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二首)
沈璟《古今词谱》:“此黄钟宫曲。”
《历代诗余》名《南唐浣溪沙》,注云:“称‘南唐’者,以李璟‘细雨’‘小楼’二句脍炙人口得名也。”
《词律》:“此调本以《浣溪沙》原调,结句破七字为十字,故名《摊破浣溪沙》。后又另名《山花子》耳。后人因李主此词‘细雨’‘小楼’二句,脍炙千古,竟名为《南唐浣溪沙》,然则唐词沿至宋人,改新调而仍旧名者甚多,如《喜迁莺》、《长相思》之类,皆添字成调,岂可名《北宋喜迁莺》、《北宋长相思》耶?”
《词谱》:“《山花子》,唐教坊曲名,一名《南唐浣溪沙》,《梅苑》名《添字浣溪沙》,《乐府雅词》名《摊破浣溪沙》,《高丽史·乐志》名《感恩多令》。……此调即《浣溪沙》之别体,不过多三字两结句,移其韵于结句耳。所以有‘添字’‘摊破’之名,然在《花间集》,和凝已名《山花子》。”
《词律》校勘记:“按调名‘沙’字,与《浪淘沙》不同义,应作‘纱’;或又作《浣沙溪》,则尤当为‘纱’。”
此词《尊前集》、《花庵词选》均作后主词,《类编草堂诗余》作欧阳永叔词,题作“春恨”。
手卷真珠上玉钩[1]。依然春恨锁重楼[2]。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3]。
吕本注:“《漫叟诗话》云:李璟有曲云‘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非所谓知音。”《南词》本注同。
《类编草堂诗余》:“《温叟诗话》:李景有曲‘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舒信道有曲云‘十年马上春如梦’,或改为‘如春梦’,非所谓知音。”
《诗话总龟》:“《翰苑名谭》云:李煜作诗,大率多悲感愁戚,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鬓从今日愁添白,菊似去年依旧黄’,皆思清句雅可爱。”刘笺云:“案,‘青鸟’二句是璟词,此作煜诗误。”
李于鳞云:“上言落花无主之意,下言回首一方之思。”又云:“写出阑珊春色,最是恼人天气。”
沈际飞云:“落花一事而用意各别,亦妙。”
黄蓼园云:“‘手卷珠帘’,似可旷日舒怀矣,谁知依然恨锁重楼。所以恨者何也?见落花无主,不觉心共悠悠耳。且远信不来,幽愁空结,第见三峡波接天流,此恨何能自已乎?清和宛转,词旨秀颖,然以帝王为之,则非治世之音矣。”
又
《词谱》作《山花子》,《尊前集》、《花庵词选》、《草堂诗余》并作后主作,《类编草堂诗余》题作“秋思”。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4]。远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5]。细雨梦回鸡塞远[6]。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7],寄阑干[8]。
吕本注:“冯延巳作《谒金门》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主云:‘干卿何事?’对曰:‘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刘笺云:“案此本马令《南唐书》。”
吕本又注:“荆公问山谷云:江南词何处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对。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又‘细雨湿流光’最妙。”刘笺云:“案‘细雨湿流光’,冯延巳《南乡子》词。”《南词》本注并同吕本。予案,《耆旧续闻》以“细雨湿流光”为李后主词。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延巳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如‘鸳瓦数行晓日,龙旗百尺春风’,识者谓有元和词人气格。尤喜为乐词,元宗尝因曲宴内殿,从容谓曰:‘“吹皱一池春水”,何干卿事?’延巳对曰:‘安得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
《古今诗话》:“江南成幼文为大理卿,词曲妙绝,尝作《谒金门》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主闻之,因案狱稽滞,召诘之。且谓曰:‘卿职在典刑,一池春水,又何干于卿?’幼文顿首。”刘笺云:“此云成幼文,与《南唐书》异。《直斋书录解题》云:‘《阳春录》一卷,南唐冯延巳撰。……世言“风乍起”为延巳所作,或云成幼文也,今此集无有,当是幼文作。’据此则与《古今诗话》所云相合。然今世所行《阳春集》,其词宛在,疑出后人附益。”
