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 病案(例)分析
本站所占分值为技能考试中最高的部分,共2道试题,每题20分,共40分。考试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及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内容。要求考生在50分钟内完成,包含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题,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或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或中西医结合儿科学1题。
病案(例)摘要1:
吴某,男,66岁,已婚,退休教师。2019年8月27日初诊。
患者有吸烟史30年。间断咳嗽、咳痰伴喘息5年,每年发作3~4个月。1周前午后外出劳作,当晚出现咳喘气促,痰多色黄稠,遂来就诊。现症:咳嗽,喘息气促,胸中烦闷胀痛,痰多色黄黏稠,咳吐不爽,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便秘。
查体:T 36.9℃,P 118次/分,R 28次/分,BP 120/80mmHg。精神差,胸廓正常,双肺呼吸音粗,肺底部可闻及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舌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109/L,中性粒细胞88%。X线片示双下肺纹理增多、变粗、扭曲,呈网状。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喘证。
中医证候诊断(2分):痰热郁肺证。
西医诊断(2分):慢性支气管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有吸烟史30年。②间断咳嗽、咳痰伴喘息5年,每年发作3~4个月。1周前午后外出劳作后出现咳喘气促,痰多色黄稠。③心率快,气促,精神差,胸廓正常,双肺呼吸音粗,肺底部可闻及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④血常规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片示双下肺纹理增多、变粗、扭曲,呈网状。
中医治法(2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剂(2分):清金化痰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黄芩12g,山栀子12g,知母15g,桑白皮15g,瓜蒌仁15g,贝母9g,麦门冬9g,橘红9g,茯苓9g,桔梗9g,甘草3g,生姜3片。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控制感染:口服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②祛痰、镇咳:盐酸氨溴索、盐酸溴己新、氯化铵棕色合剂。③解痉平喘:氨茶碱或茶碱缓释剂,也可应用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或溴化异丙托品。④缓解后加强体质的锻炼;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的吸入;也可使用卡介苗肌肉注射,预防感冒。
病案(例)摘要2:
刘某,男,72岁,已婚,退休干部。2019年12月17日初诊。
患者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近日因天气降温及雾霾,呼吸困难加重,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唇甲紫绀,头痛,到医院就诊。现症: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痰涎黏稠,不易咳出,胸中窒闷。
查体:T 37.5℃,P 102次/分,R 32次/分,BP 142/86mmHg。口唇发绀,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音较低,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02次/分,心律齐。腹平软,肝肋缘下3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舌苔白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示pH 7.26,氧分压(PaO2)5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63mmHg。胸部X线片示两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紊乱、增多。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喘证。
中医证候诊断(2分):痰浊阻肺证。
西医诊断(2分):慢性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②呼吸困难,发绀,头痛。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音较低,可闻及干湿啰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③动脉血气分析示pH 7.26,氧分压(PaO2)5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63mmHg。胸部X线片示两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紊乱、增多。
中医治法(2分):化痰降气,宣肺平喘。
方剂(2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半夏15g,橘红15g,白茯苓9g,甘草4.5g,生姜7片,乌梅1个,芥子9g,紫苏子9g,莱菔子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不易咳出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加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做超声雾化吸入。咽喉部和气管内痰液,可用吸痰器抽吸。②氧疗。③控制感染:首选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联合头孢他啶或哌拉西林等。④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⑤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⑥防治消化道出血、休克。
病案(例)摘要3:
周某,男,53岁,已婚,经理。2019年3月11日初诊。
患者5年前因活动后出现心悸、气促就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扩张型心肌病,未正规治疗。2年来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近2周来出现稍动辄喘,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心悸,食欲减退,畏寒肢冷,腹胀,尿少,下肢浮肿。
查体:T 36.8℃,P 120次/分,R 28次/分,BP 120/70mmHg。口唇青紫,半卧位。颈静脉怒张,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以向左下扩大为主,心率120次/分,律齐,可闻及第三心音奔马律;腹软,肝肋下3cm,剑突下5cm,表面光滑,轻触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凹陷性水肿。舌淡苔白,脉沉弱。
辅助检查:NT-pro BNP 1250 pg/mL;胸部X线片示心影普大型,肺淤血,两侧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室壁变薄,左心室普遍收缩功能减弱,LVEF 30%。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心悸。
中医证候诊断(2分):阳虚水泛证。
西医诊断(2分):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活动后出现心悸、气促,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扩张型心肌病。②呼吸困难,双下肢凹陷性水肿。③颈静脉怒张,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以向左下扩大为主,心率增快,可闻及第三心音奔马律;腹软,肝肋下3cm,剑突下5cm,表面光滑,轻触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凹陷性水肿。④NT-pro BNP 1250 pg/mL;胸部X线片示心影普大型,肺淤血,两侧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室壁变薄,左心室普遍收缩功能减弱,LVEF30%。
中医治法(2分):益气温阳,化瘀利水。
方剂(2分):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2分):茯苓9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炮附子9g(先煎),葶苈子9g,大枣4枚。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去除诱因;改善生活方式等;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及定期随访等。②药物治疗: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改善血流动力学(利尿剂等)。③非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病案(例)摘要4:
李某,女,13岁,学生。2019年2月28日初诊。
患者一直饮食量少、偏食,近2个月来感神疲乏力,头晕,恶心呕吐,食少便溏,爪甲无泽,面色萎黄,口唇色淡,遂来就诊。
查体:T 36.5℃,BP 90/65mmHg。贫血貌,心率88次/分,律齐,未及心脏杂音,两肺听诊(-),肝脾无肿大。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2×109/L,红细胞3.5×1012/L,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25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24%,红细胞平均体积(MCV)70fL。血清铁7.5μmol/L,总铁结合力70.5μmol/L,血清铁蛋白1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12%。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虚劳。
中医证候诊断(2分):脾胃虚弱证。
西医诊断(2分):缺铁性贫血。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饮食量少、偏食,神疲乏力,头晕,恶心呕吐,食少便溏,爪甲无泽。②低血压,贫血貌。心脏听诊未及心脏杂音,两肺听诊(-),肝脾无肿大。③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降低,MCH、MCHC、MCV 70fL均降低,血清铁浓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血清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中医治法(2分):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方剂(2分):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人参3g,白术6g,甘草2g,茯苓6g,陈皮2.5g,半夏3g,砂仁2.5g(后下),木香2g,生姜6g,黄芪30g,当归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病因治疗:防治寄生虫、驱除钩虫;积极治疗慢性失血;积极治疗慢性胃肠疾病;改变偏食习惯等。②铁剂治疗:口服铁剂(硫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富马酸亚铁片)。③辅助治疗:加用维生素E;补充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饮食。
