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学习备要(一二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提要】以天体中的太阳作比拟,来突出阳气的重要性。

【词解】

[1]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之于人的重要作用,如同大自然之中太阳之于万物的重要作用一样。

[2]失其所:指阳气运行失常,失去其应居之处所。

[3]折寿而不彰:指人的生命夭折而不彰著于世。

[4]天运:自然万物的运动。

[5]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顺应、依顺之意。此言人体的阳气,犹如天上的太阳向上向外布散,起着护卫肌表、抵抗外邪的作用。

【释义】人身阳气,如同自然界的太阳一样重要,若阳气运行失常,寿命就会短折而不能彰著于世。阳气的性能与太阳相似,向上向外,主卫外抗邪。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提要】论阳气失常,感受四时邪气所致的病证。

【词解】

[1]欲如运枢:运,运转。枢,枢轴。比喻人体阳气的卫外作用,有如枢轴那样运转自如,主司肌表腠理的开阖。

[2]起居如惊:起居,泛指生活作息。惊,卒暴之意。生活作息没有正常的规律。

[3]神气乃浮:指阳气开阖失序而浮散损伤。

[4]烦则喘喝:指暑热内盛导致烦躁,喘声喝喝。

[5]静则多言:静,相对于烦躁而言,指神昏。指暑热伤及心神所致的神昏、多言。

[6]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身体热甚如燃烧之炭火,若有汗出,则热随汗出而外散。

[7]首如裹:指头部沉重不爽,如物裹缠。

[8]大筋緛(ruǎn)短,小筋弛长:緛,收缩。弛,松弛,弛缓。此为互文,意为大筋、小筋或短缩,或弛长。

[9]四维相代:四维,即四隅,指上文风、寒、暑、湿四时邪气。代,更代。寒、暑、湿、气(风)四种邪气更替伤人。

【释义】人体的阳气,应像门轴一样运动灵活,发挥其护卫肌表的作用。如果生活起居妄动失常,便会浮越不固。若寒邪侵袭,可致身热如炭,且往往随汗而散;若为暑邪所伤,多汗出,可因暑扰心肺而烦躁、喘息,或耗气伤神而神昏谵语;若伤湿邪,可见头部沉重,如物蒙裹,若湿郁化热伤筋,可致筋脉收缩而见拘挛,或筋脉松弛而见痿软;如风邪入侵,可引起浮肿。若四时之邪交替伤人,可致阳气衰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提要】论内伤阳气而致的病证。

【词解】

[1]烦劳则张:烦,通“繁”,多的意思。张,亢盛之意。指阳气因过劳而亢盛于外。

[2]煎厥:古病名。指阳气亢盛,煎熬阴精,虚火上炎,阴精竭绝而致气逆昏厥的一种病证。

[3]溃溃乎若坏都(zhǔ):溃溃,形容洪水泛滥的样子。形容煎厥证来势凶猛,如同洪水泛滥,堤坝溃坏。

[4]汩汩(gǔ)乎不可止:汩汩,水急流之声。形容煎厥证发展迅速,如同水流急速,不可遏止。

[5]薄厥:古病名。指因大怒而迫使气血上逆所致的昏厥证。

[6]其若不容:容,通“用”。指肢体不能随意运动。

[7]汗出偏沮(jǔ):沮,阻止。指半身无汗。

[8]痤疿(cuófèi):痤,疖子。疿,汗疹,俗称痱子。

[9]高梁之变,足生大丁:高,通“膏”,脂肪类食物。梁,通“粱”,指细粮。丁,通“疔”。过食肥甘厚味之品,会使人产生疔疮病变。

[10]皶(zhā):粉刺。

【释义】过度操劳可致阳气偏亢,阴精虚衰,若重复发生,并遇夏天暑热,就会发生煎厥,出现目盲、耳聋,病势急猛,如洪水决堤难以遏止。阳气每易随大怒而逆乱,血随气升,郁于上部,发生薄厥,损伤筋脉则造成四肢弛纵,不能自如运动。若偏于半身汗出,往往可致半身不遂。若汗出后受湿邪侵袭,易发生疖、痱之病。膏粱厚味太过,蓄而为热,易变生疔疮。因劳汗出而受风寒,搏于肌肤,发生粉刺,郁积日久可成痤疮。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提要】论述阳气的温养作用。

【词解】

[1]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即“养神则精,养筋则柔”,阳气养神则人精明聪慧;养筋则筋脉柔和,屈伸自如。

【释义】阳气既能温养精神,使精神充沛、思维聪慧、精明强干,又能温养形体,使筋脉柔和、骨髓坚固、气血畅流。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提要】论阳气开阖不得而致的病证。

