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中医骨伤科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运动系统损伤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的一门学科,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保障人民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教育部恢复中医骨伤科学本科专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9年4月启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骨伤科学专业院校规划教材的编写,成立了以孙树椿教授为主任的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骨伤科学专业院校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其中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有王和鸣、韦贵康、朱立国、李盛华、肖鲁伟、宋春生、赵文海、郝胜利、施杞、郭艳幸、黄桂成,学术秘书为于栋,共同组织全国中医骨伤界专家编写本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既要传承中医骨伤精粹,又要充分吸收现代科技新成果,以期培养出高层次中医骨伤专业人才。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骨伤科学专业院校规划教材共15门。供五年制本科生使用的有《中医骨伤科学基础》《骨伤解剖学》《骨伤影像学》《中医正骨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创伤急救学》《骨伤手术学》8门,以上8门同时也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供“5+3”或“5+4”长学制或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有《中医骨伤学发展史》《骨伤科古医籍选》《骨伤方药学》《骨伤科生物力学》《实验骨伤科学》《骨伤运动医学》《中医骨伤康复学》7门。
《中医筋伤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也是恢复招生后的第一版《中医筋伤学》规划教材。教材的编写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作为中医骨伤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为适应新时期中医骨伤科学的培养目标与要求,本教材在继承前版教材科学性、系统性及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内容,将医德伦理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调整了与本专业其他教材的重复交叉内容,积极吸纳近年来的科技成果,应用融媒体技术,适应学生学习习惯,内容以学生易学、易懂、易用为原则。本教材适用于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本科生、长学制学生或规培生等学习。
本教材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宏观指导下,按照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的要求,立足“中医思维”,“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力图将本教材打造成精品教材。本教材图文并茂,且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同步有数字化内容(PPT、视频、习题、知识拓展等),让教材资源更丰富,学生学习更便捷。本教材内容力争做到系统、科学、紧凑,在“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吸纳以往《中医筋伤学》教材公认的知识点,并根据最新临床成功经验与理论进展,创新性吸纳现代中医筋伤学的新观点和新方法,特别对解剖与病因的关系、临床表现与诊断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基于中医骨伤科学的临床需要,对每一节具体筋伤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内容做了重新编排,对手法、练功、中药辨证运用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力求既突出中医特色和临床运用,又能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中医思维,做到“师古而不泥古”,同时又契合“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发展主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目标”作出中医骨伤科队伍的贡献。
为了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彰显特色,本教材汇集了全国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教学及临床一线的20余位骨伤科专家合作编写。第一章“总论”由周红海、于栋、时宗庭编写;第二章“躯干部筋伤”由李振华、莫文、赵晨光、刘晓岚、刘小敏、周红海编写;第三章“上肢筋伤”由张开伟、刘迅、陈文治、熊勇编写;第四章“下肢筋伤”由杜双庆、张快强、郭珈宜、宋志靖、郁金岗、郭杨编写;第五章“其他筋伤”由陈文治、田君明、宋志靖编写;全书由周红海、于栋统稿审阅,学术秘书陆延协助主编做了大量文字与插图等工作。全体编委共同完成了《中医筋伤学》配套数字化教材的编写。本教材的编写得到相关院校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部分绘制插图得到马来西亚中医师胡启旻的鼎力协助,韦贵康国医大师亲自演示部分手法操作视频,在此一并致谢。
编委会全体成员本着高度负责、质量为上的原则,通过多次编委会会议集思广益、齐心协力,历经十多次修改,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终于完成了本教材的编写。因时间紧迫,疏漏之处祈请同道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提高。
《中医筋伤学》编委会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