《本事曲》云:“南唐李国主尝责其臣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盖赵公所撰《谒金门》辞,有此一句,最警策。其臣即对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若《本事曲》所记但云“赵公”,初无其名,所传必误,惟《南唐书》与《古今诗话》二说不同,未详孰是。
马令《南唐书·王感化传》:“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部为歌版色。元宗嗣位,宴乐击鞠不辍,尝醉命感化奏《水调词》。感化惟歌‘南朝天子爱风流’一句,如是者数四。元宗辄悟,覆杯叹曰:‘使孙、陈二主得此一句,不当有衔璧之辱也。’感化由是有宠。元宗尝作《浣溪沙》二阕,手写赐感化。……后主即位,感化以其词札上之。后主感动,赏赐甚优。”刘笺云:“案王感化,《南唐近事》作乐工杨花飞。”
《雪浪斋日记》:“荆公问山谷:作小词曾看李后主词否?云:曾看。荆公云:何处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对。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最好。”刘笺云:“《词苑》云:‘细雨’‘梦回’二句,元宗词。荆公误以为后主也。”予案荆公之意,盖谓子词不如父词,非误以为后主也。
《苕溪渔隐丛话》引李清照云:“五代时江南李氏独尚文雅,若‘小楼吹彻玉笙寒’及‘吹皱一池春水’句,语虽奇,亦亡国之音也。”又:“元宗嗣位,李璟尝作二词,今以为后主作,非也。”
杨升庵云:“绮丽委宛,后主词此为第一。”
沈际飞云:“‘塞远’‘笙寒’二句,字字秋矣。”“少游‘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翻入春词,不相上下。”
李于鳞云:“上是不堪独对西风之意,下是正宜自倚曲阑之思。”又云:“思逐景生,句从思得,正少少许差胜多多许。”
王世贞云:“‘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非律诗俊语乎?然是天成一段词也,著诗不得。”又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与‘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此语不可闻邻国,然是词林本色佳话。‘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意似祖述之,而句小不逮,然亦佳。”
贺裳云:“南唐主语冯延巳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何与卿事?’冯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不可使闻于邻国。然细看词意,含蓄尚多。至少游‘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相看有似梦初回,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则竟为蔓草之偕臧,顿丘之执别,一一自供矣。词虽小技,亦见世风之升降。”
张祖望云:“‘小楼吹彻’,艳语也。”
《词苑丛谈》评此二词云:“情致如许,当是叔宝后身。”
许蒿庐云:“‘细雨’二句,合看乃愈见其妙。”
陈廷焯云:“南唐中宗《山花子》云:‘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后主虽善言情,卒不能出其右也。”
黄蓼园云:“‘细雨’二句,意兴清幽;结‘倚阑干’三字,亦有说不尽之意。”
王壬秋云:“选声配色,恰是词语。”
王国维云:“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1] 手卷真珠:《花庵词选》作“手掩珠帘”。
[2] 依然:《尊前集》、《花庵词选》、《南词》本并作“依前”。锁重楼:《尊前集》作“锁眉头”。
[3] 三楚:《花庵词选》、《草堂诗余》、《历代诗余》并作“三峡”,《南唐书》作“春色”。
[4] 绿波:《南唐书》作“碧波”。
[5] 远:《花间集补》、《历代诗余》、侯本并作“还”。容光:《花庵词选》作“韶光”,旧钞本作“寒光”。不堪看:《南唐书》作“不堪观”。
[6] 鸡塞远:《南唐书》、《宣和画谱》并作“清漏永”。
[7] 多少泪珠何限恨:《南唐书》、《宣和画谱》并作“簌簌泪珠多少恨”。又“何限”,《南词》本、《历代诗余》并作“无限”。
[8] 寄阑干:《花庵词选》、《花间集补》、《历代诗余》、《南词》本、谭本并作“倚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