病案(例)摘要5:
梁某,女,38岁,已婚,工人。2019年5月28日初诊。
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体力下降,曾于某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贫血(具体诊断不详),近日乏力加重,今晨出现齿衄、鼻衄,遂来就诊。现症: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悸乏力,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畏寒肢冷。
查体:T 37.0℃,P 108次/分,R 21次/分,BP 110/70mmHg。面色苍白,两颧潮红,眼结膜苍白,唇淡,肝脾未及,下肢不肿。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05×109/L,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1.68×1012/L,血小板23×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5 fL,网织红细胞计数0.15%。骨髓象示骨髓增生重度减低。粒细、红系、巨核系三系减少。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血证。
中医证候诊断(2分):肾阴阳两虚证。
西医诊断(2分):再生障碍性贫血。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乏力,贫血,齿衄、鼻衄。②心率增快,面色苍白,两颧潮红,眼结膜苍白,唇淡,肝脾未及,下肢不肿。③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示骨髓增生重度减低。粒细、红系、巨核系三系减少。
中医治法(2分):滋阴助阳,益气补血。
方剂(2分):左归丸、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熟地黄24g,山药12g,枸杞12g,山茱萸12g,川牛膝9g,鹿角胶12g(烊化兑服),龟甲胶12g(烊化兑服),菟丝子12g,杜仲12g,肉桂6g(后下),当归9g,制附子6g(先煎),黄芪30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防止患者与任何对骨髓造血有毒性的物质接触,禁用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注意休息,防止交叉感染。②支持疗法:控制感染、止血、输血(输入浓集红细胞)。③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雄激素(丙酸睾酮、司坦唑)、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球蛋白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A、丙种球蛋白)。
病案(例)摘要6:
马某,男,36岁,未婚,职员。2019年10月26日初诊。
患者上腹疼痛反复发作3年,空腹明显,进食后缓解。近2日出现胃脘灼热疼痛,泛酸,嗳气,口苦口干,胸肋胀满,烦躁易怒,大便秘结。
查体:T 36.8℃,P 98次/分,R 18次/分,BP 110/80mmHg。腹软,剑突下偏右侧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舌红苔黄,脉弦数。
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龛影,位于十二指肠轮廓之外,周围有亮带。13C呼气试验示幽门螺杆菌(+)。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胃脘痛。
中医证候诊断(2分):肝胃郁热证。
西医诊断(2分):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上腹疼痛反复发作,空腹明显,进食后缓解。②腹软,剑突下偏右侧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③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龛影,位于十二指肠轮廓之外,周围有亮带。13C呼气试验示幽门螺杆菌(+)。
中医治法(2分):清胃泄热,疏肝理气。
方剂(2分):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白芍6g,贝母6g,青皮6g,陈皮6g,丹皮4.5g,炒栀子4.5g,郁金6g,香附6g,泽泻4.5g,芥子3g,黄连18g,吴茱萸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生活规律,避免过劳,精神放松,定时定量进餐,忌辛辣食物,戒烟,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有损害的药物。②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疗法(PPI与铋剂合用,加任意两种抗生素)。③抗酸药物治疗: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④保护胃黏膜:硫糖铝、胶体次枸橼酸铋和前列腺素类药物。
病案(例)摘要7:
张某,男,45岁,已婚,工人。2018年12月6日初诊。
患者近年来逐渐出现怕热多汗,以胸前、后背和腋下明显,伴有兴奋失眠,烦躁易怒,心悸胸闷,胁腹痛,食欲增加,腹胀,大便次数增多,体重2年内减轻10kg。
查体:T 37.5℃,P 105次/分,R 20次/分,BP 155/65mmHg。神清,营养不良,眼裂增宽,双侧甲状腺中度肿大,听诊有血管杂音,心界不大,心率105次/分,心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两肺呼吸音清,腹软。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滑。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房性早搏,ST-T段改变。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瘿病。
中医证候诊断(2分):气滞痰凝证。
西医诊断(2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高代谢综合征:怕热多汗,低热。②眼征、甲状腺肿:眼裂增宽,双侧甲状腺中度肿大。③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心悸胸闷,兴奋失眠,烦躁易怒。④心血管系统症状:听诊有血管杂音,心率增快,心律不齐,收缩压上升,舒张压降低,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⑤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增加,腹胀,大便次数增多,体重减轻。⑥心电图示房性早搏,ST-T段改变。
中医治法(2分):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剂(2分):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甘草4.5g,当归9g,茯苓9g,芍药9g,白术9g,柴胡9g,半夏15g,橘红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休息,解除精神压力,避免精神刺激和劳累过度。加强支持疗法,忌食辛辣及含碘丰富的食物,少喝浓茶、咖啡。②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丙基硫氧嘧啶(PTU)、甲基硫氧嘧啶(MIU)、甲巯咪唑(他巴唑)、卡比马唑(甲亢平)。③辅助药物治疗:普萘洛尔(心得安)、碘化物。④131 I放射性治疗。⑤手术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病案(例)摘要8:
邵某,女,35岁,已婚,文秘。2019年6月3日初诊。
患者3年来双手关节经常肿痛,阴雨天疼痛加重,得温则舒。晨起双手关节僵硬,活动后减轻,持续1~2小时。近2周症状加重,关节灼热肿痛,伴低热,乏力,形寒肢冷。
查体:T 37.5℃,P 84次/分,R 18次/分,BP 130/85mmHg。神清,形体略瘦,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肿胀。舌红,苔白,脉弦细。
辅助检查:抗核抗体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血白细胞11.0×109/L,中性粒细胞70%,血沉80mm/h。手X线片示双手近端指间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痹证。
中医证候诊断(2分):寒热错杂证。
西医诊断(2分):类风湿关节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双手关节肿痛3年。晨僵,活动后减轻,持续1~2小时。②低热。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肿胀。③抗核抗体阳性,白细胞数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快。手X线片示双手近端指间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
中医治法(2分):祛风散寒,清热化湿。
方剂(2分):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桂枝12g,芍药9g,甘草6g,麻黄6g,生姜15g,白术15g,知母12g,防风12g,炮附子2枚(先煎)。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营养支持、适度休息、急性期关节制动、恢复期关节功能锻炼、配合适当物理治疗等。②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及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等)、糖皮质激素、植物药制剂(雷公藤总苷等)、生物制剂。③外科治疗:滑膜切除术。
病案(例)摘要9:
毛某,男,39岁,已婚,工人。2019年6月21日初诊。
患者肢体浮肿反复发作5年,病情时轻时重。近半月因劳累浮肿加剧,全身浮肿,小便量少,乏力纳呆,脘腹胀闷,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大便溏薄,遂来就诊。
查体:T 36.5℃,P 70次/分,R 18次/分,BP 160/100mmHg。颜面轻度浮肿,面色苍白,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沉细。
辅助检查:尿常规示尿蛋白(++),红细胞3~5/HP,镜下可见颗粒管型及透明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g,血肌酐90μmol/L,血尿素氮5.8mmol/L。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水肿。
中医证候诊断(2分):脾肾阳虚证。
西医诊断(2分):慢性肾小球肾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肢体浮肿反复发作5年。②2级高血压。颜面轻度浮肿,面色苍白,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③尿常规示蛋白尿,血尿,镜下可见颗粒管型及透明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g,血肌酐90μmol/L,血尿素氮5.8mmol/L。
中医治法(2分):温补脾肾。
