随后就到。
周全回家等了一天,也没有见到老叟,到了晚上,刚要入睡,突听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正是清晨所见老叟。周全将老叟让入室内,款待酒饭后就让人准备房舍,老叟告诉周全,“老叟此来不是借宿,是来给你报喜,你的衣服我已换成了你送王爷的寿礼,挂在了云门山的峭壁上。”老叟见周全迟疑,又说:“请你出门过目”。周全愣愣的随老叟来到了门外,老叟向南山一指,只见云门山山巅,一个红色的大寿耀眼夺目,闪闪发光。周全又惊又喜,忙问:“这偌大的寿字,我如何送于王爷”,老叟说:“王爷生日宴席那天,你务必躲开,由我替你送去”。
到了九月九日这天,青州的达官贵人,都带着贺礼来给王爷祝寿。宴席上,有一个正座没人去做,就在大家你推我让之时,雪蓑穿着褴缕的衣衫走了进来,他见正座无人,就坐在了正座上。衡王一看,一个陌生的乞丐坐在了他的身边,心中十分不快,但碍于寿喜,也不便发作,只好佯装笑脸问到:“先生尊姓大名,今来何以助兴”,雪蓑微微一笑,说道:“我姓雪名蓑,今受内掌司冀阳周全的委托,特来给王爷贺寿”。
王爷一听是周全找来的人,气的脸色铁青,急差人去找冀阳周全。雪蓑制止道:“我受周全委托,给王爷送来了大礼,如果找来周全,这礼就不能献给王爷”。王爷一时摸不着头脑,也只好让宴席开始。
席间,有个官员借着酒劲,来到雪蓑面前说:“你一个穷乞丐,胆子不小,竟敢冒充周全的委派,来讨王爷的寿酒”。这时众人也都跟着起哄,有的要雪蓑出去,有的要看他带来的礼物,王爷也说:“酒已过三巡,周全带来的礼物能否让我一见”,雪蓑不紧不慢的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请王爷随我来看”。
王爷及众人随雪蓑走出宴厅,雪蓑用手向南山一指说:“就在那里”,众人看了半天,什么也没有看到,急问雪蓑,雪蓑又一指,这时,只见云门山顶上红光闪烁,一个巨大的寿字立于山崖之上,照的整个城空通明,众人惊得目瞪口呆,衡王这时快步来到雪蓑面前,拉住他的手说:“太好了,太好了,请入座,请入上座”。
席未坐定,有人嚷道:“这寿字虽好,可惜在酒席上不能观赏”,雪蓑听了,大声说道:“把酒斟满”,说着,他独自来到了室外,大家只见一阵红光闪过,桌上的酒杯里,个个都闪着一个红色的寿字,大家都抢喝这寿酒,结果醉倒之人,十有八九。
众人喝下这寿酒,却不见雪蓑回来,都跑到外边寻找,可找遍了院落,也没有找到他的影子。
找不到了雪蓑,王爷就派人找来了周全,周全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向王爷作了禀报,王爷听后大喜,重奖了周全。
第二天大早,衡王便带人来到了这云门山上,当他们爬到山顶下端时,见到了昨晚红光闪烁的大寿,这寿字书于悬崖峭壁之上,字体苍劲有力,气势磅礴,唯一不足,就是大字是红泥所书,王爷担心雨天会把字迹冲掉,就请来了能工巧匠,将这寿字雕刻在了峭壁上。
2、陈抟落山。
陈抟,又名扶摇子神仙,道家老祖。这日,他头戴斗笠,在东海之滨闲逛,逛累了,就在海边睡去。
刚一入睡,就见西边天际红光四射,他急忙爬起,定眼看时,却见红光源自云门山之巅,于是就迅速向云门山赶来。由于走的仓促,结果将斗笠忘在了海边。
他飘落云门山巅后,环视了一下四周,见南山峰劈神奇,西山十足佛气,东海波涛滚滚,北边繁荣城池,甚是欢喜。急步来到放光之处,又见直陡的悬崖,面向北斗,傲视苍穹,一硕大寿字虽在雕刻之中,却是字迹苍劲,气度非凡。心想,此处胜景,真乃神仙居地,欣赏片刻后顿觉犯困,于是就躺在大寿之下睡去。
第二天一早,雕刻寿字的工匠来到了山上,正要攀山劳作,忽见寿下酣睡一人,大家围来观看,却见睡者乃是同事工友,众人急忙喊叫,这人毫无反应,有壮年过来拖拉,只见直挺挺僵硬,有年长者过来察看后说:“这人已经死了”。
