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针灸治疗作用

针灸可以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治疗作用也各不相同:如针灸可以治疗失眠,说明针灸有镇静安神作用;可以治疗各种疼痛,说明针灸有止痛作用;可以治疗咳喘,说明针灸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又如从西医学角度说,针灸可以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说明针灸有抗过敏作用;可以治疗扁桃体炎、乳腺炎、阑尾炎等炎症,说明针灸有消炎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概括地讲,针灸众多的治疗作用都是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和阴阳而实现的。张景岳云:“医道虽繁,可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针灸的治疗作用虽多,也可用“通”“调”两字来概括。“通”即疏通经络,“调”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一、疏通经络

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生理功能之一。经络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器官、体表肌肤及四肢百骸得以濡养,发挥着“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的生理功能。

若经络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受阻,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现病理变化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在发生疾病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应病变的途径。《素问·皮部论》说:“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舍于脏腑也。”这里明确指出,当外邪侵犯人体时,如果经脉功能失常,则病邪可以通过经络逐渐侵入内脏;反之,当内脏发生疾患时,可以通过经络在体表的一定部位有所反应,如出现压痛点、结节、皮肤颜色改变等。

针灸疏通经络作用就是可使瘀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是针灸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治疗作用。正如《灵枢·经脉》所言:“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刺节真邪》亦云:“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解结”就是疏通经络的意思。

二、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无不伤及气血,而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道路,穴位和经络也是邪气入侵和传变的重要部位与途径,此即《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之“神客在门”。《灵枢·小针解》释曰:“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针灸相关的经络、穴位,通过补虚泻实,既可以调和人体自身的气血,又可以祛除入侵的病邪,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所以,《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

针灸治病不外乎扶助正气和祛除邪气两个方面,所以《灵枢·刺节真邪》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终始》也说:“凡刺之道,气调而止。”对于邪气有余的实证,当用泻法以调气,邪去则气自调;对于正气不足的虚证,当用补法以调气,正气足则气自调。

针灸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也是通过疏通经络来实现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说明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和经穴主要是运行气的,而络脉除十五络外主要是运行血的,故有“经主气,络主血”之说。临床上用针灸调和气血也有调气、调血、调气血之不同,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若病在气,以调经脉为主;若病在血,以调络脉为主;若病在气血,应经络并调。

三、调和阴阳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故《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如阴虚阳亢所致的眩晕,当针补肾俞、太溪以滋阴,针泻风池、太冲以潜阳,使阴阳调和,则眩晕自止。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与针刺手法密切相关。《灵枢·终始》曰:“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例如,阴盛阳虚可见癫证、嗜睡,阳盛阴虚可见狂证、失眠,针灸临床均可取阴跷脉气所发穴照海和阳跷脉气所发穴申脉治疗。属阴盛阳虚的癫证、嗜睡,应补申脉、泻照海(补阳泻阴);属阳盛阴虚的狂证、失眠,应补照海、泻申脉(补阴泻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指出针灸治疗疾病,除了用补阴泻阳(阴虚阳盛病证)、泻阴补阳(阳虚阴盛病证)的常规治法外,擅长用针者还可以采取从阴治阳、从阳治阴的方法。如治疗脏腑病,五脏属阴,六腑属阳,背为阳,腹为阴,五脏病多取相应的背俞穴,即属于从阳引阴,六腑病多取腹部相应的募穴,即属于从阴引阳。

综上所述,针灸的治疗作用实际上就是对机体的良性双向调节作用——通调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其治疗作用的发挥与机体状态、针灸补泻手法、腧穴的特异性、针灸用具的选择、治疗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以上多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机体状态这一内在因素在针灸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机体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灸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如机体处于虚证状态时,针灸可以起到补虚的作用,机体处于实证状态时,针灸可以起到泻实的作用;心动过速者,针内关、通里能使之减慢,心动过缓者,针内关、通里能使之加快,对正常心率者,针内关、通里则心率无明显变化;便秘者,针天枢可通便,泄泻者,针天枢可止泻。这说明针灸治疗作用的实质是激发、调动和增强了机体本身所固有的自我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