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
汴京的早晨,从报晓声中开始
天还没亮,周二郎就从僧人的报晓声钟醒来了。负责这一带的报晓僧人叫张头陀,每日五更天,张头陀会一边敲木鱼一边唱佛音,沿街报时,提醒大家天快亮了,该起来干活了。
巷子里,一家又一家的窗户开始映出烛光。周二郎也点亮油灯,麻利地起床穿衣,张头陀的声音还没远去,他就已经洗漱完毕了。
在千年前的北宋,僧人报晓可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生活习俗,担任报晓工作的通常是附近寺庙中的行者和头陀。这些僧人还会划分彼此的工作区域,他们当中有的人敲铁片,有的人敲木鱼,在各自的地段从事报晓工作。作为回报,他们可以在工作区域内化缘,获得相应的布施。比较有趣的是,有的僧人在报晓的同时还会报当日的天气,以提醒有出门需求的人。不得不说,这一方式大大方便了当时的“上班族”。
周二郎是汴京城著名酒楼会仙楼的茶饭量酒博士,可别误会,此“博士”非彼“博士”。茶饭量酒博士的工作职责是在酒楼接待客人,帮客人点菜,斟酒,倒茶,放在现如今,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酒店服务员了。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酒楼
平日里周二郎是不住在会仙楼的,只不过他家在城外头,离上班的地方太远了,而每隔几日他就得轮流到酒楼所需食材的采购任务。所以每次轮到他采购物资,头天晚上他会住在酒楼的值班宿舍,就比如今天。
收拾完毕,周二郎打着哈欠,和同住一屋的另一位小厮一起出门了。他们可不是会仙楼仅有的早起者,后厨负责早餐的师傅和杂役也在报晓声钟收拾妥帖了。厨房亮着烛火,大家洗菜的洗菜,煎茶汤的煎茶汤,井然有序地工作着。
会仙楼秉承着二十四小时营业制,负责夜宵的工作人员才睡下,“早餐小分队”就已经续上了。酒楼的早餐很丰富,想喝粥或吃点心,应有尽有,并且价格还实惠,每份不超过二十文钱。如果对粥和点心不感兴趣,附近瓠羹店还有灌肺和炒肺卖。早餐之丰盛,可以说是选择多多了。
除了早餐之外,会仙楼还出售洗面水给住店的客人。有的客人一早起来要去上班,蓬头垢面出门不合适,为了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各种功能的洗面水就应运而生了。不同的洗面水中加的是不同的药材,它们还被赋予了好听的名字,如“皇后洗面水”“御前洗面水”,功能之多,可一点都不比后世的大牌洗面奶逊色。
周二郎作为一个赚基本工资的平头百姓,自然是享受不到这么高端的服务的,但他之前帮同事一起给客人准备过各类洗面水,对药材配方很熟悉。他琢磨着,掌握这门手艺也挺好,将来若是娶妻生子了,不在酒楼干了,还能在酒楼一条街摆个小摊,出售各类洗面水。据他观察,这可是一门很火的生意,住酒楼的客人大多出身于富贵人家,他们对洗面水的需求不比早餐低。
正美美地想着,周二郎看见一个熟人从楼梯下来,是朝中官员李大人的独生子,李郎。这位李郎有个漂亮的堂妹,人称李小娘子,是汴京城中鼎鼎有名的才女。巧的是,周二郎的亲哥哥周大郎就在李郎的宅院当仆从,而他的妹妹周三娘,则是李小娘子身边的婢女。
李郎昨夜在会仙楼参加朋友的生日宴,一高兴喝多了,索性在酒楼开房住了下来。他和周二郎一样,也是听到僧人的报晓声就醒了。
周二郎上前一步,笑着打招呼:“李郎君早上好呀,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李郎笑了笑:“肚子有些饿了,起来吃早餐。”
“您想吃点什么?我帮您送到房间去。”
“来一份五味肉粥,一份炒肺,再送一份冬瓜洗面水上来。”
“好嘞,您等着,这就给你送去。”
李郎很满意,慢悠悠回房去了。
周二郎给李郎准备好洗面水和早餐,同事早已推着小推车在门口等他了。东方天色渐渐明亮,城门已经打开,他们得尽快去赶早市,不然可就买不到又便宜有新鲜的菜了。
小知识:
1、僧人报晓是宋朝民间的习俗,见《东京梦华录》,“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亦各分地分,日间求化。”报晓工作一般由寺院的杂役和没有剃度的出家人担任,这些人称作行者、头陀。
2、宫廷报晓事宜由专门的“鸡人”负责,如王安石《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二首》,“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关于“鸡人”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周朝。
3、茶饭量酒博士,即酒店服务人员,见《东京梦华录》,“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
4、宋朝酒楼和街市上有各类洗面水出售,《东京梦华录》记载,“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