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编写说明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第三版)自2016年出版以来,在全国各高等中、西医药院校广泛使用,对培养我国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教材以第三版教材为基础,按照教育部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要求,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三基”,突出“五性”,强化质量意识,突出创新,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修订完善。①助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材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中医药人文的融合,体现教材服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②更新相关知识:吸纳了近年临床上成熟的中西医结合妇产科领域的研究成果。③突出中西医结合专业特点:注重体现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思路与方法。④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采用问题或病案导入,章节后留复习思考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⑤注重临床实用性: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接轨,并参考了相关的国内外指南等。⑥丰富教材形式和内容: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了教材数字化,对教材中的知识点予以拓展,数字化教材内容丰富,包含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复习思考题、PPT、视频、图片等,使读者更加快速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教材内容,便于教师和学生把握内容的难点、重点,有助于师生选择教、学方法。

本教材编委会由全国36所高等中、西医药院校的37名专家、教授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14名,多数参加过该类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教材的广泛性及深厚的编写基础。本教材实行主编负责制,采用集体讨论、副主编分工审定、主编逐章节通审的方法完成。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七章,并设附录。

第一章由杜惠兰编写;第二章由崔树娜编写;第三章第一节由雷磊编写;第三章第二节一至五由王艳萍编写;第三章第二节六、七由周晓娜编写;第三章第三至五节由宋殿荣编写;第四章由段彦苍编写;第五章由崔轶凡编写;第六章由董莉编写;第七章第一节由刘金星编写;第七章第二节由刘丽编写;第七章第三至五节由王小红编写;第七章第六、七节由马红霞编写;第八章第一至四节由傅金英编写;第八章第五至七节由杜小利编写;第九章由刘玉兰编写;第十章第一、二节由陈琢编写;第十章第三、四节由韩璐编写;第十章第五至七节由程玲编写;第十章第八至十节由周忠明编写;第十章第十一节及第十三节二、三由朱丽红编写;第十章第十二及第十三节一由张丽华编写;第十章第十三节四、五由赵娟编写;第十一章第一节由戴海青编写;第十一章第二、第三节由马小娜编写;第十二章第一节至第三节由孙晶编写;第十二章第四节至第七节由李燕编写;第十三章第一、第二节由王永周编写;第十三章第三节由梁瑞宁编写;第十三章第四节由文怡编写;第十三章第五、第六节由邓高丕编写;第十四章由姜囡编写;第十五章由李伟莉编写;第十六章由杨永琴编写;第十七章第一节至第三节由玉华编写、第十七章第四节至第八节由谭展望编写;第十七章第九节至第十一节由应敏丽编写。方剂索引、主要参考文献由段彦苍整理。可以说本教材凝聚了全体编写人员的智慧和心血。本教材数字化工作由副主编傅金英负责,全体编委会成员共同参与。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河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及其他参编院校的大力支持。马玉聪、张玉倩、吕金梦、郝延芝、刘杨杰、刘孟瑞、陈俊潞、杜煜晗、方育恩、唐思玲、梁潇、王占利、徐琳琳做了大量具体工作,陈景伟、范丽洁、杜煜晗、郝延芝、于志芳、王淑慧、唐思玲等做了一些会务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此外,还感谢第一、第二、第三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材的主编及编者,他们的劳动为本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基础。本教材供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职教育、成人教育及相应水平的学员使用,也可作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务人员的参考书。

教材的编写、修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中西医结合教材如何凸显中西医结合特色、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是我们一直用心思考并追寻的目标。编写过程中,尽管全体编者团结协作,竭尽所能,希望编出高质量的教材,但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使用本教材的广大师生和中西医妇产科同道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编委会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