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一)中医护理起步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大力开展了对中医药学的继承发扬和研究工作,各地相继成立了中医教学和研究机构、中医院和中医病房,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和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医护理专业相继设立,初步培养了一支中医护理专业队伍。1956年,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卫校率先在全国开设了中医护理专业。1958年,由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一部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病学》问世,供中医护士学校教学所用。后经两年护理教学实践,又积累了不少新经验,于是对《中医护病学》做了补充,于1960年撰写了《中医护理学概要》,为中医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二)中医护理发展阶段

1.中医护理人才培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中医护理人才的需求日显突出。1979年,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卫校在全国率先恢复了中医护理班的招生。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京、北京、湖北、黑龙江等中医学院纷纷开设了护理专业。至1990年,全国已有7所中医护士学校,培养了1531名中医护士。至2000年,已有南京、北京、黑龙江、广州、福建、广西、安徽、长春、浙江、山东、上海等11所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了高等护理专业。至今所有中医院校都相继开办了护理本科专业。200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招收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硕士研究生,2009年,又率先招收中西医结合护理博士研究生,2017年,获批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也是至今中医院校唯一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中医护理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继续教育方面,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遴选18家中医护理骨干护士培训基地,开展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及全国中医护理优势特色技术高级研修班,至2020年累计培训32个省、市、自治区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近2000名,对临床中医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及中医护理实践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各地区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陆续开展,培养了一批具有中医护理专长的护理人才。

2.中医护理学术交流 在这一阶段,中医护理学术交流、科研、专著出版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4年6月在南京第一次召开了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收到学术论文517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临床各科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科研、中医传统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医护理理论探讨及建设性意见等。会上还成立了中华护理学会中医护理学术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委员会。1985年,应国际医学信息协会邀请,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参加了“护理与计算机”国际会议,会上宣读了“中医肾系疾病计算机辅助辨证施护系统”论文,引起美国、日本、加拿大等19个国家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这也是中医护理第一次走向国际舞台,同时也是中医护理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的重要标志。相继在1986年中美护理学术交流会及1989年国际护理学术交流会上,中医护理论文受到国际护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

近年来,中医护理越来越受到国际护理学术界的认可,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2013年11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来自美国、比利时、加拿大、葡萄牙、瑞士、智利、挪威、瑞典、爱尔兰、肯尼亚、西班牙、伊朗、委内瑞拉、坦桑尼亚、乌干达、尼泊尔、泰国、蒙古、韩国19个国家与地区及境内31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成为会长单位,徐桂华教授为第一任会长,该专委会为搭建中医护理国际交流平台,为中医护理走向国际提供了平台。2014年10月,专委会成立专业技术标准审定委员会,开展中医护理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并积极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协作,审定委员会成员接受ISO-TC249秘书处培训。至今,已召开六届学术年会,参会单位遍及全球40余个国家,已发布《中医护理核心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标准专家共识》,目前专委会正在研制《中医护理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和《中医护理专科护士教育标准》两项标准。

3.中医护理专科建设 “十二五”期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其目标和任务是: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十三五”期间,《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指出应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开展中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到2020年,培养中医护理人才数万余名;在全国确立了56个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开展优势病种中医护理专科专病方案研究。目前已形成52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专科专病方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已被广泛推广应用,促进了中医临床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4.中医护理学科发展 1985年卫生部(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中医司下发了《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对中医护理工作提出了初步的规范和要求,实行了中医护理查房和书写中医护理病历制度。“十三五”以来,中医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中医临床护理的学术研究蓬勃开展,如中医护理内涵界定和外延的研究、中医护理古代文献数据库建设、中医护理传统技术的规范化研究、中医护理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专科专病中医护理研究、中医食疗在疾病护理中的应用、社区中医护理慢病管理、运动养生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逐渐形成中医护理理论研究、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研究、中医护理专科专病研究、中医护理社区慢病管理研究等研究方向。

(三)新时期中医护理发展与展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中医护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中医护理理论体系构建、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及中医护理专科专病研究的深入,中医护理循证实践,中医护理服务社区康养民生,中医护理专科队伍的建设,国际护理学术交流等,将有力地推动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也是中医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1.建设中医护理专科队伍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要求护理高等教育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方位的需求,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加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因此,需加强临床中医护士继续教育,开展中医护理人员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明确中医专科护士岗位定位、工作范畴和工作内容,在培养中医护理骨干护士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依托各地区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院校合作,培养中医护理专科型人才,建立一支确有专长的中医护理人才队伍。同时建立中医护理职称晋升渠道,建立符合中医护理临床实践需求的中医护理职称体系,为中医专科护士职业发展提供保障,推动中医护理更快更好地发展。

2.提升中医护理临床服务能力 规范中医护理服务准入管理,通过界定中医护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明确中医护士岗位定位、工作范畴和工作内容,制定准入标准,保障患者及中医护士的权益;建立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规范,完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解决常见病症的技术规范,建立常见病症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应用指南,促进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建设,规范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完善专科专病中医护理方案,建立疗效评价标准,加大中医护理门诊、中医护理病房建设力度,建立中医护理门诊建设标准,规范中医护理门诊范畴,明确中医护理服务内容,建设中医护理经典病房,提升辨证施护能力,提高中医护理疗效,实现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3.拓展中医护理服务范畴 促进中医护理与社区家庭服务融合,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医院-机构-社区-居家”四位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构建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慢病管理等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新型社区护理服务模式,提高居民生存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发挥中医护理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慢病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服务路径,秉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护理理念,促进慢性病患者的“自我保健”“自我康复”,提升中医护理慢病管理能力。

4.推动中医护理在老年服务中的作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健康养老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护理技术在机构和居家养老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将是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方向之一。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养老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快速就诊绿色通道,鼓励中医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索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纲要》为中医护理健康养老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发展前景。

5.开展中医护理循证实践 推动中医护理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中医护理理论、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中医护理专科专病、社区慢病管理、养老护理服务、中医护理教育改革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按照“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标准制定-推广应用”的研究思路,进一步挖掘中医护理古今文献,传承精华,建设全国多中心研究合作基地,深入开展中医护理专科专病研究,完善中医护理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开展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制订技术应用标准,建立优势病种规范化护理路径,形成中医护理循证指南。

6.推动“互联网+中医护理” 借助互联网优势,打造学科特色,坚持学术创新,实现传承与创新并举,传统与现代融合。大力发展中医护理远程服务、移动护理、智慧护理等护理服务模式。构建中医护理信息共享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中医护理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探索互联网延伸等网络中医护理服务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在线咨询、预约诊疗、候诊提醒、上门服务、药膳配送等便捷服务。加强中西医护理研究,从理念、理论、技术、实践、产品等方面,形成中西医结合护理态势,产生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

7.重视人文护理内涵建设 挖掘中医护理在人文护理内涵建设中的作用,其整体观念、天人合一、情志护理等理论和内容,无不体现了人文护理的内涵。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重视课程思政,加强护生和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构建人文护理素质要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传播中医护理文化,培养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中医护理人员,构建和谐的医院环境和医患关系。

8.促进中医护理国际交流 举办国际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搭建中医护理学术交流平台;建立中医护理合作基地,开展跨国界、跨学科中医护理科学研究;加快中医护理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建立中医护理技术、服务标准,建设中医护理一流课程,着眼国际护理前沿,推动中医护理国际化进程,为中医护理国际传播和交流奠定基础。

展望新时期中医护理的发展,必须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为基础,服务质量为先导,科学研究为动力,传承创新为途径,借鉴现代科学知识与方法,深入研究中医护理,不断探索新领域,为生命全周期、健康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贡献中医护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