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简称“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的筋之总称。最早见于《灵枢·经筋》;在《素问·厥论》和《灵枢·官针》里也有部分内容。《说文解字》曰:“筋为肉之力,腱为筋之本。”经筋与运动功能密切相关。
十二经筋位于十二经脉相应区域的皮部深层。每条经筋均由大小形状不一的“大筋、小筋、膜筋”等构成,一律呈向心性分布,即各起自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和骨骼等部位,有的进入体腔,但并不直接连属脏腑,最后多终止于头面部。手、足三阳经的经筋,其性多刚,主要分布在肢体外侧和躯干背面;手、足三阴经的经筋,其性多柔,主要分布在肢体内侧和躯干前面。
经筋的主要功能是“连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运动和保护内脏等,起到了“筋为刚,肉为墙”的作用。关节的屈伸、肢体的活动、各种姿势的形成和变换,以及对内脏的保护等,主要是依靠经筋的作用。又因“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前阴的功能与经筋是分不开的。经筋之所以能维持自己的固有结构和功能活动,是因为经络气血的濡润滋养,尤其是肝、脾的正常活动。所谓“肝者,罢极之本……其充在筋”,脾者“其充在肌”。
肌肉能舒缩,关节能屈伸。在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下,这种舒缩和屈伸是自如的。若阴阳失调,经筋发生异常改变时,则必然破坏了这种常态而导致肌肉抽痛或掣强、拘挛、瘈纵,或痿废、弛纵等运动障碍的病症。如“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十二经筋的理论对于运用手法和功法治疗肢体关节疾病有直接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