方剂(2分):济生肾气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炮附子15g(先煎),白茯苓30g,泽泻30g,山茱萸30g,山药30g,车前子30g(包煎),牡丹皮30g,肉桂15g(后下),川牛膝15g,熟地黄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限制蛋白及磷的摄入量。②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将血压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应用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③应用血小板解聚药:双嘧达莫、阿司匹林。④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⑤避免劳累、感染、妊娠和应用肾毒性药物。
病案(例)摘要10:
陈某,女,18岁,未婚,学生。2019年9月20日初诊。
患者心悸、胸闷反复发作2年,休息后好转,未经治疗。因考试心悸加重3天就诊。现症:心悸气短,活动尤甚,眩晕乏力,面色无华。
查体:T 37.0℃,P 100次/分,R 18次/分,BP 120/75mmHg。心率100次/分,心音低钝,闻及早搏3~4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10g/L。胸部X线示心肺无异常。心电图示提早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波群时间达0.12秒,T波宽大,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心悸。
中医证候诊断(2分):心血不足证。
西医诊断(2分):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心悸、胸闷反复发作2年。②心音低钝,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③血常规检查无异常。胸部X线示心肺无异常。心电图示提早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波群时间达0.12秒,T波宽大,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
中医治法(2分):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剂(2分):归脾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白术18g,茯神18g,黄芪18g,龙眼肉18g,酸枣仁18g,人参9g,木香9g,甘草6g,当归3g,远志3g,生姜5片,大枣1枚。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抗心律失常药物:酌情选用美西律、普罗帕酮。②外科治疗。
病案(例)摘要11:
王某,女,33岁,已婚,教师。2019年6月5日初诊。
患者昨日外出当风,今晨起出现发热,微恶寒,汗出不畅,头胀痛,咽喉肿痛,咳嗽,鼻塞,流涕,口干渴。
查体:T 38.3℃,P 102次/分,R 20次/分,BP 110/70mmHg。急性病容,鼻咽部及鼻腔黏膜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舌尖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42%,淋巴细胞56%。胸部X线示未见异常。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感冒。
中医证候诊断(2分):风热犯表证。
西医诊断(2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有外出当风史。②发热,微恶寒,汗出不畅,头胀痛,咽喉肿痛,咳嗽,鼻塞,流涕,口干渴。③急性病容,鼻咽部及鼻腔黏膜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④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增高,胸部X线未见异常。
中医治法(2分):辛凉解表。
方剂(2分):银翘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连翘30g,金银花30g,桔梗18g,薄荷18g(后下),淡竹叶12g,生甘草15g,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利巴韦林。②对症治疗:发热、头胀痛给予复方阿司匹林片;鼻塞流涕给予扑尔敏,或用1%的麻黄碱滴鼻。
病案(例)摘要12:
田某,男,55岁,自由职业。2016年3月17日初诊。
患者平素嗜食烟酒、肥甘厚味。近半年来,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四肢沉重,胸闷腹胀,困倦。
查体:T 36.8℃,P 78次/分,R 16次/分,BP 130/70mmHg。形体肥胖,舌暗,苔厚腻,脉滑。
辅助检查:空腹血糖9.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1mmol/L。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消渴。
中医证候诊断(2分):痰瘀互结证。
西医诊断(2分):糖尿病。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平素嗜食烟酒、肥甘厚味。②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半年。③空腹血糖9.1mmol/L,>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1mmol/L,>11.1mmol/L。
中医治法(2分):活血化瘀祛痰。
方剂(2分):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苍术120g,厚朴90g,陈橘皮60g,甘草30g,生姜2片,大枣2枚,桃仁9g,红花6g,当归9g,川芎6g,白芍9g,熟地黄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饮食治疗:补充足够的热量,合理分配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每日三餐分配为1/5、2/3、2/5或1/3、1/3、1/3。②口服药治疗:双胍类,多用二甲双胍。③若口服药治疗无效则用胰岛素治疗。
病案(例)摘要13:
白某,男,33岁,已婚,工人。2016年10月13日初诊。
患者前天出现发热,恶风,鼻塞,咳嗽,自服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昨日咳嗽、咳痰加重来诊。现症:咳嗽频剧、气粗,痰黄稠,咳吐不爽,口微渴,无汗,发热重,恶寒轻,头痛,鼻塞。
查体:T 39℃,P 100次/分,R 22次/分,BP 120/75mmHg。急性病容,右下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湿啰音。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片状阴影。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2分):邪犯肺卫证。
西医诊断(2分):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发热、咳嗽、咳痰。②急性病容,右下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湿啰音。③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增高。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片状阴影。
中医治法(2分):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剂(2分):桑菊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桑叶7.5g,菊花3g,连翘5g,薄荷2.5g(后下),苦桔梗6g,生甘草2.5g,苇根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隔离消毒,预防交叉感染。保证有足够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鼓励饮水。监测神志、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尿量等,防止可能发生的休克。②病因治疗:首选青霉素G。③支持疗法:适当用止咳化痰药,必要时酌情予小剂量可待因镇咳。高热不退可物理降温,或服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药,鼓励患者多饮水。④局部治疗:雾化吸入以控制炎症。
病案(例)摘要14:
朱某,女,38岁,已婚,工人。2019年6月9日初诊。
患者6个月前出现咳嗽、咯血,低热,盗汗等症状。曾静脉点滴左氧氟沙星治疗,症状有所减轻。现症:咳嗽无力,少痰,时有痰中带血,血色淡红,咳声低微,伴气短,自汗、盗汗,午后潮热,神疲乏力,畏风怕冷。
查体:T 37.6℃,P 78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心率7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左上肺呼吸音粗。舌淡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
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密度较低的片状阴影。痰涂片示抗酸杆菌阳性。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肺痨。
中医证候诊断(2分):气阴耗伤证。
西医诊断(2分):肺结核。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咳嗽、咯血,低热,盗汗。②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左上肺呼吸音粗。③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密度较低的片状阴影。痰涂片示抗酸杆菌阳性。
中医治法(2分):益气养阴。
方剂(2分):保真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当归2g,生地黄2g,熟地黄2g,黄芪2g,人参2g,白术2g,甘草2g,白茯苓2g,天冬3g,麦冬3g,白芍3g,黄柏3g,知母3g,五味子3g,柴胡3g,地骨皮3g,陈皮3g,莲心2g,生姜3片,大枣1枚。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常用药包括第一线杀菌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第二线抑菌药物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②对症治疗:盗汗则睡前服阿托品,痰中带血用维生素K、卡巴克络等。
病案(例)摘要15:
朱某,男,28岁,已婚,农民。2019年1月14日初诊。
患者反复发作喉中哮鸣8年。3天前因气温骤降,喘息又作并逐渐加重,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如塞,形寒畏冷,痰少稀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
查体:T 37℃,P 120次/分,R 28次/分,BP 120/80mmHg。呼吸急促,双肺叩诊过清音,听诊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舌苔白滑,脉弦紧。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9×109/L,中性粒细胞65%。胸部X线片示双肺透亮度增加,呼吸功能检查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哮病。
中医证候诊断(2分):寒哮证。
