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万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二选一

随着山呼万岁,早朝开始了。

首辅徐阶率先走出,拱手道。“陛下,昨日户部尚书葛大人上了一份题本,说是因太仓银匮乏,请暂停京官俸禄。

臣等内阁辅臣各有争议,无法票拟。如今将葛大人的题本上奏,请陛下决断!”

黄锦看了眼朱载坖,便走下台阶,从徐阶手里接过题本,随后弯腰将题本双举在额头之上,走到陛下跟前。

朱载坖快速扫描完毕,就让黄锦宣读。

其实这题本的大致内容,昨日就已经传了出去。

可参加朝会的百官,都摆出了第一次听到这题本内容的模样。

黄锦中气十足的宣读题本的内容,这一千来字洋洋洒洒读下来,也不见其读错字或者半途岔气。

唯有他额头沁出的汗珠,可见黄锦的疲惫。

殿外的陈洪看着,就暗自咂舌,这都是数十年攒下来的功底,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

要知道官员的题本,都是之乎者也,而且许多偏僻字,如果见识不广,还真不能读得大气磅礴,以至于失了文字的气魄。

“诸位爱卿,听了葛卿上奏的题本,都说说看,要不要暂停京官俸禄。”

朱载坖正经危坐在御座之上,说道。

他话音刚落,就有几名官员上前称不可。

“陛下,京城本就居不易,若暂停京官俸禄,那我等京官如何养家糊口?”

“陛下,昨日就有官员因大司徒上奏之事而围堵户部衙门,若真的暂停京官俸禄,臣怕京城不稳啊!”

“陛下,臣弹劾户部尚书葛守礼,甫一上任,未曾摸清户部情形,就提出乱命。此等庸官,岂可高居国朝户部之长!”

一时之间,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倒是那撰写题本的主人葛守礼,老神在在的站在原地,仿佛这发生的一切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葛卿,你既然上了这题本,不如你和百官说说为何一定要停京官俸禄。”

朱载坖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上前反对,便说道。

“臣遵旨。”

葛守礼走上前拱手道。

随后他朗声说道,“启禀陛下,据臣上任以来彻查户部账簿,已查明太仓银现存银六万九千八百四十三两,京城各仓存粮四十九万余石。如今在京文武官员俸禄皆是折银支俸,现存太仓银根本无法支出所有在京文武官员的俸禄。”

“葛大人,现银不够,可以支存粮。反正我等俸禄都是以粮计算。”

他话音刚落,就有人上前说道。

“臣已收到九边各地发来催促支付粮草的官文,经臣汇总,九边须支军粮总计三十万石。”

葛守礼没有搭理他,而是继续说道。

此言一出,那些叫嚷着说要反对的人,说不出话了。

九边将士的饷银可以暂欠,但军粮是绝对不能不给,这是在场百官的共识。

不然不给工资又不让吃饱,谁为国守边?

减去九边军粮,京城各仓剩余粮食也就二十万石不到。

这对于一国之都来说,一旦发生什么事情,比如北虏寇边,比如北地发生灾荒,那这点粮根本不够!

按照正常情况来讲,如果官仓存粮不够,应该拿钱去市场上买。

可是太仓银存银只有六万多两,总不可能别的事情都不干,全用来买粮吧。

“是以,臣请陛下暂停京官俸禄。待去年的夏粮入库以后,再补发京官俸禄。”

说完户部兜里的钱粮,葛守礼还特意等了一会儿,见没人再说不能停俸禄,他便开口道。

他话一说完,群臣哄然议论起来。

“等去年的夏粮入库?我还能不能活到那时都要另说!”

这是全靠俸禄糊口的人说的。

“我为京官数年,已欠下数百两外债,若俸禄停了,我连钱都借不到了。”

这是以债养债的人说的,当然他说的声音很小,几乎就是在嘀咕,毕竟传出去不好听。

“肃静!陛下御前,岂容尔等放肆!”

在一旁记录百官是否殿前失仪的御史,立刻制止众人的哄乱。

此言一出,喧嚣声顿时一滞。

殿前失仪轻则扣钱,重则贬官,更严重的还会砍头。

如今俸禄可能要暂停,本就空虚的口袋不能再扣钱了。

倒是自成一列,有爵位的武勋们,许多人对此不在乎。

毕竟他们中的人承爵最少也有百年,家里田亩都是不缺的。

俸禄停个一年半载,影响也不大。

就在此时,一名穿着孔雀补子的绯袍官员从葛守礼身后走了出来。

“臣户部左侍郎徐养正请陛下开海禁,重开闽、浙两地市舶,以增加岁收。同时也请陛下暂以内帑支京官俸禄。”

此话刚出,又有几名官员走了出来。

“臣户部右侍郎刘自强请陛下开海禁,重开闽、浙两地市舶,以增加岁收。同时也请陛下暂以内帑支京官俸禄。”

发现自己慢人一步的户部左侍郎刘自强,来不及后悔,也立刻上前奏道。

“臣户科都给事中李用敬附议。”

科道队列中,一名三十多岁的穿着青袍的年轻官员站了出来。

紧随其后,又一名户科言官也赞同道,“臣户科给事中何起鸣附议”

这几人的附议,让许多官员算是明白葛守礼上题本的深层含义了。

明着是说要暂停京官俸禄,实则是让大家赞同开海禁。

开海禁和停俸禄二选一,这还有何犹豫的。

于是,之前上本说要维持海禁的官员纷纷站了出来改口,声声都是同意开海禁。

要问为什么没人站出来说不开海禁,但是陛下要用内帑支付京官俸禄。

那是因为没人是傻子,没听到那两个请求是一起说的么。

如果要同意,两个都必须同意!

不然就暂停京官俸禄吧。

附庸首辅徐阶的文官们,见首辅没有任何举动,便老老实实站在原地,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坐在御座之上的朱载坖看着下方小半的官员异口同声请求开海禁,便问徐阶道,“徐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认为可以。”

徐阶拱手道。

既然无法阻止,那就顺势加入。

随着首辅的发话,有更多人加入赞同的行列,除了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其余四部的部堂也出列表示赞同,甚至连武勋们也赞同起来。

至于为什么吏部尚书不发言,那是因为杨博还在家中准备写第二封求退的题本呢,根本没来参加这次的朝会。

“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开海禁,重设市舶司,那朕就允了。”

朱载坖看着大部分官员都同意,便说道。

随后又看向高拱,“高爱卿。”

“臣在。”

高拱上前拱手道。

“就由高爱卿负责重开海禁一事。”

朱载坖说道。

“臣遵旨。”

高拱拱手应道。

见事情办完,朱载坖满意的点了点头。

但他突然发现,似乎户部又极其自然的从他的内帑里往外挪钱了。

不过他又随即想起,他刚刚金口玉言说的是同意开海禁,并没有答应从内帑里拿钱出来支付京官俸禄。

没错,他没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