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采药
甚至有说法认为,午时水生饮具有治疗疾病的奇效。
民间流传着一些关于午时水的谚语,如“午时洗目,明到若乌鹙”,意味着在午时用午时水洗眼睛,可以使视力变得非常清晰,如同乌鹙(一种视力极佳的鸟类)。
另一句谚语“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则强调了午时水的神奇功效,认为饮用午时水的效果胜过长期服用补药。
第七个习俗是采药。
作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端午节被认为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日子,也是草木药性最强的时期。
因此,端午节期间采药,人们相信此时的草药药效最佳,能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一习俗在汉代时已经非常流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渐扩大到东亚其他国家。
《夏小正》中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这表明端午节采药的习俗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人们在这一天采集草药,以期达到驱除毒气、预防疾病的目的。
《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中提到:“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这进一步说明了端午节采药的习俗在古代社会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后魏时期的《齐民要术·杂记》中也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蛤蟆在古代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端午节捉蛤蟆也是为了制药之用。
这些习俗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利用,以及对健康和治疗的重视。
直至今日,中国民间仍然普遍保留着端午节采药最为灵验的信仰。
这种信仰的支撑原理,是基于一种宇宙论式的解说,即端午节或端午午时,由于季节的变动,阳气达到极盛,而草药也在此时生长最为茂盛,因此端午节采的草药被认为具有特别的灵验和疗效。
第八个斗草,这一民间游戏源自采草药的传统习俗,尤其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外出寻找奇花异草进行比赛,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
斗草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普遍认为它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汉代以前,斗草之戏并未见于文献记载。
斗草的游戏形式多样,其中一种是对仗形式的报花名、草名,参与者需报出自己所采花草的名称,以多者为胜。
这种游戏不仅考验了参与者对植物的了解,也融入了文学知识的趣味性。
儿童则通过斗草的另一种形式,即用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这种游戏方式简单而充满乐趣。
据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端午节当天,人们会踏遍百草,并进行斗草的游戏。
《年华记丽》中也提到端午节时人们会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
在南北朝时期,斗草被称为“踏百草”,到了唐代则称为“斗草”或“斗百草”。
《刘宾客嘉话》中记载了唐代安乐公主在端午节斗百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