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空阔歌声长:吟诵《楚辞》的美丽与哀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过去、现在和将来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现实中越来越失望的屈原,无可奈何之际,只得回顾过去,在历史中寻求寄托和安慰。

以古非今是诗人们惯用的手法,而且,这种方式间接地认同了古今过渡的合法性,所以也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写作技巧,至少在文字狱诞生之前的很长时间都是如此。过去的那“三后”都是德行多么完美的人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周围布满了众多的贤臣。就像芳香的花草园中,杂生其中的也是申椒和菌桂,岂止是把蕙草和白芷连接起来。这里的“三后”恐怕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搞清楚的东西了,有人说是指禹、汤、文王,有人说是指黄帝、颛顼、帝喾,也有人认为是指楚国的先君,不一而足的说法,再次证明了屈原诗歌隐喻的成功。反正诗贵含蓄是大家公认的,一览无余的不是好诗歌。

对比法也是最有效的证明优劣的方法,一黑一白,一美一丑,一善一恶,只需要放在一起,甚至不用任何说明,一眼就可作出选择判断。唐尧、虞舜由于他们光明正大,走在正道上而实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正因为夏桀、商纣的放纵无度,走歪门邪道,最后弄得自己走投无路。

再联想到诗人现实的处境,那些结党营私的家伙们正苟安偷乐,国家的前途却是一片黑暗。这个时候,诗人再一次展示了自己高尚的觉悟,他说道:“我不是怕自己遭遇不幸,而是担心国家会倾覆啊。”

过去,在诗人看来是多么美好,圣君贤臣共同治理国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正面典型就是尧舜,反面典型是桀纣。而现实是令人沮丧的,小人结党营私,国家一片黑暗。

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只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