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当听到出版社编辑老师反馈全部书稿都已通过审核,可以推进后续出版流程时,我难掩心中的激动,回忆起编写这本书籍期间的点点滴滴,思绪万千。
大概在三年前,人民邮电出版社科技出版中心总经理刘涛老师找到我,邀请我编写一本介绍BPM的书,我欣然接受,因为这也是我久藏心底的一个愿望。我已从事BPM领域多年,回想刚接触BPM领域时,JBPM风头正劲,Activiti方兴未艾,基本没有成体系介绍BPM领域的中文版书籍,网络上能找到的相关资料也多为国外相关英文资料的翻译,很多概念语焉不详,甚至有不少纰漏,也没有任何实际使用的范例,导致我走了很多弯路。此外,理论学习与实际落地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我在为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经验分享时了解到,很多企业在自研BPM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甚至业界一些知名大厂中也不乏失败案例。
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两段工作经历,一段是在传统软件公司作为负责人,从零到一研发BPM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多个商业化项目的交付;另一段是加入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后,作为负责人,从无到有搭建“倚天”BPM平台,支撑公司差异化业务和复杂流程场景的落地应用。这两家公司的实践涵盖不同的业务场景。
正是基于这些经历,我更加坚定了要出一本领域内图书的决心。本书基于我的实践经验并结合理论知识编写而成,希望能对BPM行业发展有所贡献,让相关企业及同行少走一些弯路。
流程、流程管理和流程技术是BPM领域内密不可分的3个专业术语。流程是企业和组织内被管理和支持的对象,承载着企业和组织内的流程;流程管理是管理BPM领域的方法论,主要阐述与流程管理相关的理论、方法、模型等,用以管理企业和组织内的流程;流程技术是流程管理方法论的支撑,指将计算机化流程管理方法论的相关技术。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企业和组织的外部环境瞬息万变,要求企业和组织内部的业务运营能对此快速响应,而其响应速度直接决定了它们的竞争力的强弱。从价值链角度看,企业或组织运营本质上是其众多业务流程运行的过程。因此说,流程是保证企业或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正如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莱斯特 •瑟罗教授所说:“在21世纪,持续的竞争将更多地出自新流程技术,而非新产品技术。”既然流程技术如此重要,那么怎么更好地应用流程技术呢?
提到流程技术,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工作流或者BPM。工作流技术源自20世纪6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应用。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内容管理、移动终端等的广泛应用,BPM理论及其技术体系逐步产生,成为现代中间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程管理属于业务领域,流程技术属于IT领域,BPM的出现模糊了业务领域和IT领域的界限,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业务驱动需求,需求驱动技术,技术推动业务,三者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在本书选题阶段,经过深思熟虑,我最终决定选取受众更广、实战性更强并且我最擅长的方向,锚定以广泛应用的Activiti进行介绍、剖析、应用和扩展,并由此展开企业级BPM的开发应用实战落地。对于本书的内容,我对目录结构和章节内容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全书共分为30章,以流程及流程管理作为引子,引出流程技术,聚焦于Activiti的应用与实战。为了照顾BPM领域不同层级的读者,本书分为4篇:基础理论篇、常规应用篇、高级实战篇、架构扩展篇。顾名思义,基础理论篇主要介绍BPM领域的发展历程、思想、理论和行业规范等;常规应用篇主要介绍Activiti的特性和用法;高级实战篇主要介绍Activiti的扩展机制,以及对各种特殊流程场景(特别是本土化流程)需求的扩展实现;架构扩展篇主要从架构层面讲解对大容量、高并发和高稳定业务场景的改造与支持。本书内容较为详尽、覆盖面广、实战性强,结合精心挑选的案例演示,便于读者学习与理解。
关于本书的创作分工,前期的选题和章节设计都是我完成的,同时我三年来共负责了其中20章的编写。由于工作量实在太大,我团队的两位伙伴胡海琴和刘晓鹏接受我的邀请在中后期加入,每人帮我分担了5章的编写。具体分工是这样的:第4、5、7、9、11~20、22~27章由我编写,第10、21、28~30章由刘晓鹏编写,第1~3、6、8章由胡海琴编写。
写书是一件工程量浩大且漫长的过程,我从选题、章节设计、书稿编写到目前已历时三年。由于平时工作颇为繁忙,工作日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写作的,因此这三年来我所有的周末、节假日基本上都投入这本书的编写了。
本书得以顺利完成,首先我要感谢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三年来,节假日我基本上都沉浸在本书的创作之中,忽略了对家庭的照顾和对家人的陪伴。在此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尹迎,她一直给予我鼓励并对本书充满期待,同时承担起了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的责任。记得在本书刚启动编写时,我的儿子还是一个刚上幼儿园的懵懂小婴孩,现在已经长成识几千字且能独立阅读的一年级小学生,这与妻子的悉心培养密不可分。没能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更多陪伴,我深感遗憾和愧疚。
同时,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科技出版中心总经理刘涛老师,他的热忱邀请给了我实现心愿的机会,并且在整个编写过程中给予了各种支持和帮助。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张涛和郭泳泽,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和指导,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对参与本书审校出版的人民邮电出版社其他工作人员,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此外,还要感谢我团队的胡海琴、刘晓鹏两位伙伴,他们的“火线”加入、鼎力支持,使本书的编写工作提前完成。
特别感谢滴滴出行企业事业服务群总经理蔡晓鸥、北京中科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世学和《Activiti实战》作者咖啡兔,他们一直密切关注本书的编写进程,悉心准备了精彩的推荐序言,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同时,还要感谢李淼、齐贺、区觅、张庆华、董玉锁、邓遵红、喻继鹏、高海涛、于庆龙等专家的认可和推荐。另外,中科汇联副总裁周瑞香在本书成书过程中也提供过诸多帮助,在此也表示感谢。
百密终有一疏。虽然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严格把关质量、反复审阅校对,力求精益求精,但错误及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若读者阅读本书时,发现错误或有疑问,可发电子邮件到hebo824@163.com与我联系。
贺 波
2022年5月14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