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阴阳观读解康平本《伤寒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绪论

伤寒与杂病

《伤寒卒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分为两部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以伤寒及中风的内容为主,《金匮要略》以杂病的内容为主。“伤寒”是何种病?历代诸多医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均多宗于《内经》的观点,即“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认为“伤寒”属于“外感疾病”的范畴。但笔者认为对“伤寒”病范畴的理解,理应从《伤寒论》中寻找答案。

其一,《伤寒论》的序文中“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有七”,可见“伤寒”在当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其二,从《伤寒论》的“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中采用“大病差后”与“伤寒差以后”及“伤寒解后”的对举词语也可看出“伤寒”是东汉时期一种严重的疾病。

其三,《伤寒论》中的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及厥阴病篇中均有死证条文,而杂病部分,依据桂林本内容看,除阴阳毒两条“七日不可治”及浸淫伤“从四肢流去入口者,不可治”,表示病情危重,其余各篇均没有死证的描述,也暗示了伤寒是大病、重病,而杂病是小病、轻证。

其四,“伤寒”虽可导致病情危重,但并非一开始即刻出现,从《伤寒论》的条文中,可看出“伤寒”还有特指,正如太阳病篇所言“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通过人体的证候与脉象来认识“伤寒”,不论是症状还是脉象,均是收引状态。

仲景运用阴阳属性,分析“伤寒(含中风)”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过程,并引入三阴三阳六病的概念,扩展及规范重大疾病的诊治,其中“三阳病”侧重表达伤寒病从外表入内里的过程,其从阳强到阳盛,再由阳盛到阳少(欲入阴)的过程;“三阴病”侧重表达伤寒病由内里出外表的过程,其从阴盛到阴少,再由阴少到阴竭(欲出阳)的过程。

总之,《伤寒卒病论》是以伤寒和杂病对举,在其流传过程中,有《伤寒卒病论》与《伤寒杂病论》名称之别,但不论是“卒”还是“杂”,均表示小及杂碎之意,均是暗示小病,以衬托“伤寒”为大病、重病。又由于仲景《伤寒卒病论》原著的失传而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伤寒论》以伤寒和中风对举,“寒”示收引,呈“闭”状态;“风”示走泄,呈“开”状态,暗示邪气属性之不同,以强调疾病阴阳分类的不同,并表达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人体营卫、津液及气血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