西医诊断(2分):支气管哮喘。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反复发作喉中哮鸣,气温骤降引发喘息,胸闷。②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双肺叩诊过清音,听诊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③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无异常。胸部X线片示双肺透亮度增加,呼吸功能检查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中医治法(2分):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剂(2分):射干麻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射干9g,麻黄9g,生姜12g,细辛3g,紫菀9g,款冬花9g,大枣3g,半夏9g,五味子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重复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第1个小时内,可持续雾化吸入。联合应用雾化吸入短效抗胆碱药、激素混悬液或静脉注射茶碱类。②糖皮质激素:尽早口服泼尼松龙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
病案(例)摘要16:
焦某,女,38岁,已婚,工人。2019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1周前因劳累出现尿急,尿痛,尿频,小腹及腰部疼痛。现症:发热,小便频数,灼热刺痛,色黄赤,小腹拘急胀痛,口苦,大便秘结。
查体:T 38.9℃,P 98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双肾区叩痛(+)。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0×109/L,中性粒细胞75%。尿常规示白细胞15~30/HP,红细胞5~10/HP,尿蛋白(+)。尿培养示菌落计数>105/mL。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淋证。
中医证候诊断(2分):膀胱湿热证。
西医诊断(2分):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尿急,尿痛,尿频,小腹及腰部疼痛。②发热,双肾区叩痛(+)。③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升高。尿常规示白细胞显著增加,红细胞增加,尿蛋白(+)。尿培养示菌落计数>105/mL。
中医治法(2分):清热利湿通淋。
方剂(2分):八正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车前子9g(包煎),瞿麦9g,萹蓄9g,滑石9g(先煎),山栀子仁9g,甘草9g,木通9g,大黄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勤排尿。②口服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等。
病案(例)摘要17:
周某,男,53岁,已婚,干部。2017年2月19日急诊。
患者平素时有头晕头痛,多次测得血压升高,最高160/100mmHg,今日因工作不顺,烦躁易怒,眩晕头痛加重,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查体:T 36.6℃,P 88次/分,R 20次/分,BP 160/100mmHg。神清,面红目赤,甲状腺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未见异常。尿常规示正常。双肾上腹超声未见异常;血钾正常。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眩晕。
中医证候诊断(2分):肝阳上亢证。
西医诊断(2分):原发性高血压。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有头晕头痛、高血压史。②2级高血压。面红目赤,甲状腺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正常,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③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未见异常。尿常规正常。双肾上腹超声未见异常;血钾正常。
中医治法(2分):平肝潜阳。
方剂(2分):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天麻9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8g,山栀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治疗原则:改善生活行为(减轻体重,减少钠盐、脂肪摄入,补充钾盐,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增加运动,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考虑开始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至140/90mmHg以下。②降压药物:利尿剂(氢氯噻嗪、氯噻酮)、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③联合应用降压药。
病案(例)摘要18:
徐某,男,70岁,已婚,农民。2019年10月11日初诊。
患者常年体弱多病,近日胸骨体中段附近出现闷痛,可放射至左肩、无名指。疼痛一般持续3分钟左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既往有吸烟史30年。现症:心悸而痛,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下肢浮肿,腰酸无力。
查体:T 36.3℃,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70mmHg。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舌淡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4导联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肌钙蛋白Ⅰ(-)。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胸痹。
中医证候诊断(2分):心肾阳虚证。
西医诊断(2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有吸烟史30年。②胸骨体中段附近闷痛,可放射至左肩、无名指。疼痛一般持续3分钟左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③心界不大,心率无异常,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④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4导联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肌钙蛋白Ⅰ(-)。
中医治法(2分):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方剂(2分):参附汤合右归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人参12g,附子9g(先煎),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烊化兑服),杜仲12g,肉桂6g(后下),当归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立刻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②缓解期: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硝酸酯制剂(硝酸异山梨酯、5-单硝酸异山梨酯)、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等)。
病案(例)摘要19:
林某,女,45岁,已婚,工人。2015年2月11日初诊。
患者中上腹疼痛反复发作3年,未系统治疗。现症: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后胀满痞闷,神疲乏力,纳呆,大便稀溏。
查体:T 36.1℃,P 80次/分,R 19次/分,BP 110/60mmHg。形体消瘦,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大便常规示隐血(-)。胃镜示胃黏膜呈淡红色,黏膜变薄,黏膜血管暴露。快速尿素酶实验(-)。腹部B超示肝胆脾胰双肾未见异常。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胃痛。
中医证候诊断(2分):脾胃虚弱证。
西医诊断(2分):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上腹疼痛反复发作3年。②形体消瘦,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征(-)。③大便常规示隐血(-)。胃镜示胃黏膜呈淡红色,黏膜变薄,黏膜血管暴露。快速尿素酶实验(-)。腹部B超示肝胆脾胰双肾未见异常。
中医治法(2分):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方剂(2分):四君子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黄芪9g,大枣1枚。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胃痛明显时用抑酸分泌药物(H2受体拮抗剂,如H2-RA;质子泵抑制剂,PPI)或碱性抗酸药(氢氧化铝等)。②胃黏膜保护药,如胶态次枸橼酸铋、硫糖铝等。
病案(例)摘要20:
崔某,男,17岁。2017年5月25日初诊。
患者于2014年2月15日无明显原因突然跌倒,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喉间痰鸣,四肢抽搐,发作时间持续1~2分钟,唤醒后,瞌睡乏力。此后发作次数逐渐增多,今年起每月均有发作。每次发作症状与上述相似,发作后无特殊异常。但未行系统诊治。
查体:T 36.4℃,P 80次/分,R 16次/分,BP 120/80mmHg。神清,气平,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检查正常,生理性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舌苔白腻,脉弦滑。
辅助检查:头颅CT正常,脑电图可见棘波、尖波。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痫证。
中医证候诊断(2分):阳痫。
西医诊断(2分):癫痫。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突然跌倒,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喉间痰鸣,四肢抽搐,发作时间持续1~2分钟,唤醒后嗜睡无力。反复发作,发作后无特殊异常。②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检查正常,生理性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③头颅CT正常,脑电图可见棘波、尖波。
中医治法(2分):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息风。
方剂(2分):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黄连9g,黄芩9g,黄柏9g,栀子9g,明天麻3g,川贝母3g,半夏3g,茯苓3g,伏神3g,胆南星15g,石菖蒲15g,全蝎15g,僵蚕15g,琥珀15g,陈皮21g,远志21g,丹参6g,麦冬6g,朱砂15g(水飞),人参9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药物控制:首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次选丙戊酸钠。②神经外科治疗:手术。