工匠们乱作一团,为首者慌忙下山,向王爷禀报,衡王听后气得半天不语,心想,大寿未成,先有人死于寿下,甚为不吉,逐下令将死者拖下山来。
这云门山山高坡陡,往下抬人,十分不便,于是人们就砍来树枝,捆了个简易担架,边抬边拖,半天功夫,好不容易将死者拖至山脚。大家刚要少息,不经意中见死者伸腿展臂,吓的众人四散而去。
过不多时,人们在远处见死者坐了起来,才慢慢的围拢过来,这死而复活的工匠见工友们过来,大声叫道:“你们要干什么,我正睡的香甜,把我吵醒”,工友们见状,又气又乐。到了第三天清晨,工匠们上山作业,又见一位同事死睡寿下,喊叫不醒,只好也将其抬下山来。
两天有两人寿下死睡,衡王觉得非常的蹊跷,就派人去请高僧垂询,差人还未离厅堂,外面有人禀报,说有一名自称雪蓑的人求见,王爷知道是献寿的高人,便赶忙说:“快请”。
雪蓑来到后,衡王就把两日来有两人寿下死睡之事告知了雪蓑,雪蓑道:“我正为此事而来,王爷不必多疑,此乃幸事”。
衡王不解,雪蓑继续道:“王爷的大寿,惊动了陈抟,陈抟已降临云门山。”
衡王不知陈抟何人,雪蓑解释道:“陈抟乃道教老祖,生来五岁不语,是一天神喂其乳汁方才开口说话,天神授他‘周易’要诀和返虚大法,得法后一生修道,编有《指玄篇》八十一章”。
衡王问为何有工匠寿下死睡,雪蓑道:“陈抟也称睡神,他曾在武当山得五叟传授蜇伏之法,从此开始辟谷熟睡,有时能一睡几月不起,寿下之所以有人死睡,说明陈抟已看上了你的大寿,看上了云门山这块宝地,只要王爷在山上给他寻个榻睡之处,必能给王爷带来安康。”
衡王听了雪蓑的话,就请雪蓑上山,寻了一僻静之处,又请来能工巧匠,在山体上凿出了一个山洞,洞内雕刻了陈抟枕书而眠的石像,雪蓑在卧像上方的石壁上,书诗一首:“野宿石床类洞天,斗笠脱放东海边,夜深熟睡白云起,莫管龙来榻下眠。”并给石洞起了一个名字,叫“陈抟洞”,后人也把它称作万春洞。从此,王爷雕刻大寿的工匠,再无人寿下死睡,大寿很快得以顺利竣工。
陈抟有了睡卧之地,安安稳稳的在这风水宝地住了下来,传说他上百年才醒来一次。有次醒来,老祖走出洞外,站在洞口伸展了一下筋骨,在洞口留下了一个深深的脚印,这脚印人们称作了“神仙印”,回到洞中,他发现枕下之书有些受潮,又将这些书搬出洞外晾晒,于是这洞外又有了“晾书台”。
云门山的灵气,招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人们传说,“摸摸陈抟头,一辈子不犯愁,摸摸陈抟腚,一辈子不生病”,几百年来,陈抟的头和腚,被人们摸的铮亮放光。
3、龟背石的传说。
衡王在云门山上雕刻了大寿后,这寿字便开始名扬四海,人们传说,云门大寿乃神人所赐,拜寿者,必得寿福。于是,人们便不远万里,纷至沓来,到山上拜寿求神,以得福寿安康。
消息很快传到了东海,东海龙王就和一只千年大龟说:“青州云门山上有一大寿,没人能比。”
大龟听了不但不信,还跟龙王说:“你龙王不要妒忌我,从来还没有听说过那里有大寿比的上我大龟。”
龙王见大龟不信,就和大龟说:“你如果不信,咱们打个赌如何,”大龟说:“赌就赌”,龙王说:“你亲自到青州云门山去看,如果有大寿比的上你大龟,你就在山上给人们作块登山石,如果没有大寿比的上你大龟,我就去山上作个香炉,”大龟高兴的说:“你龙王作香炉定了。”说着,就向云门山爬去。
大龟爬到云门山下,见上山进香的人络绎不绝,心想,一定是人们听说了龙王要变香炉的事,抢着来山上借光。大龟一边爬,一边乐呵呵的想,当它爬到接近山巅时,抬头一看,见一大寿红光闪烁,高入云端,大吃一惊,它爬到寿下,想拚死一比,可无论怎样抬头,也没有寿下一寸之高。于是,大龟认输,它兑现了和龙王的赌言,爬到了人们上山的陡坡处,变成了一块巨石,专供人们登山踩踏。这块巨石,虽经几百年的沧桑,到现在仍完好的保持着龟甲的花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