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多散发,无流行倾向,年老体弱者易感。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咳痰,常见于气候急骤变化或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咳嗽”“暴咳”等病证范畴。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
1.病原微生物 病原体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病毒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微生物,常见病毒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型)、冠状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近年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加。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也较多见。
2.理化因素 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的吸入,可以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损伤和炎症反应。
3.过敏反应 最近认为急性支气管炎与气道的高反应性有关。常见的吸入致敏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动物皮毛及排泄物等,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的移行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急性炎症反应。
(二)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可伴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黏液腺体肥大增生。合并细菌感染时,分泌物呈脓性。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一般能恢复正常。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外感所致,而脏腑功能失调,肺的卫外功能减弱是引发本病的重要辅因。天气冷暖失常、气候突变,人体未能适应,卫外功能失调,六淫外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侵,侵犯肺系,引发本病。《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于四时六气的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发病常以风为先导,夹有寒、热、燥、湿等邪。张景岳曾倡“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之说,认为以风邪夹寒者居多。
本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肺,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因肺主气,司呼吸,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五脏之华盖;又因肺为娇脏,不耐邪侵。肺卫受邪,使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司,气机不利,肺气上逆引起咳嗽。肺卫之邪若不能及时疏散外达,则可发生演变转化,如风寒久郁而化热,风热灼津而化燥,肺热蒸液而成痰。同时,如迁延失治,伤及正气,或年老体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更易受邪以致疾病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
一、主要症状
起病较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初为干咳或有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伴痰中带血。咳嗽、咳痰可延续2~3周,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
二、体征
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也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升高并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加快。
2.痰培养 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3.X线检查 大多为肺纹理增强,少数无异常发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两肺散在干、湿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病毒和细菌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 流感有流行病学史,急骤起病,高热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呼吸道局部症状较轻,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肺部无异常体征。胸部X线正常。
3.其他呼吸系统疾患 如肺结核、肺脓肿、支原体肺炎、麻疹、百日咳和肺癌等,多种疾病可有咳嗽、咳痰表现,但均表现各自的特点,可资鉴别。
【治疗】
一、治疗思路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西医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咳嗽较剧者可考虑使用止咳药物。由病毒引起者一般不必应用抗生素。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高热,痰黄稠或呈脓性,或原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肾炎等病史者,可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也可根据细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物。中医治疗以宣肺化痰止咳为主,兼以疏散外邪。
二、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避免诱发因素和吸入变应原,避免劳累。
2.对症治疗 发热、头痛时可应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等;咳嗽有痰且不易咳出时选用祛痰剂,如氯化铵合剂、盐酸氨溴索、溴己新,也可雾化吸入祛痰;咳嗽剧烈且无痰时选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可待因等;支气管痉挛时选用平喘药,如茶碱类和β2受体激动剂等。
3.抗菌药物 一般不主张应用抗生素治疗本病,但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应及时使用。根据病原体和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一般开始治疗时缺乏病原菌结果,可选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用药途径依病情而定,轻者口服即可,重症者可肌注或静脉给药,少数病人需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指导用药。
三、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风寒袭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初起,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色白,多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恶寒,或有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若胸闷,泛恶,痰多,苔白腻,夹痰湿证者,加半夏、厚朴、茯苓以燥湿化痰;若表寒未解,里有郁热证者,加生石膏、桑皮、黄芩以解表清里。
2.风热犯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新起,咳声粗亢,或咳声嘶哑,咳痰黏白或黄,咳痰不爽,常伴鼻流黄涕,头痛口渴,喉燥咽痛,或有发热,微恶风寒等表证,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桑菊饮加减。肺卫证重者,加荆芥、防风以解表;肺热证重者,加黄芩、生石膏、知母、山栀以清热;鼻衄者,加白茅根、藕节以清热凉血;热伤肺津者,加南沙参、天花粉以清热生津。
3.燥热伤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新起,咳声嘶哑,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出,或黏连成丝,或咳引胸痛,多伴有鼻燥咽干,初起或伴有少汗、恶寒(风)、发热、头痛等表证,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润燥,清肺止咳。
代表方剂:桑杏汤加减。燥热证重者,加瓜蒌、麦冬、苇茎等清肺润燥;咳甚咽痒肺卫证重者,加前胡、蝉衣、桔梗、甘草以宣肺利咽;夹咳血或鼻衄血证者,加白茅根、藕节以凉血止血。
4.凉燥伤肺证
临床表现:干咳,痰少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而干,脉浮紧。
治法:轻宣凉燥,润肺止咳。
代表方剂:杏苏散加减。恶寒甚,无汗,肺卫证重者,加荆芥、防风以散寒解表;干咳明显者,加百部、紫菀以润肺止咳。
(二)常用中药制剂
1.止嗽丸 功效: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适用于风寒袭肺证。用法:口服,成人每次20粒,每日3次。
2.急支糖浆 功效:清热化痰,宣肺止咳。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等。用法:口服,每次20~30mL,每日3~4次。
3.通宣理肺丸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咳嗽。用法:每次1~2丸,每日2次。
【预后】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体质弱者可迁延不愈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等,应引起足够重视。
【预防与调护】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劳累。
2.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避免感冒。若平素易于感冒者,可配合预防感冒的方法,如面部迎香穴按摩,晚间足三里艾灸。
3.改善生活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
4.清除鼻、咽、喉等部位的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