病案(例)摘要21:
彭某,男,45岁,已婚,工人。2019年4月23日初诊。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全腹胀满,伴双下肢轻度水肿。近年来饭后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减退。现症:腹大坚满,面目肌肤发黄,恶心欲呕,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查体:T 37.5℃,P 88次/分,R 20次/分,BP 130/80mmHg。慢性病容,颈部见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黄染。腹部明显膨隆,腹壁静脉显露。液波震颤(+)。双下肢水肿(+)。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3.5×1012/L,白细胞8.5×109/L。血总胆红素48.5μmol/L,直接胆红素23.2μmol/L。白蛋白(A)27g/L,球蛋白(G)36g/L,谷丙转氨酶(ALT)38U/L,谷草转氨酶(AST)58U/L,HBsAg(+)。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鼓胀。
中医证候诊断(2分):湿热蕴脾证。
西医诊断(2分):肝硬化。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全腹胀满,伴双下肢轻度水肿。②饭后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减退。③慢性病容,颈部见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黄染。腹部明显膨隆,腹壁静脉显露。液波震颤(+)。双下肢水肿(+)。④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A/G倒置,谷草转氨酶升高,HBsAg(+)。
中医治法(2分):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剂(2分):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白术3g,人参3g,炙甘草3g,姜黄3g,茯苓6g,干姜6g,砂仁6g(后下),泽泻9g,橘皮9g,知母12g,黄芩36g,黄连15g,半夏15g,枳实15g,姜厚朴30g,茵陈18g,栀子12g,大黄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休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禁酒,慎用巴比妥类镇静药;少盐或无盐等。②药物治疗:水飞蓟素、维生素类药物,慎用损伤肝脏药物,酌情抗病毒治疗。③腹水的治疗:限制钠、水的摄入;利尿剂(螺内酯、呋塞米联合应用);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放腹水同时补充白蛋白等。
病案(例)摘要22:
陈某,女,28岁,已婚,职员。2019年10月13日初诊。
患者3周前顺产一女,现母乳喂养中。5天前开始感觉左乳红肿发热伴疼痛,逐渐加重,左侧乳汁排泌不畅,皮肤焮红灼热,疼痛剧烈,拒按,壮热不退,口渴喜饮。
查体:T 39.7℃,P 76次/分,R 18次/分,BP 120/70mmHg。左乳外上象限红肿,触痛明显,触及小包块。同侧腋下扪及肿大的淋巴结,有触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80%。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乳痈。
中医证候诊断(2分):热毒炽盛证。
西医诊断(2分):急性乳腺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3周前顺产,现母乳喂养中。②5天前开始感觉左乳红肿发热伴疼痛,逐渐加重,口渴喜饮。③高热,左乳外上象限红肿,触痛明显,触及小包块。同侧腋下扪及肿大的淋巴结,有触痛。④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中医治法(2分):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剂(2分):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金银花30g,野菊花12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子12g,黄芪12g,炒山甲3g,川芎9g,当归6g,皂角刺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患乳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②用胸罩托起乳房,患部行湿热敷,淡盐温开水清洁乳头。③应用足量广谱抗菌药物,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病案(例)摘要23:
石某,女,48岁,已婚,职员。2019年9月29日初诊。
患者既往月经基本正常,嗜食肥甘,近半年来自觉下腹部积块,月经渐渐后期,量多色暗,质黏稠,有血块,持续9天干净。末次月经:2019年9月17日。带下量多,脘痞多痰,形体肥胖。
查体:T 36.4℃,P 76次/分,R 18次/分,BP 112/80mmHg。舌淡紫,苔白腻,脉沉滑。
妇科检查:子宫体增大如孕2月,表面不规则,可触及多个结节,质硬。
辅助检查:超声提示子宫增大,肌壁间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界清,回声均匀,双侧附件正常。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癥瘕。
中医证候诊断(2分):痰湿瘀阻证。
西医诊断(2分):子宫肌瘤。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嗜食肥甘。②近半年来自觉下腹部积块,月经渐渐后期,量多色暗,持续9天干净。③子宫体增大如孕2月,表面不规则,可触及多个结节,质硬。④超声提示子宫增大,肌壁间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界清,回声均匀,双侧附件正常。
中医治法(2分):化痰除湿,活血消癥。
方剂(2分):苍附导痰丸加丹参、水蛭。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苍术6g,香附6g,陈皮4.5g,胆南星3g,枳壳3g,半夏3g,茯苓4.5g,神曲3g,甘草3g,丹参10g,水蛭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药物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米非司酮。②手术治疗。
病案(例)摘要24:
冯某,男,9岁。2018年6月11日初诊。
患儿7天前发热,双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经口服双黄连颗粒,外敷中药等治疗,腮部肿痛减轻,今日患儿出现睾丸肿痛而来就诊。现症:双侧腮部肿大,咽充血,双侧睾丸肿胀,有触痛。
查体:T 39.8℃,P 100次/分,R 24次/分。双侧颊部可见以耳垂为中心的局部肿胀,边缘不清,表面皮肤不红,有触痛,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轻度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口腔第2臼齿处颊黏膜可见腮腺口红肿,挤压颊部后未见液体流出。心率100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清,腹平软,无压痛。舌质红,苔黄,脉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52%。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痄腮。
中医证候诊断(2分):毒窜睾腹证。
西医诊断(2分):流行性腮腺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儿7天前发热,双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睾丸肿痛。②高热。双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表面皮肤不红,有触痛,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轻度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口腔第2臼齿处颊黏膜可见腮腺口红肿,挤压颊部后未见液体流出。②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无异常。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
中医治法(2分):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方剂(2分):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泽泻12g,木通6g,当归3g,生地黄9g,柴胡6g,生甘草6g,车前子9g(包煎),荔枝核6g,橘核6g,青皮6g,莪术6g,皂荚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注意休息。②物理降温或使用解热药。③用丁字带托住阴囊。
病案(例)摘要25:
周某,男,16岁,学生。2017年9月12日初诊。
患者1天前出现右下腹痛,呈持续性,家长自行给予头孢克洛口服,效果差。现症见:腹痛剧烈,腹皮挛急,逐渐加重,并呈全腹痛,伴恶心,无法进食,恶寒发热,故来诊。
查体:T 39.5℃,P 120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两肺呼吸音闻及干、湿性啰音,全腹压痛,以麦氏点为重,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肠鸣音弱,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舌红绛,苔黄厚,脉洪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0.2×109/L,中性粒细胞91.2%。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肠痈。
中医证候诊断(2分):热毒证。
西医诊断(2分):急性阑尾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持续性右下腹痛。②腹痛剧烈,腹皮挛急,逐渐加重,并呈全腹痛,伴恶心,无法进食,恶寒发热。③高热,血压下降,两肺呼吸音闻及干、湿性啰音,全腹压痛,以麦氏点为重,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肠鸣音弱,结肠充气试验阳性。④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
中医治法(2分):通腑排毒,养阴清热。
方剂(2分):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大黄12g,牡丹皮3g,桃仁9g,冬瓜仁30g,芒硝9g(冲服),黄芪12g,穿山甲3g,川芎9g,当归6g,皂角刺4.5g,延胡索3g,木香3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手术治疗:阑尾切除术。②对症治疗:若有脓液,则进行腹腔引流。③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饮食不节及食后剧烈运动。
病案(例)摘要26:
王某,女,28岁,已婚,干部。2017年8月25日出诊。
患者于2017年4月25日行人流术,术后2天后出现发热,下腹痛,带下增多,未系统治疗,病情时发时止,近2周下腹胀满,疼痛拒按,带下增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小便短赤。末次月经:2017年8月3日,持续6天净。
