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推拿手法的学习方法
推拿手法直接关系到推拿治疗的效果,推拿手法学的学习,要与相关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师古而不拘泥于古,同时要加强对推拿手法规范化、实验室教学等内容的学习。学习和掌握好推拿手法,彰显推拿的特色优势,在更好地维护人民健康、促进文明互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增进人类健康福祉做出贡献,也是坚定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增强我们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底气和信心。
一、推拿手法基本技能的学习
推拿手法基本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手法基本动作的学习和训练,即模拟手法之“形”。本阶段虽然枯燥乏味,但却极其重要,需要潜心练习,切忌浮躁。学习的方法主要是模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也可根据本书配套的数字化教材视频内容的示范,反复临摹教师的动作并仔细体会其中的要领,并由教师纠正其错误的动作,逐步确定正确的手法动作,达到“定型”。第二阶段是手法渗透力的学习和训练,即练习手法之“神”,或“功力”。此阶段在掌握手法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手法的力量和持久性。练习过程中,须注意保持身体协调一致,用力自然、持久,动作灵活、连贯,避免局部僵硬和过分用力,造成自我损伤。不仅要保证“形”的正确,更应注重手法渗透力的训练,达到手法“有神”。以上两个阶段都是在米袋上训练,达到要求后,可以开始第三阶段的人体操作训练,它与米袋上练习的最大区别是人体体表解剖结构不如米袋外形规范,且肌肉具有一定的弹性,会对手法产生反作用力,所以要求练习者须时刻体会手下的动作和力量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手感,逐步做到能根据不同组织解剖结构和肌肉弹性的特殊性,及时调整动作和力量的大小。由于每个学习者的身体条件和力量大小等的不同,此阶段往往会形成一些各自独具特点的操作方法,这些都是允许的。
二、推拿手法技术要求的学习
在手法训练和临床中,熟练的技术要达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这四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持久、有力的操作是手法功力的前提,也是对身体素质中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的要求;均匀,强调了手法操作的均衡度,要求稳态操作;柔和的操作是手法技巧的体现,从而才能使手法功力达到深透体内的目的,这也是推拿前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
掌握手法的技术要求,还要正确理解手法力量和技巧之间的关系。初学者认为手法力量越大越好,其实不然。张介宾在《类经》中早就指出:“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适以增害。用若辈者,不可不为知慎。”在手法练习具备一定力量的基础上,必须掌握好手法技巧,才能使手法力量得到充分发挥,达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的最佳效果。
要达到手法技能要求,必须坚持长期的艰苦训练和不断的临床实践,才能使手法技术由生而熟,运用自如,诚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言:“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之多效。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三、推拿手法技能训练的学习
推拿手法能具备熟练的技巧和持续的力量,达到灵巧、协调、运用自如的目的,是通过认真、刻苦的练习才能达到的。对某些比较复杂、难度较高的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法等,更应进行长期反复的练习,直至娴熟。手法练习的内容,主要是动作技巧和力(指力、腕力、臂力)的锻炼(以前者为主)。动作技巧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米袋(沙袋)上练习,待有一定的基础后再转到人体上操作练习;而力的锻炼(包括柔和力、持久力)可以通过练功(易筋经、少林内功等)、抓酒坛、抓拿沙袋等来实现。
(一)米袋练习
在米袋上进行手法基本动作练习,是初学者首先要做的基本功训练。除关节被动运动手法外,几乎所有手法都可以在米袋上训练。
1.米袋的制作、规格与应用 先缝制一个长25cm、宽16cm的布袋,内装约1.75kg的粳米或等量黄沙(掺入一些碎海绵更佳,使其具有弹性),将袋口缝合,外面再做一耐磨的布质外套,便于清洁替换,布套的一端留有带线绳的扎口。开始练习时,米袋可扎得紧一些,以后逐渐放松。
为了使操作手在米袋上能掌握好正确的着力部位,培养学员在初学伊始就树立日后人体操作时“推穴道、走经络”的意识,在应用米袋练习时,可在其表面注意建立线、点、圈等操作位置。
2.练习方法 练习时,先将米袋端放在桌上,如练习一指禅推法、揉法等手法时,学生应取坐位;练习法时,则应取站位。操作时,必须按照每种手法的术式结构,从预备姿势到动作姿势,包括着力点的位置、各运动关节的角度、摆动幅度与频率,以及操作要领与全身配合的姿势、呼吸、意念等各个环节,在正确指导下进行规范化的严格训练。
(1)动作准确 在开始练习时,主要的精力应放在“动作是否正确”这一环节上,不要急于加力。因为在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一味地加重手法的压力,会引起施术者肌肉僵硬而有碍于动作、姿势的正确性,而且有发生关节、韧带损伤的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训练,使手法熟练,动作正确、规范,从而做到手法动作一旦启动,就会“自动地”达到“最佳力学状态”。
(2)交替练习 要注意左、右手交替练习,使双手都能熟练掌握各种手法的操作技能。一指禅推法在单手练习后,还要进行双手协同操作的训练。
(3)强度训练 在后阶段的练习中,还要加强指力与手法耐久力的练习,故后期的米袋练习主要是强度训练。要逐渐延长每次手法练习的时间,并适当增加操作的力度。
3.练习要求
(1)定点操作技能 米袋练习的初级阶段,一般先练各种手法的定点操作能力,即所谓手法的“定力”与“吸定”功夫。手法的“定力”是手法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是临床取得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练习时要特别予以重视。
(2)移动操作技能 练习时,在米袋上做上下、左右、往返运动,边操作边缓慢地移动。
这两种技能的训练,可为以后在人体进行“推穴道、走经络”的操作打好基础。
(二)测力平台训练
测力平台训练是米袋操作练习的补充。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开展了推拿手法的运动生物力学辅助教学法。该法用推拿手法力学测定仪作为手法练习器,以部分代替米袋进行第一阶段的手法技能训练。学生可直接在测力平台上,或将米袋放在平台上进行多种手法练习。练习者可以按照推拿手法测力仪内置的标准曲线或教师所示范的手法动态波形曲线,通过显示器做模拟练习,并直接观察自己所做手法的曲线形态,与标准曲线或教师的示范曲线相比较,及时发现并纠正缺点。这种科学的训练方法,可减少学生练习时的盲目性和枯燥感,提高对手法训练的兴趣。教师在手法的示范教学、指导训练和及时了解学生的训练程度及学习成绩等教学活动方面也有了客观的依据。目前这种手法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法,已发展到可以在一个教室范围内,多台推拿手法测力平台终端组成一个局域网,开展师生互动的手法教学。
(三)人体操作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米袋练习,在基本掌握手法动作要领后,就可以进入人体操作练习阶段。在人体上练习是为临床应用打好基础。人体训练的目的,一是掌握各种单一手法在人体不同部位的操作特点;二是练习双手动作的协同操作,以及多种手法的配合应用;三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形态结构和关节活动功能,选择相应的手法和恰当的力度,或练习与手法同步的肢体被动运动;四是熟悉各部位的常规操作法(参阅第六章)。
【思考题】
1.推拿手法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2.如何理解手法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
3.如何理解推拿手法在推拿学中的地位?
4.推拿手法基本技能学习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简述各阶段学习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