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微生物学的发展
1.3.1 微生物的发现
在人们真正看到微生物之前,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应用它们了。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经验,也是最早应用微生物的少数国家之一。考古研究表明,我国在8000年前就出现了曲蘖酿酒,4000年前我国酿酒已十分普遍,埃及人掌握了面包制作和果酒酿造技术。2500年前发明了酿酱、醋,采用曲治疗消化道疾病。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谷物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防止食品变质,发明了盐腌、糖渍、烟熏、风干、自然发酵等方法抑制食品的腐败变质。
世界上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是荷兰人列文虎克(A.V.Leeuwenhock,1632-1723)。他的最大贡献是1676年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细菌的个体,初步揭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奥秘。列文虎克观察了污水、牙垢、腐败有机物等样本,发现了这些微小生物,并将观察到的杆状、球状、螺旋状的细菌图形描绘出来,为人类认识并研究微生物提供了科学依据,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1.3.2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人
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以后的200年间,由于研究微生物的科学技术发展较落后以及社会生产力较低,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类阶段。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人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和德国人科赫(R.Koch,1843-1910)为代表的科学家开始研究微生物的生理学。
巴斯德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1861年,巴斯德通过曲颈瓶实验,证明了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是食品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导致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引起的,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大家公认的自然发生说。第二,证明发酵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通过对酒曲的研究分离到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明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是由不同的细菌引起的,从而把对微生物的研究由形态转向了生理生化研究水平,为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提出了食品灭菌的方法——巴斯德消毒法(60~65℃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方法)。该方法为食品和饮料的消毒奠定了基础,目前还广泛应用于蛋白质饮料、奶制品、酱油和食醋的消毒。第四,预防接种。1877年,巴斯德研究了禽霍乱,发现病原菌经过减毒处理可以产生免疫,从而预防禽霍乱。随后又研究了炭疽病和狂犬病,首次研制成狂犬疫苗用于防治狂犬病,为人类防止传染病做出了杰出贡献。
科赫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为疾病的病原学说建立了牢固的基础。他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了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建立了微生物分离、培养、接种等一系列实验技术方法,发明了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鞭毛染色等染色方法。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链球菌和霍乱弧菌的纯培养物,并对这些病原菌进行了研究。第二,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科赫法则包括: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如果进行了上述4个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物。
巴斯德和科赫的杰出工作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并出现以他们为代表而建立的各分支学科。因此,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学者也对微生物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865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J.Lister)提出了外科手术无菌操作方法,创立了外科消毒术。1888年,荷兰学者贝叶林克(M.Beijerinck)分离了根瘤菌,1895年分离自养的硫酸盐还原菌,为土壤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92年俄国学者伊万诺夫斯基(D.Iwanowski)首次从烟草花叶病植株中分离了烟草花叶病毒(TMV)并进行了回接实验,奠定了病毒学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