查体:T 36.3℃,P 70次/分,R 18次/分,BP 110/72mmHg。神志清,下腹部压痛阳性。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子宫后位,大小正常,质中,活动度差,左侧附件增厚,压痛明显,右侧附件区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正常。盆腔彩超示子宫左侧可见包块。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带下病。
中医证候诊断(2分):湿热瘀结证。
西医诊断(2分):盆腔炎性疾病。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有人流术史,术后出现发热,下腹痛,带下增多。②下腹部压痛阳性。③妇科检查示外阴发育正常,子宫后位,大小正常,质中,活动度差,压痛明显,左侧附件增厚,压痛明显,右侧附件区无异常。④血常规检查无异常。盆腔彩超示子宫左侧可见包块。
中医治法(2分):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剂(2分):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白芷6g,贝母6g,防风6g,赤芍6g,当归尾6g,甘草6g,皂角刺6g,穿山甲6g,天花粉6g,乳香6g,没药6g,金银花9g,陈皮9g,薏苡仁9g,冬瓜仁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药物治疗:抗生素。②手术治疗。
病案(例)摘要27:
李某,女,30岁,已婚,职员。2017年1月6日初诊。
患者13岁月经初潮。26岁结婚,有生育要求,近半年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有时半月一行,有时2个月一行,有时量多如崩,有时量少淋漓,持续10~30天不等,经色淡,质清稀,神疲乏力,倦怠懒言,肢体面目浮肿,大便溏薄。末次月经:2016年12月16日,持续至今。
查体:T 36.8℃,P 90次/分,R 24次/分,BP 120/80mmHg。基础体温呈单相型。神志清,面色苍白,口唇色淡。舌质淡,边有齿痕,脉细弱。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2.43×1012/L。B超检查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诊刮病理提示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尿妊娠试验阴性。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崩漏。
中医证候诊断(2分):脾虚证。
西医诊断(2分):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末次月经淋漓不止。②基础体温呈单相型。③中度贫血。B超检查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诊刮病理提示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尿妊娠试验阴性。
中医治法(2分):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剂(2分):固本止崩汤合举元煎。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熟地黄3g,白术3g,黄芪9g,当归15g,黑姜6g,人参9g,炙甘草6g,升麻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1)治疗原则:出血期止血并纠正贫血,血止后调整周期预防子宫内膜增生和异常子宫出血突发,促排卵。(2)一般治疗:补充铁剂、维生素C、蛋白质。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营养,避免过劳注意休息。(3)药物治疗:①止血:性激素联合用药;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②调整月经周期:雌、孕激素序贯法;后半周期疗法,在月经后半周服用甲羟孕酮。③促进排卵:氯米芬。
病案(例)摘要28:
路某,女,53岁,已婚,会计。2017年12月1日初诊。
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肛门排气减少,无排便。自服药物效果差,患者症状无缓解,现腹痛阵作,胀满拒按,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无剖宫产术史。
查体:腹部膨隆,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辅助检查:立位腹平片示小肠扩张,可见积气及气液平面。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肠结。
中医证候诊断(2分):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2分):肠梗阻。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无剖宫产术史。②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少量排气2天。③腹部膨隆,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④立位腹平片示小肠扩张,可见积气及气液平面。
中医治法(2分):行气活血,通腑攻下。
方剂(2分):桃仁承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桃仁12g,大黄12g(后下),桂枝6g,甘草6g,芒硝6g(冲服)。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治疗原则:解除局部的梗阻和纠正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②非手术治疗:禁食与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常用静脉输注葡萄糖等渗盐水,酌情补充必要的电解质;防止感染和毒血症:抗生素;灌肠疗法:常用肥皂水500mL灌肠;穴位注射阿托品,腹部推拿按摩等。③手术治疗:如应用非手术疗法病情不见好转,则采取手术治疗。
病案(例)摘要29:
花某,女,5岁。2018年1月11日出诊。
患儿10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9℃左右,咳嗽,气促,就诊于附近诊所,静脉滴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7天,发热渐退,咳嗽未见明显缓解。现症:咳嗽气急,干咳少痰,五心烦热,面色潮红,午后低热,时有盗汗。
查体:T 37.4℃,P 103次/分,R 25次/分。面色潮红,双肺可闻及湿啰音。舌质红,无苔,脉细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6×109/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22%。胸部X线片示双肺可见散在斑片状阴影。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肺炎喘嗽。
中医证候诊断(2分):阴虚肺热证。
西医诊断(2分):小儿肺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②发热,咳嗽,气促。③心率增快,呼吸急促,面色潮红,双肺可闻及湿啰音。④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胸部X线片示双肺可见散在斑片状阴影。
中医治法(2分):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方剂(2分):沙参麦冬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北沙参6.5g,玉竹6.5g,麦冬6.5g,天花粉10g,扁豆6.5g,桑叶4g,生甘草2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病因治疗:宜采取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②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减慢心率等。
病案(例)摘要30:
丰某,女,25岁,已婚,工人。2019年12月21日初诊。
患者平素月经正常,既往有输卵管炎病史,素性抑郁寡欢,经前乳房胀痛。末次月经:2019年11月11日。7天前阴道少量出血,较平日经量明显减少,色暗红,淋漓至今,劳累后出现左侧腹隐痛。
查体:T 36.9℃,P 86次/分,R 22次/分,BP 112/80mmHg。左侧下腹部压痛(+),脉弦滑。
妇科检查:阴道可见暗红色分泌物,子宫体软,稍大,左侧附件区可触及软性包块(阳性)。
辅助检查:血hCG 1900U/L;B超示宫腔内未见孕囊,左侧附近区可见一大面积的包块。尿妊娠试验阳性。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异位妊娠。
中医证候诊断(2分):未破损期-胎阻胞络证。
西医诊断(2分):异位妊娠。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既往有输卵管炎病史,素性抑郁寡欢,经前乳房胀痛。②阴道少量出血,左侧下腹部压痛(+)。③妇科检查:阴道可见暗红色分泌物,子宫体软,稍大,左侧附件区可触及软性包块(阳性)。血hCG 1900U/L;B超示宫腔内未见孕囊,左侧附近区可见一大面积的包块。尿妊娠试验阳性。
中医治法(2分):活血祛瘀,消癥杀胚。
方剂(2分):宫外孕Ⅱ号方加紫草、蜈蚣、水蛭、天花粉。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丹参15g,赤芍15g,桃仁9g,三棱6g,莪术6g,蜈蚣5g,全蝎5g,紫草5g,水蛭1.5g,天花粉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药物治疗:常用甲氨蝶呤。常用剂量0.4mg/(kg·d),肌肉注射,5天一疗程。治疗第4天和第7天复查血β-hCG,若下降<15%,重复剂量给药。而后每周复查。②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则选取保守手术治疗。
病案(例)摘要31:
李某,女,28岁,职员。2019年4月25日初诊。
患者平素月经正常,现停经53天,阴道不规则出血3天。末次月经2019年3月3日。停经后明显有早孕反应,3天前阴道有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曾服安络血效果不明显。现症:停经53天,阴道少量出血,小腹空坠隐痛,腰酸,神疲肢倦,心悸气短。
查体:T 36.6℃,P 86次/分,R 21次/分,BP 122/80mmHg。面色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无力。
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示宫内妊娠,胚胎存活。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胎动不安。
中医证候诊断(2分):气血虚弱证。
西医诊断(2分):先兆流产。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停经,阴道不规则出血,停经后有早孕反应。小腹空坠隐痛,腰酸。②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示宫内妊娠,胚胎存活。
中医治法(2分):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剂(2分):胎元饮。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人参6g,当归6g,杜仲6g,芍药6g,熟地黄6g,白术9g,炙甘草3g,陈皮3g,黄芪3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若出现黄体功能不全,应黄体酮肌注,每日一次,每次20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内注射,隔日一次,每次2000U;也可口服维生素E。②若经治疗症状不缓解或反而加重,则进行B超及血hCG测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病案(例)摘要32:
