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交通强国:一本书读懂交通科技新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我国交通科技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交通科技发展助推双循环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党和国家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效发挥我国市场规模优势和市场潜力,从而满足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铸造应对外需低迷和外部市场冲击的“先手棋”。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在于内需体系与制度的建立,包括交通在内的各行各业应明确自身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位置,发挥自身优势,与其他地区、行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以实力与潜力吸引全球资源。

交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支撑,双循环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助力与保障,而交通的发展也离不开各项交通科技的进步。

双循环战略的实施,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刺激了人民群众对于运输速度的需求,打破了时空对社会生产与消费能力的局限,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机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的融合,促进了交通科技的飞跃发展和行业内商业模式的创新。

5G、卫星导航等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逐步完成,智慧公路、智慧铁路等一系列“智慧+”交通运输工具,基于大数据资源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布局,高效、人性化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技术逐步形成多式联运、产业集群的优势,为现代物流体系和智能制造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在“互联网+交通”的基础上,共享经济进一步惠及人民群众,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交通运输领域的商业竞争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依托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高效融合,人民群众出行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与此同时,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冉冉升起的“明星”,二者的有机结合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为交通运输领域提供了现代化升级方案。

区块链技术将数据以“去中心化”的模式连接在一起,确保平等公开、共同维护,数据更改可溯源。区块链技术利用其本身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坚实、可靠的安全防护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则依托生物识别、云计算等技术,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探寻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运输领域的融合,可助力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加快交通网络的智能化、立体化建设。

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交通的具体影响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确保车联网体系中车辆信息安全

车联网连通人、车、路及大数据平台,车联网数据的安全、有效传输,关系着道路交通安全和道路通行效率。区块链的共识程序和封装模块使密钥传输安全系数提高,并使区块链的数据更改可溯源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监督安全域内对车辆重新编码的过程,确保数据不被篡改,从而实现当前车联网安全体系的升级,为各种范围的运输体系提供可靠、持续的服务。

2.缓解交通拥堵

区块链技术可以使车辆行驶位置信息、车辆行驶速度实现精确的数据化,并让车辆根据这些数据对路况进行实时预测,监测道路交通事故。区块链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为交通管理提供交通疏导、道路规划方面的解决方案。

3.解决城市停车问题

区块链技术可对车辆位置信息进行准确识别与采集,采集的实时数据既能向车辆驾驶员提供车位的参考数据和个性化选择,也能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车位规划、管理违规停车提供精确指导。人工智能技术能为驾驶员提供便捷停车、便捷支付等服务。

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优势绝不仅限于道路交通管理领域。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的变革升级势在必行。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关系着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创新,影响着海陆空交通立体化、网络化布局。

在地面交通领域,高速公路、高铁实现网络化、立体化发展。在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更加贴合城市发展状况及人口流向。因地制宜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能保证交通对现代物流、制造业的服务能力,促进运输链与供应链、产业链的融合,提高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服务国内大循环的效率。

在空中交通领域,欧美长期垄断技术和市场的状态逐步被打破。我国自主研发的干线客机——C919,符合最新的国际适航标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民航中体量较大的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成为该型号飞机的全球首家用户。2021年,C919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民用航空领域被空客公司、波音公司垄断的时代,这在我国民用飞机研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国在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认清了实际需求,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技术创新,使各类“定制化”技术应用项目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市场主体也在其中成为推动综合交通体系完善的主要力量。而在新的交通发展蓝图内,陆空一体、陆海并举成为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的总目标。因此,公路网、水路运输、民航、低空空域有必要被纳入统一交通管理体系。这样做有利于整合技术资源,服务交通网络的总体规划,实现因地制宜、多式联运,有效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货物运输需求。

在未来的交通发展格局中,我国应注重内陆与沿海的平衡发展,加强对内陆运输市场需求的深入挖掘;在发展重点上,应注重以联运方式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在发展动力上,应立足运输市场需求,创新体制机制,注重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发展模式上,应重视产业集群的壮大与发展,在企业间有效合作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多式联运平台,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