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辨》(方有执;1582)
书现存。8卷。附《本草抄》《或问》《痉书》各1卷。明·方有执(方中行、九龙山人)撰。方有执,字中行,号九龙山人,歙县人。
本书系首次对《伤寒论》重新编排调整并加以注释的著作。其学术思想首先体现在倡导“错简重订”,认为王叔和编次失其原貌,成无己又窜乱,故逐条考订,重新编次《伤寒论》。全书首先以图说概要,削去“伤寒例”原文,继之按六经体系统治伤寒和杂病,将原文重编为11篇、22目、397条、113方,其中另立《辨温病风温杂病脉证并治篇》计20条、3方。其次是提出“风寒中伤营卫说”,将伤寒太阳病分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三种类型,提出了自身认为的太阳病发病、传变与转归规律,在学术上大胆创新,对仲景学说有所发挥。书后所附《本草钞》1卷,系对仲景《伤寒论》113方中所用91味药物的性味功效进行说明,并旁引诸家本草著作予以注释;《或问》1卷,系针对学习者在研读《伤寒论》及行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自设问题,又作解答,共列46个问题及解答;《痉书》1卷,系将仲景书中有关痉病条文和方药加以汇集,并引《素问》《千金方》关于痉病之论述。方氏及其撰述一直鲜为人知,清康熙十三年(1674),河北林起龙发现喻昌所撰《尚论篇》基本是方有执书中内容,乃将《伤寒论条辨》重新评点出版,并附《尚论篇》于书末,作为对照,自此,方氏之名及其著作方显于世。
本书单行本现存约11种版本: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方氏刻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清康熙十三年(1674)补拙斋刻本(附尚论篇),藏于吉林大学图书馆医学馆;清康熙年间陈友恭校刻本浩然楼藏版,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41家国内藏书机构;清康熙年间三多斋补刻本,藏于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清同治四年(1865)成都过学斋刻本,藏于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代苏州隆溪堂刻本,藏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清代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1925年渭南严氏孝义家塾重刻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等26家国内藏书机构;成都地区刻本,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抄本,藏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日本抄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另可见于《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