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蝉
[唐]虞世南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谓咏物诗,就是以物体为吟咏对象的诗。一般来说,咏物诗首先要描写所咏物体的状貌,然后揭示其独特的性质。优秀的咏物诗往往还要因物及人,也就是把诗人的某种思绪、情感投射在所咏物体上。
此诗仅有短短的四句,诗人惜墨如金,采用了一种相当独特的写法。全诗中只有“垂”二字算是描写状貌:蝉的头部伸出两根触须,形状酷似下垂的冠缨。就是这两个字,也是意义双关地暗示诗人的身份:他是一位身居高位的官员,因为古人常用“冠缨”指代高官。前二句着力描写的是蝉的行为,它吸风餐露,并在高耸疏朗的桐树上发出嘹亮的鸣声。古人误认为蝉是依靠吸食露水生存的,故有此语。诗人用此赞美蝉的品行,同时也是暗示自身品性之清廉高洁。后二句是诗人对蝉的赞叹:蝉鸣声之所以会传得那么远,并非依凭秋风的传送,而是因为它身居高处。这两句暗含这样的意思:诗人之所以声名远播,并非依凭外力的揄扬、襄助,而是因为自己立身于崇高之所。清人沈德潜评此诗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其实此诗的后三句都是吟咏蝉声,而“尊其品格”的意思则巧妙地包含在其中。字面上不离所咏之物,精神上却别有寄托,这正是咏物诗最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