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私人商业渠道(求收藏求追读)
商业局长一张口,竟然定下每天五万只的产能?
这下把李三彪和姜副厂长都搞不会了!
“局长,你不是开玩笑吧?咱们这么多卖得出去吗?可别让我们厂因为产品积压倒闭了!”
商业局长很有信心,道:“当然卖得出去,香江的水货手表,最少都卖百八十块。”
“咱们便宜点,把它们运到卖到外地!供销社的手表以后可以不要票,
价格比水货低,质量比水货少,谁还去买来路不明的表?”
商业局和几家大商场,把这些表都订了下来。
第二天,商业局就在《四九城晚报》上发了头条新闻,宣布从现在开始,电子表不要工业券,敞开供应。
报纸一出,789厂生产电子表的消息,就传到了外地。
厂办,还有供销科的电话快被打爆了,
附近很多省市的商业局,都在给厂里进行电话轰炸,
还有人派卡车司机开着车,带着现金和支票直接来取。
李三彪成了电子城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厂办的门槛都快给人踏破了。
他哪能放弃扩大人脉的大好时机,
后来有人管这玩意叫私域流量。
其实以龙国的情况,不在公家办事,不借力,完全靠自己打拼经营是很困难的。
多数成功者并非白手起家,都是先依托平台资源,拿走原属于老板的客户。
当然,至于这些客户到底是认老板,还是认创业者,等创业者炒掉老板后,就能看出来了。失败的的也就死了,活下来的就发了。
最保险的还是兼顾单位,毕竟一个大公司领导带来的身份加成,远大于小老板的身份。
转化私域流量的办法,除了利益,帮人解决困难,也就只有喝了。
俗话说一顿酒顶十顿饭,李三彪跟来访的十来个外地采购员,在食堂喝的昏天黑地。
李三彪喝了二斤二锅头,开始肝颤,是真的肝颤!
感觉就要阵亡在酒桌上,实在扛不住了。
于是,约法三章,中午工作为重,不喝酒,晚上再喝。
晚上,没喝一轮,李三彪果断金蝉脱壳,让赵庆和冯三去当炮灰,
俩人废了之后,又把邢天和那俩小子推了出去。
这三个孩子平时根本没机会喝酒,一喝就倒。
最后五个人全都喝断片了,李三彪把他们扛到农民家里的大通铺上,
摇摇晃晃蹬着平板三轮,给那些不省人事的业务员都拉到回了招待所。
能喝的一定是彪形大汉,甚至不喝酒的司机都得有把力气,因为还得有人负责善后,这也是酒德的一部分。
后来真有把酒友扔大街把人冻死的,结果被判刑罚钱,这都是活该。
这小招待所也没电梯,李三彪像扛麻袋一样,气喘吁吁将他们一一背上了楼,几乎累瘫。
有人吐了,李三彪还得督促着服务员大姐过来照顾,
塞给了她5块钱加班费以后,这大姐为每个人悉心擦洗了衣服。
自己则回趟家,放出量子机器人,在家组装电子表。
然后回到招待所,在屋里铺了个地铺。
大姐道;“彪子,我给你开间房吧!”
李三彪摇摇头,让几人醒来后第一眼就看见自己。
果然,几人天明醒来后,立刻看到了李三彪睡在身边,感动万分。
感情这东西是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
如果你把它当成精心构建,看成工作,那效果肯定不咋地。
没有人是傻子,人家通过酒品,看你的人品,
而人品往往是通过没有直接利益的事情看出来的。
有些觉得喝酒就是一起受罪,这还不全面。
其实喝酒本身不是亲近,而更多的制造亲近机会,干嘛非要把人家灌醉?
因为喝多了或者得过夜照顾你,或者得亲自送你,
要是送的话,通过送酒友回家认家门,认嫂子,下回就能上门了,这才是真正的凑近。
“彪子,我们昨天不是喝多了吗?都是你一个人背过来的?”
李三彪点点头。
看着李三彪躺着的地铺,几人知道李三彪是陪了一夜,顿时十分感动。
其中一个官最大,是县里的商业局长,领头道:“彪子,昨晚承蒙照顾,你这样热心的年轻人可不多,你这个兄弟我认定了,”
其他人也纷纷道:“彪子,以后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别再跟我们客气!”
李三彪也道:“几位大哥,你们都亲自来我们这里,你们要的货都包给我了!只不过,嗯,我们厂子产量也有限,这样吧,以后你们跟我们门市部联系,比从厂里便宜点,给你们每人返5个点。”
“那多不好意思,兄弟这钱我们哪儿能要!”
这时候业务员其实也是高危职业,被抓进去不少,弄得业务员都不好找对象。
李三彪道:“没事,他们交友不慎才会这样,你放心,只要你们一直从我们这边进货,保证不出任何问题。”
当天又来了一群外地来进货的业务员,甚至里面还有几个外地来的个体户,也进不了多少手表,最多的也就是50只。
到了吃饭时间,这几个个体户不敢跟其他公家代表同桌,商量好了自己去街道食堂吃饭。
李三彪把他们强行留下,和其他公家的人,在食堂里摆开宴席,按照厂长的夜宴标准,怎么丰盛怎么来。
食堂主任想不通,道:“彪子,现在咱们生意火爆,都是别人来求着咱们,干嘛这么热情招待他们?”
后勤科长更是不客气,说这是大吃大喝。
那个叫李想的火车司机,也直接找到李三彪,道;“彪子,你立了几件大功,性子是不是飘了?听说没有,有人背后说你是趁机占公家便宜!”
李三彪早知道这些人理解不了,只能跟他们反复解释。
正好,提前把未来的商业观念灌输给他们。
比如渠道为王,供应链,生态系统一类,
总之,除非是计划经济,否则现在这种厂家当大爷的生产形式,是不可能长久的。
在市场经济下,否则甭管厂家多牛,早晚肯定都要变成三孙子。
与其现在把买东西的得罪光了,不如提前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从现在开始于他们合作,建立长期供应关系。
对于那些个体户,正是雪中送炭、收集人心最好的时机!
现在个体户资金缺乏,每人看得起他们,投资一千比投资一千万还管用!
对他们不但不能鄙视,还要扶植他们做大,让他们变成加盟商,利用他们与卖水货的商贩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