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动脉导管置管术
一、概述
重症患者有时难以测到无创袖带血压,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需维持脑灌注,测平均动脉压、连续动脉血气分析、心排血量等状况时,均需留置动脉导管。
桡动脉、足背动脉、尺动脉、腋动脉、股动脉均可作为有创动脉测压的穿刺部位,最常选用左侧桡动脉。以下讲述桡动脉置管方法。
二、适应证
(1)严重低血压,须反复测量血压,而无创测压有困难的患者,采用直接动脉内测压。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用正性肌力或血管收缩类药者。
(3)需要频繁采集动脉血查血气者,动脉置管提供可靠通路。
三、禁忌证
(1)动脉导管的放置不应危及置管处远侧的循环,因此,对存在侧支循环低下如雷诺现象、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或终末动脉如肱动脉,应避免穿刺。Allen试验阳性者禁止行同侧桡动脉穿刺。
(2)局部感染者应更换穿刺部位。
(3)拟穿刺动脉近端有创伤性损伤者。
(4)凝血功能障碍者,为相对禁忌证。
四、操作要点
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如下。
1.物品准备
(1)20G套管针(成人),22G套管针(小儿)。
(2)固定前臂用的托手架及垫高腕部用的垫子(或纱布卷)。
(3)消毒用品。
(4)冲洗测压装置,包括压力换能器、三通、延长管、输液器和加压袋,准备冲洗液(生理盐水250mL+肝素原液0.2mL,含肝素量为5U/mL)。
(5)1%利多卡因10mL,清醒患者局部麻醉用。
2.操作方法
(1)向清醒患者解释手术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2)优先用非优势手侧的桡动脉。做Allen试验检查侧支循环情况。
(3)患者仰卧,左上肢外展于托手架上,腕部垫一纱布卷使腕背伸。
(4)常规消毒、铺巾,清醒患者局部做浸润麻醉,直达血管两侧。
(5)穿刺点定位:在桡侧屈肌腱和桡骨茎突上下之间纵沟中可摸到桡动脉搏动,穿刺点在搏动最明显处远端0.5cm处。
(6)左手示指或中指摸清动脉搏动位置,拇指或示指牵拉皮肤,右手持套管针与皮肤成30°~45°,对准中指(或示指)摸到的桡动脉搏动的方向刺入,直至针尾有鲜红的血液溢出,将针尾压低至10°,继续向前推进穿刺针1~2mm,使针尖完全进入动脉管腔,然后退出针芯,即有血液搏动性流出。将套管顺势推进送入动脉,如血外流通畅,表示穿刺成功。
用装有肝素冲洗液的10mL注射器与套管连接,冲洗管腔,并保持一定压力不让血外溢(BD穿刺针带锁定功能,此时锁住即可阻止血液外流)。
(7)排尽测压管中空气。将延长管边冲管边接上套管针接口。将压力换能器通过连接线与监护仪相接,调整好零点。
零点校正方法:关闭通向动脉管的三通,打开冲洗装置,使各管道内充满无气泡的液体;将换能器上排气管打开,换能器位置与心脏在同一水平;按压一次监护仪上的零点校正开关,监护仪上的读数及压力曲线均回到零位;零点校正完毕,关闭排气孔,打开与血管套管相通的三通开关,监护仪上即可显示压力曲线及压力读数。
(8)用3M胶布将套管针固定于腕部,用含肝素的盐水冲洗液冲洗1次,以保证管道通畅。
五、并发症
(1)动脉痉挛。发生在穿刺时,此时导丝或导管不能通过动脉腔,为置管最常见的困难,应停止尝试在该处置管,改用其他部位穿刺。
(2)血栓形成。诱因为置管时间过长,套管过粗,套管材质差,反复动脉穿刺形成血肿损伤内膜,重症休克及低血容量。
(3)栓塞。
(4)渗血、出血和血肿形成。
(5)局部或全身感染。
六、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小儿常用23G或25G蝶形针行动脉穿刺;老年人动脉疾病多见,有可能使本操作变得困难。
(2)合并情况:肥胖患者,以及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易致动脉病变的疾病,可使穿刺变得困难;对于正发作的癫痫患者,应严密保护好动脉管路以防脱管。
(3)有出血倾向者出血和血肿的危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