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习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将护理心理学理论及其技术引入护理教学体系中,不仅丰富了护理学专业的内涵,而且顺应现代护理发展趋势,同时满足了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提高护理质量的需要。
一、丰富护理学专业的内涵,促进护理学发展
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表明,学科划分越精细,越有利于学科领域问题得到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护理学专业逐步向多方向、多层次、多学科体系不断延伸和拓展,从而促进其学科地位不断提高。教育部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把护理心理学列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使护理学专业学生及在职护士广泛地开展护理心理学的学习,推动心理护理真正有效地落实到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拓宽了护理学的发展领域,丰富了护理学的专业内涵,促进了学科发展。
二、贯彻整体护理观念,顺应现代护理发展趋势
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促进了健康观念的更新,同时也促进了现代护理模式的建立。强调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倡导整体护理,人是现代护理模式的核心,护理工作者应摒弃“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患者是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统一体,因此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不仅帮助患病的人恢复健康,也帮助健康及亚健康的人保持健康,预防疾病;不仅要关注疾病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同时还应重视患者的情绪变化等心理状态;既要实施有效的生理护理,又要开展积极的心理护理,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求,保证其始终处于有利于治疗与疾病康复的最佳状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需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这就要求护士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学习护理心理学,才能主动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
三、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当人患病以后,会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将直接影响疾病的疗效。此外,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中,死亡率高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都是多因素致病。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转归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患者所患疾病不同、所处社会环境不同,个人体质也不尽相同,思维方式、神经类型、性格等各有特点,故心理障碍表现也各不相同。要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需要学习护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护士理解患者的行为方式,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其心理状态对疾病演变过程的影响,而且通过学习心理学的交往技巧可以改善护患关系,获得准确的信息,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刺激因素,为患者营造有利于治疗与康复的心理环境。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使心理护理更具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心理与生理的需求,同时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角色,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四、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完善知识结构
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都在患者的感受之中,都会引起患者复杂的心理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与患者的身心健康。面对患者千差万别的心理表现及复杂多变的护理需求,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稳定而宁静的心境、谦和而文静的风度、敏锐的感知观察力、准确快速的记忆力、敏捷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恰当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情绪感染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等。但是护士也是生物人、社会人,有其性格特征,同样受其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的影响,同样因工作环境、家庭、社会信息的刺激而出现各种心理变化及情绪反应。若处置不当,一定程度上会对护理工作及其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护士在护理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调节和改变自我,不断优化自己的职业心理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技术精湛、心理素质优良、知识结构完善的护理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