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是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宏观指导下,以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积极与医疗卫生实践接轨、为临床服务为目标,依据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和实际需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旨在正本清源,突出中医思维方式,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特色和“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特点。教学过程中可从汉字字义、穴名源流、医德文献、典故故事及古代病案等资料出发,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挖掘与个人修养、仁心仁术、职业思想、民族精神、求真求实、中医思维等相关的思政德育要素,引发学生对中医文化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坚定传承和发扬中医针灸事业的责任心,推进以课程为载体回归教育本质。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和主干课程,是学习针灸的入门课程。经络学又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阐述人体内脏、体表及各部之间的相互联系,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对针灸及中医其他临床各科均有重要指导意义。腧穴,实际上是经络的外属部分,既可反映经络所内连的脏腑的生理、病理活动,又可将其接受到的外来刺激传至脏腑以调节其功能。腧穴学,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阐述腧穴的分布位置、作用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本教材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经络腧穴概论。第一章经络概述,阐述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内容、经络的作用及其理论的临床应用。第二章腧穴概述,介绍腧穴的分类、命名、定位方法、作用和主治规律及特定穴的概念和应用等。下篇经络腧穴各论,是本教材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三章至第十四章为十二经络及各相应经穴的内容,先论述经络的分布和病候,再介绍腧穴的定位、主治、解剖、刺灸方法等。第十五章介绍奇经八脉的分布、功能和病候。奇经八脉循行分布的内容,以段为单位于段末标明原文出处,未标段落系本书作者编撰。任督脉腧穴的介绍与十二经经穴体例相同。第十六章对常用奇穴做了扼要介绍。第十七章阐述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意义和应用。附录选录了常用的经络腧穴歌赋,并收录了《脉书·十一脉》的有关内容。书末附最新国家标准穴位彩图3帧。
本教材的穴位名称、定位和主治主要以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和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为依据,并参照之前的国家标准及有关文献。常用腧穴用“*”标示,以突出重点。常用腧穴参考了有关教材及考试大纲并结合编者多年教学经验选定。常用腧穴中古代文献部分,采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刘立公研究员编制的“针灸古籍腧穴主治计算机检索系统”加以核对和校正。
本教材在沿用前数版教材的经脉循行示意图的同时,根据古代经络文献记载,又增绘了十二经脉图以知识链接的形式排于下方,供读者参照。古代经脉图,宋以前多称“脉图”,与早期的经脉文献称“脉书”相对应,至宋代才明确称为“经脉图”。古代的腧穴图称“明堂图”。在早期的经脉图上,经穴并非都在经脉线上,经穴连线与经脉循行线并非一致。经穴是指归属于经脉的穴位,是“脉气所发”(《素问·气府论》《黄帝明堂经》)及“络脉之渗灌”(《灵枢·小针解》)之处。经穴可位于经脉线上,也可位于其络脉上而分布于经脉的侧旁,《灵枢·海论》称其为“支节”。位于经脉侧旁的经穴可借经脉的络脉分支输达脉气。这些经穴类似地铁出口,位于地铁路线旁,与深层主道相通,并非依次串联。经脉图是经脉循行的示意图,宋以前经脉图与经穴图是分开的,宋后渐将二者混杂合一,以致后人常将二者混为一谈,误传至今,近现代针灸类教材亦受此影响。本教材以现存最早的经脉文献马王堆出土帛书《脉书·十一脉》和张家山出土汉简《脉书》为依据,追本溯源,以《灵枢·经脉》为底本,参考王雪苔《针灸学手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和黄龙祥《新编重绘十四经脉经穴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增绘了十二经脉图,以恢复经脉图的原貌,保持经脉线的简洁清晰和自然流畅。本教材中的真人实体彩色底图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睢明河教授提供,增绘的十二经脉图由沈雪勇构思设计,由程珂绘制;经脉、经别、络脉和经筋循行示意图及经穴总图由睢明河绘制;非真人穴位彩绘图由程珂和沈雪勇负责制作。
“十四五”规划教材是在“十三五”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具体编写分工:绪言、第一章、第二章郝重耀、程珂、杜艳军、封敏;第三章至第六章林咸明、李新华、任珊、石广霞;第七章至第十章刘丹、司原成、王蕊、王欣君;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孟向文、王银平、吴子建、郁洁;第十五章、第十六章武平、袁恺、于晓华、翟煦;第十七章张学君、张必萌、吴凡;附录徐晓红、张梁、杨星月。全书由沈雪勇、刘存志统稿、定稿。
本教材数字化工作由程珂负责,沈雪勇、刘存志、郝重耀、林咸明、刘丹、孟向文、武平、张学君、于晓华、王凡、王蕊、王欣君、王银平、邓海平、石广霞、司原成、任珊、李新华、沈诞、吴子建、郁洁、杜艳军、封敏、袁恺、韩威、翟煦、吴凡参与。
本教材主要供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使用,也是针灸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及广大中医、针灸、推拿等爱好者的参考用书。对教材中的不足、疏漏或错误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修订完善。
《经络腧穴学》编委会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