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弃
永不言弃是我能提供的最简单的忠告,集之前我提过的所有观点于一身。事实证明,孩子们更相信眼见为实,所以比起你所说的,学生们更相信你所做的(噢,说的就是这些不靠谱的孩子们)。因此,设定了留堂机制,就一定要贯彻落实。倘若届时没有人如预料中那样在下课后留下来,倘若一切照旧,那还不如根本没有设立这样的留堂机制。“噗”的一声,惩罚就像魔法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要永不言弃。要在放学留堂和联系家长方面牢牢把握主动权,也就是说要认认真真记录好犯错学生的名字,记录犯错的具体时刻和日期、事情发生的具体细节,这样如果他们反驳,就会有足够的证据与他们对抗。学生无视一次留堂惩罚,不参加一次集会,超过一次最后期限,就升级一次惩罚,这样他们才会因为反驳教师而后悔。
请记住,按照我们所假设的动物模式,在你让它们养成正确的行为和反应习惯以前,你只能这样做上几次。你的小狗在地毯上排便,就给它教训。这样似乎场面不太好看,但你愿意狗狗活了15年,就亲手洗干净地毯上的便便15年吗?还是把它训练成行为方式更让人满意的小狗呢?可能话说得有些夸张,但是一直追着小狗尾巴跑,就是在无止境地浪费时间。
教师教育孩子做到品行良好,并非缘于享受控制欲,也不是因为以前从未在学校交过朋友,而是由于在乎学生。因为在乎,所以希望他们能够表现好。希望他们表现好,就会坚持要求他们遵守立下的行为规则,因为行为规则是打造良好教育环境的根本。说到底,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或许,这些条条框框会给他们带来些许伤害,会让某些学生不舒服,甚至让学生感到厌烦。可是,你是成年人且真心关心学生,更重要的是,你清楚什么是对他们有好处的,就好像保持健康的饮食也许不如吃薯片配热月龙虾那样让人津津有味,但是健康的饮食有利于延长寿命。
从某些方面来看,行为管理规则就好像锻炼身体,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有时让人不适,不过真的不可或缺。管控学生行为不是为了讨学生喜欢(如果真的如此,那也不错。但是说真的,有多少成年人会和12岁的孩子交朋友呢?我有许多学生,我也很喜欢他们。或许,他们也喜欢我,但没一个算是朋友。我不会给朋友设留堂机制,就算他们连续10次都忘记带笔,也不会责骂他们。我与朋友一起喝酒,允许他们批判我的生活习惯;我会对他们发誓,也认真听取他们的人生建议)。管控学生一言一行,是因为他们需要你,需要你去承担一个成年人的角色,去掌控一切。一位经验老到的同事曾经对我说:“孩子们非常有趣,他们反感权威,同时又渴望权威。”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问任何一个孩子,怎样才算一名优秀教师,除了那些让人发笑、无关紧要的老套说法,总会听到他们回答“有能力管好整个班级”。这种回答并不罕见。如果你表现得值得他人尊重,学生就会尊重你。如果表现得软弱无能,他们就会讨厌你。这话虽然难听,但千真万确。
我们一定不要忘了孩子来上学的目的,他们在学习做人。学生的确有自己的权利,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多权利。有时甚至他们所说的话,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但我们绝不能忽略了教师的目的是充当领航员的角色,引导学生长大成人这一点。为人师表,不只为了教书,从来不是这样。为人师表,还要育人。所以,我们要勇于承担为人教师的责任,承认掌控权在自己手里的事实。某些教师不确定自己现在拥有或应该有多大的权力,能够管得了学生多少,近乎到了胆怯而不敢行动的地步,这是我从事教师行业以来见过对教师行业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此外,有些教师还会怀疑“我们真的有权给学生立下规矩吗”。最糟糕的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有些教师甚至很可悲地去安抚学生,与学生商讨将要立下的规定,还想要试图说服学生遵守规则。
这简直荒谬。如果年仅4岁的小孩子想要碰烧得炙热的煤炭,难道还要与她谈判,耐心解释不能碰的原因吗?当然不用,直接命令她不能这样做即可。我要是聪明,可以解释其中缘由,但不管解释与否,她都应该听从我的禁令。现在,随着这个4岁小女孩逐渐长大,她完全可以去研究事物原来的样子,可能还会思考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思考这样的问题对小孩子而言有益无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就是应该多思考多质疑吗?不过,这位4岁的小女孩想要获得立规矩的权力,就要像教师一样主动去争取。在此之前,比她年长而且有智慧的人说,所立下的规定公平公正、完全正确,那她就得认真遵守。
比如,作为一个哲学教师,我明白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也会有灰色地带。譬如,杀人究竟对不对?也许对,在战争期间可能是对的,在自卫过程中可能也是对的。大家都清楚这一点。但是,即使我心里明白事情不会那么简单,我还是会告诉学生,杀人是不对的,撒谎也是不对的,盗窃更是不可取的。为何?这样她才会知道这些道理,她可以长大以后再去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想要一个4岁小孩懂得伦理道德的微妙,懂得人生百态,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不会让她承受这种负担。
同样,对于大部分青少年,让他们为自己制定规则是他们无法承担的责任,因为他们还不够成熟,还没准备好。许多青少年的心理处于一种所谓“目中无人”的阶段,他们自恋自大的程度已经到了极点,许多人还难以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人的需求,只在乎自己是否能得到认可,而忽略身边人应有的权利。总而言之,他们有些许自私自利。不过,这问题也不大,属于意料之中。我也年轻过,我们都年轻过。以前年轻时,一些好心的教育工作者告诉我,他们很看重我的所思所想与内在感受,如果我不想遵守规则,我只是在“表达一种需求”,但这些都是我不需要听到的。孩子们需要成年人的指导,直到他们长大成人,然后我们会让他们做他们认为合适的事情——只要他们能承担后果。
我们是成年人,为人师表。他们都是懵懂小孩,帮助他们去做我们做过的事,学会我们的本领,甚至超越我们,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教师的工作才会如此重要,想要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就应该教会孩子们如何成为品行优良的人。
“你以为你是谁?”
我是你的老师。
1 美国畅销书作家,擅长写作法律题材的惊悚小说。
2 “躯壳里的灵魂”(The Ghost in the Machine)又被译为“机器中的幽灵”,指的是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由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在《心的概念》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