田某,女,9个月。2017年8月17日初诊。
患儿1个月前添加辅食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十余次,经停辅食并口服药物后好转,但目前大便仍稀溏不成形,为蛋花样,每日4~6次不等,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略黄,神疲倦怠。
查体:T 36.8℃,P 120次/分,R 28次/分。神清,精神差,皮肤弹性良好,心率120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活跃。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9×109/L,中性粒细胞38%,淋巴细胞60%。大便常规示正常。脂肪球(++)。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小儿泄泻。
中医证候诊断(2分):脾虚泻。
西医诊断(2分):小儿腹泻病。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大便次数增多,稀溏,为蛋花样,色淡不臭,食后作泻。②皮肤弹性良好,心率增快。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活跃。③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正常。大便常规正常。脂肪球(++)。
中医治法(2分):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方剂(2分):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莲子肉3g,薏苡仁3g,缩砂仁2g(后下),桔梗2g,白扁豆4g,白茯苓5g,人参5g,甘草3g,白术5g,山药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饮食疗法:继续母乳喂养。②液体疗法:口服补液盐。③药物疗法:控制感染(微生态制剂、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等菌制剂)、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粉)、补锌。
病案(例)摘要33:
张某,女,45岁,干部。2018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有腹腔手术史。2天前因过食辛辣厚味,开始腹痛腹胀,痞满拒按,恶心呕吐,呕出物为胃内容物,口渴,小便黄赤,严重时谵语,无排气排便。月经史无异常。
查体:T 39.2℃,P 100次/分,R 25次/分,BP 100/75mmHg。痛苦面容,墨菲征(-)。腹部稍膨隆,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脐周压痛,拒按。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2×109/L,中性粒细胞82%。X线检查示小肠扩张积气,有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面。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肠结。
中医证候诊断(2分):肠腑热结证。
西医诊断(2分):肠梗阻。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有腹腔手术史。②饮食不节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痛苦面容,墨菲征(-)。腹部稍膨隆,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脐周压痛,拒按。③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X线检查示小肠扩张积气,有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面。
中医治法(2分):活血清热,通里攻下。
方剂(2分):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炒莱菔子30g,桃仁9g,赤芍15g,厚朴15g,枳实9g,生大黄9g(后下),芒硝9g(冲服)。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治疗原则:解除局部的梗阻和纠正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②非手术治疗:禁食与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静注葡萄糖等渗盐水,酌情补充必要的电解质);防止感染和毒血症(抗生素);灌肠疗法(肥皂水灌肠);穴位注射阿托品,腹部推拿按摩等。③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病情未好转,则采取手术治疗。
病案(例)摘要34:
侯某,男,30岁,干部。2019年1月18日初诊。
患者进食大量油腻食物,2小时后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现症:肋腹疼痛难忍,伴恶心呕吐,发热恶寒,口苦咽干,皮肤黄染,便秘尿赤。
查体:T 38.5℃,P 80次/分,R 20次/分,BP 115/75mmHg。右上腹压痛及肌紧张,可摸到肿大之胆囊,墨菲征阳性。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82%。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B超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胆囊内多个强回声光团伴声影。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胁痛。
中医证候诊断(2分):肝胆湿热证。
西医诊断(2分):胆石症(胆囊结石)。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②发热。右上腹压痛及肌紧张,可摸到肿大之胆囊,墨菲征阳性。③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B超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胆囊内多个强回声光团伴声影。
中医治法(2分):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方剂(2分):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2分):茵陈18g,栀子12g,大黄6g(后下),柴胡24g,黄芩9g,芍药9g,半夏9g,枳实9g,大枣4枚,生姜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②非手术治疗:解痉,止痛,消炎利胆,应用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
病案(例)摘要35:
高某,女,45岁,已婚,工人。2016年2月8日初诊。
患者双侧乳房肿块伴胀痛6个月。肿块和胀痛月经前明显,经后肿块稍有缩小,疼痛减轻,乳头有时有白色溢液,月经量少色淡,腰酸乏力。月经史无异常。
查体:双侧乳房有结节样及片块样肿块,按之疼痛,肿块质韧不硬,表面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B超提示双侧乳房内散在多个不均匀的低回声区。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乳癖。
中医证候诊断(2分):冲任失调证。
西医诊断(2分):乳腺增生病。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双侧乳房肿块伴胀痛,月经前明显,经后肿块稍有缩小,疼痛减轻,乳头时有溢液。②双侧乳房有结节样及片块样肿块,按之疼痛,肿块质韧不硬,表面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③B超提示双侧乳房内散在多个不均匀的低回声区。
中医治法(2分):调理冲任,温阳化痰,活血散结。
方剂(2分):二仙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仙茅9g,淫羊藿9g,巴戟天9g,当归9g,黄柏4.5g,知母4.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疏导情志,配合药物局部外敷、针灸、激光照射、磁疗等。②药物治疗:维生素类药物(口服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A)、激素类药物(黄体酮、达那唑、丙酸睾丸素等)。
病案(例)摘要36:
于某,女,48岁,干部。2016年4月8日初诊。
患者于2年前双手遇热后突发剧烈瘙痒,此后遇热或肥皂水烫洗后则双手皮肤局部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现症: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月经史无异常。
查体:皮损色暗,粗糙肥厚,边界清楚,对称分布。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湿疮。
中医证候诊断(2分):血虚风燥证。
西医诊断(2分):湿疹。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2年前双手遇热后突发剧烈瘙痒,此后遇热或肥皂水烫洗后则双手皮肤局部剧烈瘙痒。②皮损色暗,粗糙肥厚,边界清楚,对称分布。
中医治法(2分):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剂(2分):当归饮子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当归9g,白芍9g,川芎9g,生地黄9g,白蒺藜9g,防风9g,荆芥穗9g,何首乌5g,黄芪5g,甘草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治疗原则: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②常用药物:局部治疗常用5%~10%复方松馏油软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等。全身治疗常用组胺类药物(如扑尔敏、赛庚啶、息斯敏等)、镇静剂(5%溴化钠、冬眠灵等)、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病案(例)摘要37:
许某,女,46岁,已婚,教师。2015年10月22日初诊。
患者既往月经正常,2年前从外地移居本地后月经紊乱,周期20~90天,经期5~20天,经量多,末次月经2015年10月15日,量多,色深红,质黏稠,口渴烦热,小便黄,大便干结。
查体:T 36.6℃,P 72次/分,R 18次/分,BP 110/78mmHg。舌红,苔黄,脉洪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12g/L。B超检查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经前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提示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崩漏。
中医证候诊断(2分):血热(实热)证。
西医诊断(2分):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月经紊乱,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过多。②血常规无异常。B超检查提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经前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提示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
