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籍提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大批著名医家,他们在学术上各领风骚,形成了众多的医学流派。不同流派的争鸣与渗透、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中医药学术不断进步和临床疗效的持续提高。各家中医学术流派薪火相承,后浪推前浪,铸就了中医药学发展史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九州方隅,风物万千,心得各有见长,传习日久,渐成众多地域医学流派。地域医学流派是对某一特定地域医家学术特征的整体概括,凸显了中医药学辨证论治的原则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天下明医出新安”,安徽自古物宝文华、人杰地灵,是历史上名医辈出的地方,“南新安、北华佗”的原生态传统医学文化独具特色和优势。尤其是源自古徽州的新安医派,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厚重的传统底蕴、突出的学术成就、深远的历史影响,在我国地域医学流派中独树一帜。作为徽文化五大要素之一的新安医派,儒医辈出、世医不绝,文献宏富、名著林立,创新发明、学说纷呈,特色鲜明、影响深远,传承至今、经久不衰,是公认的综合性地域医学流派的典型代表。

传统在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富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从来都不只是久远的历史,而是一种具有超越时空的思想力量。中医药理论上以道御术,实践中以术弘道,其学术理论与实践经验主要通过医籍文献这一载体得以传承延续。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价值挖掘,借用前人的功力来启发我们的智慧。1949年以来,学术界一直十分重视新安医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以安徽学者群体为核心,联合国内其他地区学者,针对新安医籍文献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文献校注整理、医家医籍考证、名家学术思想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众多代表性成果,一批重要的新安医籍文献得以整理出版,为传承发展新安医派学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然而,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编著一部既具有目录学功能,又具有学术史价值的《新安医籍提要》,以指示要籍,提要钩玄,以便当代学者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使用和学习新安医籍文献的工作却一直阙如。为此,自2015年,在安徽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安徽中医药大学组建了攻关团队,通过“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资助,开始了《新安医籍提要》的整理、研究与编撰工作。

《新安医籍提要》从项目立项至编辑成书,前后共历时6年。本书是当前学界第一部基于现存新安医籍文献和其他有确切记载新安医籍文献编成的提要性目录学类工具书,也是迄今收载新安医籍文献最多最全的工具书。全书共收录1949年以前有据可查的新安医籍文献998种,其中现存文献562种,佚失文献436种。现存文献中,医经与基础理论类文献25种、伤寒金匮温病类文献46种、诊法类文献27种、本草类文献25种、方书类文献91种、针灸推拿类文献14种、临证综合与内科类文献51种、外伤科类文献27种、妇科类文献28种、儿科类文献45种、五官科类文献31种、养生类文献9种、医案医论医话类文献104种、医史传记类文献3种、合刊与汇编类文献36种。佚失文献中,南北朝时期3种、唐代7种、宋代10种、元代7种、明代91种、清代313种、民国5种。

为了使本书的用途更加广泛和实用,编写组采取了以下编撰思路:首先,以新安医籍文献为依据,充分尊重原著思想,系统总结,合理凝练,客观评论,以简明易懂、务实致用为首务;其次,提要内容既能指示要籍,阐释新安医籍学术精粹和成就,又能提要钩玄,从总体层面对新安医籍学术思想加以归纳提炼,使读者易于领悟和学习。同时,在如上编撰思路指导下,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力求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新安医派古籍文献的最新存世状况和在全国各地藏书机构的收藏分布情况;二是辨析修订既往著录不当甚至错误的新安医派古籍文献信息;三是采用分类编年体例,自然地体现新安医派的学术发展源流和传承轨迹,保持和提高书目的学术价值;四是充分吸纳近年来新安医籍文献学术研究成果,以保证著录内容的权威性和创新性。

科学家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中医文献学家钱超尘先生更是明确指出:“中医文献研究永远给医学研究提供不朽的平台。”文献研究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根本和基础。新安医派沉潜日久,抢救发掘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继承新安医派重文献的传统,继续加强文献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因此,衷心期望通过本书的编撰和出版,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并展示广泛认同、可供交流、原汁原味的新安医派珍贵文献,同时对弘扬新安医派学术精华、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有所裨益。

本书的编撰和出版得到各新安医籍文献藏存单位和个人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鼎力相助和支持,在此谨致衷心感谢。同时,由于水平所限,错误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读者多予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

王 鹏

2022年2月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