【词解】

[1]大偻(lǚ):偻,弯曲。指严重的脊背弯曲不伸状。

[2]瘘:疮疡溃破日久不愈,漏下脓水的瘘管。

[3]俞 气 化 薄:俞,同 腧,即 腧 穴。化,传 化,传 入。薄,通“迫”,逼迫。邪气从腧穴传入而内迫五脏。

[4]魄汗:即体汗。

[5]风疟:感受风邪而致的疟疾。

【释义】若阳气不固、腠理开阖失调,寒气乘机侵袭,留滞于经络,则会发生背部俯仰不利的大偻;寒邪内陷经脉,致生瘘疮;若邪气稽留于肌肉腠理,通过经俞而迫及脏腑,可出现善惊易恐。营气运行逆乱,留滞肌肉,郁而化热,变生痈肿;汗出未止,外感风寒而俞穴闭塞,热闭于里,以致形体衰弱而正气消灼,发生风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提要】论疾久传变导致阴阳之气阻隔之理。

【词解】

[1]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壅塞阻隔而不能互相交通。

【释义】

病邪久留不去,往往发生传变。若至于阴阳阻隔不通,良医也无能为力。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提要】指出保持阳气充沛的方法是按照自然界阴阳变化调节起居。

【词解】

[1]一日而主外:一日,指白天。白天则阳气在外。

[2]气门:此指汗孔。

[3]三时:指平旦、日中、日西三个时段。

[4]形乃困薄:形体困顿而衰薄。

【释义】因此阳气白天则主于外。清晨阳气始生,中午阳气隆盛,傍晚阳气已经虚弱,汗孔已经闭合。因此到了晚上应该停止活动,不要扰动筋骨,不要触冒邪气,如果违背这三个阳气盛衰时间段的规律,就会导致形体的消瘦虚弱。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提要】论述阴精与阳气互根互用的关系。

【词解】

[1]阴者藏精而起亟(qì)也:亟,频数。五脏所藏蓄的阴精,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以供养阳气。

[2]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主卫外,使阴精能固守于内而不外泄。

【释义】阴精与阳气的关系,是阴精藏于内,不断地响应阳气之需求,资助阳气;阳气主卫外,使阴精能固守于内而不妄耗,即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二者互根互用。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提要】论阴阳失和的病理表现。

【词解】

[1]脉流薄疾:薄,通“迫”。指经脉中的气血流动急迫快速。

[2]并乃狂:并,交并、合并,引申为聚合。指阳邪入于阳分,阳热内盛,扰乱神明而发为狂病。

[3]五脏气争:五脏功能失调。

[4]陈阴阳:陈,陈列,引申为调和。即调和阴阳。

[5]筋脉和同:和同,即和谐、调和。指筋脉的功能协调。

[6]气立如故:脏腑经络之气运行如常。

【释义】若阴不制阳,则阳亢为热,使脉中气血流动急迫;如阳热并于阳分,可扰乱神明而致发狂。若阳不制阴,可致五脏功能失调,出现九窍功能障碍。因此通晓养生之道的人善于调和阴阳,则筋脉柔和协调,骨髓强壮坚固,气血运行通畅,如此则内外调和,邪气不会轻易地侵扰,耳聪目明,脏腑经络之气运行如常。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提要】论阴阳平衡协调的重要意义及阳气在阴阳平衡中的主导作用。

【词解】

[1]阳密乃固:阳气致密于外,阴精才能固守于内。

[2]圣度:即最高的养生及治疗法度。

[3]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指阳气过亢,浮散失密,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卫外、固护阴精的作用,使阴精外泄或者耗伤,以致尽竭。

[4]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身阴阳平和协调,是精与神化生的基础,也是健康的保证。

【释义】在阴阳相互关系中,阳气是关键。若阳气能致密于外,阴精方可固守于内。若阴阳不调,如有春无秋、有冬无夏,故调和阴阳为养生的重要法则。若阳气过盛则为邪热,不能致密,使阴精难以内守而竭绝。阴阳平和协调,则精神正常;阴阳分离决绝,则精气败绝而生命结束。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提要】论述了饮食五味对于人体的双重作用。

【词解】

[1]阴之所生,本在五味:谓人体阴精的化生,本源于饮食五味。

[2]五宫:即贮藏阴精的五脏。

【释义】阴精的产生本源于饮食五味,但若饮食五味偏食过用,亦反而为害,藏蓄阴精的五脏则因饮食五味之不当而受损伤,变生各种疾病。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提要】论述饮食调节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词解】

[1]骨气以精:骨气,泛指上文骨、筋、气、血和腠理。精,强盛。指人体的骨、筋、气、血、腠理均得到饮食五味的滋养而强健。

【释义】必须谨慎地调和饮食五味,才能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流畅,腠理致密,这样谨遵养生之道,才有利于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