中医治法(2分):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剂(2分):清热固经汤加沙参、麦冬。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炙龟甲24g(先煎),牡蛎粉15g(包煎),清阿胶15g(陈酒炖冲),生地黄15g,地骨皮15g,焦山栀12g,生黄芩9g,地榆15g,陈棕炭9g,生藕节15g,生甘草3g,沙参6g,麦冬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治疗原则: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②一般治疗:补充铁剂、维生素C、蛋白质,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营养,避免过劳,保证充分休息。③药物治疗:止血(雄激素);调整月经周期(雌、孕激素联合法,后半周期疗法)。④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病案(例)摘要38:
闫某,女,2岁。2019年12月10日初诊。
患儿1天前进食较杂,夜卧不安,凌晨突然发热,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继之腹泻,大便为水样,泻下急迫,至就诊时4小时内已大便6次,量多,气味臭秽,可见黏液,小便色黄,量少,大便前后无哭闹。
查体:T 38.2℃,P 132次/分,R 36次/分。神志清,精神可,皮肤弹性略差,眼窝凹陷,心肺听诊(-),腹软,无压痛。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现于风关。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9×109/L,中性粒细胞31%,淋巴细胞61%。大便常规示镜检未见异常,脂肪球(++)。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小儿泄泻。
中医证候诊断(2分):湿热泻。
西医诊断(2分):小儿腹泻病。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儿进食较杂后出现呕吐、腹泻,大便为水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②发热,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皮肤弹性略差,眼窝凹陷,心肺听诊(-),腹软,无压痛。③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正常。大便常规示镜检未见异常,脂肪球(++)。
中医治法(2分):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剂(2分):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葛根7.5g,甘草3g,黄芩4.5g,黄连4.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饮食疗法:半流质易消化饮食,然后恢复正常饮食。②液体疗法:静脉补液:定性(120~150mL/kg)、定量(1/2张含钠液)、定速(先快后慢)、纠正酸中毒、钾的补充等。③药物治疗:控制感染(微生态制剂、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等菌制剂)、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粉)、补锌。
病案(例)摘要39:
赵某,女,5岁。2019年12月1日初诊。
患儿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咳嗽,气促,就诊于附近诊所,静脉滴注抗生素8天,仍有咳嗽而来诊。现症:咳嗽无力,动则汗出,喉中痰鸣,时有低热,食欲不振,大便溏。
查体:T 37.4℃,P 112次/分,R 30次/分。面白少华,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中细湿啰音。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6×109/L,中性粒细胞73%。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左肺内带下部可见散在斑片影。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肺炎喘嗽。
中医证候诊断(2分):肺脾气虚证。
西医诊断(2分):小儿肺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儿发热、咳嗽、气促。②心率、呼吸增快,面白少华,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中细湿啰音。③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多。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可见散在斑片状阴影。
中医治法(2分):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方剂(2分):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人参2g,白术3g,白茯苓2g,五味子1.5g,麦冬2g,炙甘草2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病因治疗:宜采取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②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咽分泌物和吸痰,使用祛痰剂,雾化吸入;保证液体摄入量,有利于痰液排出;减慢心率。
病案(例)摘要40:
崔某,女,31岁,已婚,教师。2016年1月28日初诊。
患者平素月经正常,喜食辛辣。末次月经2015年11月20日,停经后早孕反应明显,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近1周少量阴道出血,色深红,腰腹部坠胀作痛,不喜温、按,心烦少寐,渴喜冷饮,手足心热,便秘溲赤。
查体:T 36.2℃,P 80次/分,R 21次/分,BP 112/84mmHg。舌红苔黄,脉滑数。
辅助检查:B超示宫内妊娠,胚胎存活。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胎动不安。
中医证候诊断(2分):血热证。
西医诊断(2分):先兆流产。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停经,尿妊娠试验阳性。妊娠期间少量阴道出血,腰腹部坠胀作痛。②B超示宫内妊娠,胚胎存活。
中医治法(2分):清热养血,固冲安胎。
方剂(2分):保阴煎。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生地黄4.5g,熟地黄4.5g,黄芩4.5g,黄柏4.5g,白芍4.5g,山药4.5g,续断4.5g,甘草3g,桑寄生10g,苎麻根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若出现黄体功能不全,应黄体酮肌注每日一次,每次20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内注射,隔日一次,每次2000U;也可口服维生素E。②若经治疗症状不缓解或反而加重,则进行B超及血hCG测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病案(例)摘要41:
刘某,女,8岁。2018年1月9日初诊。
患儿2天前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偶咳,自服感冒冲剂效果不佳,1天前发现皮肤皮疹,胸背部皮肤瘙痒,部分结痂。
查体:T 38.2℃,P 96次/分,R 24次/分。精神可,面红润,躯干部可见散在红色丘疹及疱疹,疱浆清亮,少许结痂,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6×109/L,中性粒细胞45%,淋巴细胞53%。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水痘。
中医证候诊断(2分):邪郁肺卫证。
西医诊断(2分):水痘。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儿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前驱期症状。②躯干部可见散在红色丘疹及疱疹,疱浆清亮,少许结痂,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③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稍低。
中医治法(2分):疏风清热,解毒利湿。
方剂(2分):银翘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连翘30g,金银花30g,苦桔梗18g,薄荷18g(后下),淡竹叶12g,生甘草15g,荆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对症治疗:胸背部瘙痒处应用炉甘石洗剂。②抗病毒治疗:若病情加重,应及早使用抗病毒药,首选阿昔洛韦。早期应用α-干扰素可促进疾病恢复。
病案(例)摘要42:
孙某,女,45岁,已婚,干部。2019年9月18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右上腹反复疼痛病史。2天前又出现右上腹疼痛,逐渐加重,今晨起出现畏寒发热而前来就诊。现症:右上腹硬满灼痛,痛而拒按,不能进食,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四肢厥冷。
查体:T 39.5℃,P 108次/分,R 25次/分,BP 110/60mmHg。神情淡漠,巩膜及皮肤黄染,上腹饱满,右上腹压痛拒按,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墨菲征阳性。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1.0×109/L,中性粒细胞90%;肝功示血清总胆红素86μmol/L,间接胆红素36μmol/L,直接胆红素50μmol/L。B超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不光滑,胆囊内多个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胆总管扩张,远端梗阻。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胁痛。
中医证候诊断(2分):肝胆脓毒证。
西医诊断(2分):胆石症(肝外胆管结石)。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右上腹反复疼痛病史。②高热,心率、呼吸增快。巩膜及皮肤黄染,上腹饱满,右上腹压痛拒按,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墨菲征阳性。③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高。肝功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增高。B超提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不光滑。胆囊内多个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胆总管扩张,远端梗阻。
中医治法(2分):泻火解毒,养阴利胆。
方剂(2分):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茵陈18g,栀子12g,大黄6g(后下),黄连9g,黄芩6g,黄柏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手术治疗:胆肠吻合术、胆囊切除术。②非手术治疗:解痉,止痛,消炎利胆,应用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