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沟壑一旦开启,便再也难以填平
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是世界首富,但他曾对媒体宣布,将自己的遗产捐献于慈善事业,仅给自己的子女留下几百万美元。很多人不解,堂堂的世界首富为何对自己的子女这么狠心?因为比尔·盖茨深谙“欲望的沟壑一旦开启,便再也难以填平”的人的本性,为了避免子女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他决心营造普通人家的环境,让子女明白生活的不易,最终养成自立能力。
在心理学当中,我们把“欲望的沟壑一旦开启,便再也难以填平”这种情况概括为“棘轮效应”,主要说的是一种不可逆的消费观念。棘轮效应是由经济学家杜森贝里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最初主要是为了反驳古典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消费是可逆的”这一观点。凯恩斯认为,人们的消费水平与人们的绝对收入是成正比关系的,即如果人的绝对收入发生变化,那么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只有绝对收入水平非常高的时候,人们的消费水平才会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然而,杜森贝里却认为凯恩斯这个观点只能存在于理想当中,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不会存在的。因为人们的消费观念究竟如何,不可能只取决于绝对收入的水平,还会受人们自身的消费习惯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绝对意义上的深度影响。同时,人们自身的消费习惯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自身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以及个人的经历所造成的后果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时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里有一个消费习惯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只需要十天就能够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往往是不可逆的,即使想要改变,也非常困难。当人们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都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去做。也就是说,当人们养成了奢侈的消费习惯之后,是不可能随随便便改变的。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人的内心欲望的问题。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们的追求只有更高,没有最高,当人们养成了奢侈的消费习惯之后,是无法容忍生活品质下降的。所以,为了维持和满足自己心里的欲望,人们必须要维持奢侈的消费水平,根本不可能降低。
再者,这里面还存在着一个面子的问题。很多人对于自己的面子特别在意,总觉得自己如果从一个出手大方的人变成一个非常抠门的人,一定会被人瞧不起,因此是一定不能降低自己的消费水平的。
其实,棘轮效应早在商朝就已经得到了证明。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王,在登基的时候,商朝还是非常强大的,纣王的表现也是非常好的,从里到外都是一个明君的样子。在当时,人们认为纣王一定会成为一个精明的君主,继续把国家管理得坚如磐石。然而,因为一件小事,纣王的叔父箕子对纣王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有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之后十分高兴地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父箕子见了之后,就劝他把筷子收藏起来,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对于箕子的劝说,纣王却满不在乎,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根本就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况且,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的君主,用一双象牙做的筷子吃饭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箕子却为此忧心忡忡,非常烦恼。对于箕子的表现,满朝的文武大臣当然很不理解,于是就有关系好的大臣问箕子到底在担心什么。箕子说:“如今纣王用上了象牙做的筷子,必然不会再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而是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难道还会用它们来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了。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绫罗绸缎,住的就会要求富丽堂皇,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便取乐了。每次一想到这样的结果我都会非常担心,这样下去,国家又怎么能够长久呢?”
对于箕子的担心,纣王和满朝的文武大臣依旧不以为然。然而,事实证明了箕子的预见。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纣王就因为自己的骄奢淫逸而断送了商朝几百年的江山社稷。
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纣王发现自己的奢侈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之后,及时改变自己,恢复到节俭的状态,又会是什么效果呢?会出现众叛亲离的情况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历史很有可能就会改写。个人觉得,商朝后期的时候,纣王一定也发现了所有的坏的结果都是自己的奢侈所造成的,然而他却并没有改变,这就充分说明了当一个人习惯了奢侈之后,是很难重新走向节俭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棘轮效应的严重危害,因此人们要避免自己受到棘轮效应的影响。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一直保持一个节俭的习惯,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不让自己养成奢侈消费的习惯,防微杜渐,从根本上杜绝棘轮效应对人们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