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蓝皮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持续的新情形下,在全球供应链重组、美国对我国多重遏制等新挑战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年增加值增速、收入增速、利润增速均实现稳定向好,整体发展达到历史较好水平,为后疫情期我国经济发展贡献稳定力量。

疫情期间全球电子信息产品需求短暂旺盛。2021年,在全球疫情反复、电子产品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信息技术领域国家间政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电子信息制造业较好地适应了全球发展新形势,成为全球经济恢复中的一笔亮色,不仅实现了正增长,还突破了常规发展速度,这主要得益于疫情期间在线商务、在线教育、网络社交的强劲需求。据著名IT咨询机构Gartner预测,2022年全球IT支出预计将达到4.5万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5.5%,其中IT设备支出预计将达8200亿美元,增长2.3%,这个预测意味着全球IT设备将结束2021年因疫情开启的非常规增长(15.1%),恢复到近年来2%~3%的低水平增长。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对信息技术领域的影响愈发显著。据Gartner调研,38%的企业认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威胁,将于2022年前部署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措施。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经济体均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增加资金支持和鼓励本土供应链建设的大环境下,作为全球分工最细、链条最长、分布国家最多的制造业门类之一,电子信息制造业受国际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影响巨大,未来产业发展仍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产业增长恢复到历史较好水平。2021年虽受疫情和需求不振影响,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仍保持较高占比,约占工业营收的10%~11%,未来将对我国工业经济的“稳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为关键。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和收入增速均恢复到历史较好水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15.7%,创十年新高。全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13万亿元,增速达14.7%。利润总额8283亿元,同比增长38.9%,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高4.6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和出口增长均处于近五年较好水平。出口增速处于历史较好水平,基本处于15%以上,但较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稍为逊色,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交货值增长12.7%,较同期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低5个百分点。全年出口笔记本电脑2.2亿台、手机9.5亿部、集成电路3107亿块,分别增长22.4%、-1.2%、19.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3%,位于近五年次高水平,增速比同期制造业(13.5%)高8.8个百分点,在制造业行业投资增速中排名第三。根据当前各地“十四五”制造业及信息产业规划重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仍是政策投资热点,且资本市场对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领域投资热情持续高涨。

新技术新概念加速产业化步伐。信息技术创新仍然是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一方面,由于2020年基数较低,计算机、集成电路等关键产品在2021年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另一方面,虚拟现实、超高清、先进计算、量子通信等新业态正在加速商业化,特别是“元宇宙”(Metaverse)概念从科幻走进现实,以Meta(原“Facebook”)为代表的主流企业“押注”更是引起产业界和投资界的广泛关注。超高清和虚拟现实正迎来商业化加速期。一则,超高清8K时代有望提前到来。目前来看,包括8K采编播设备、编解码器、承载网络、终端在内的技术产品链路已基本打通,示范性8K内容入户也即将实现。“百城千屏”活动,将在未来一年多的时间内组织全国有条件的省市以公共8K大屏的方式展映优质8K内容。相信“百城千屏”活动和央视8K频道开播将带动超高清视频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加速8K产业链成熟。二则,虚拟现实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虚拟现实技术和产业边界不断延展,早期的“显示”概念不断蜕化,“交互”“重构”“空间”的色彩不断增强,逐渐触探虚拟现实对真实世界数字化映射的本质,发挥泛在的影响力。虚拟现实技术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提振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数字中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甚者,“元宇宙”及广泛新概念继续推动信息技术创新步伐。Gartner《2021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显示,智能汽车、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LCAP)、增强数据与分析、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正处于推广应用中,期待市场爆发。特别是“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将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交互技术、网络与计算、虚拟现实等核心支撑技术综合起来,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推动这些已有信息技术的场景化爆发,真正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的下一轮“拳头级”产品。

美国持续增强对我国信息技术领域遏制力度。美国紧抓半导体、5G等领域建设,推进立法进度和扩大出口管制,并通过联合建立跨国层面的行业组织,继续加强对我国产业的打压。2021年6月,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8票赞成、32票反对通过的《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USICA),可以看作近年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对华政策的典型代表。其中,不仅大篇幅涉及信息产业,包括520亿美元的芯片研究和生产投资;还提及“中国”一千多次,强调要巩固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对我国的领先优势,以国家安全为由打压TikTok及无人机企业等我国优势企业在美国的市场。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其中包括为美国半导体的研究与生产提供520多亿美元政府补贴;另授权拨款7000亿美元,用于促进美国未来10年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科研创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提出的三句话也许可在一定程度上概括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框架,即“应该是竞争性的”“可以是合作性的”“当必须对抗时则是对抗性的”。美国商务部以参与或有可能参与违反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利益的活动为由,将14家中国实体添加到“实体清单”中,另将5家直接支持中国与激光和自动化指挥系统计划相关的军事现代化计划的实体,以及3家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的中国企业及1位中国公民添加到实体清单中。在中美博弈的焦点领域5G方面,美国寻求与盟友合作,试图遏制中国先进通信领域的发展态势。美国将爱立信、诺基亚作为华为替代商,建立多边信任的“无华为区”,通过组建全球标准制定机构、设立国际技术金融公司、加大对新兴发展中国家投资等方式,对抗“数字丝绸之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命令,禁止美国企业使用联邦补贴基金从华为采购5G产品。与此同时,美国加快推动5G Open RAN技术发展,以新兴技术架构绕开华为竞争优势。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交了一份关于推进5G Open RAN的意见文件,指出:“美国政府、私营部门、学术界和国际合作伙伴之间需要密切协调,确保采用能够加强5G供应商多样性并促进市场竞争的政策、标准、指南和采购战略。”

欧盟、日本、韩国信息技术领域政策频发凸显与我国产业竞争。欧盟、日本、韩国已经将信息技术作为与我国长期竞争的核心领域,近年来,持续在芯片、数字经济、区块链、元宇宙等领域加大直接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全球芯片危机凸显了欧盟对亚洲和美国芯片供应商的高度依赖,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欧盟计划大力发展半导体制造业。2021年3月,欧盟推出“2030数字罗盘”计划,力求在2030年前,把欧洲的芯片产能占比率提高到20%,并且要实现2nm制程工艺的研发生产。2022年2月,《欧洲芯片法案》草案公布旨在把欧盟芯片产能从占全球10%提升至20%(2030年),到2030年,欧盟将投入约450亿欧元用于支持芯片生产、试点项目、初创企业。据国外媒体报道,2021年9月以来,欧盟计划投入177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新兴技术发展,主要用在区块链、数字基础设施、5G和量子计算等领域。2021年6月,日本内阁批准了一项由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的科技振兴战略,到目前,日本内阁已拨款5000亿日元(约合45亿美元)以加强科技供应链,帮助企业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芯片和其他组件短缺的问题。2021年9月,韩国政府表示将在2025年底前为超连接性及相关技术(包括元宇宙、区块链、云计算等)投资22亿美元,帮助韩国在这些新兴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包括在制造业、医疗和教育领域启动商业项目,启动中小企业区块链支持中心,支持企业开发开放的元宇宙平台等。

全球“芯片荒”仍持续至2022年。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和汽车市场芯片需求的上升,全球芯片供给严重不足,“芯片荒”及其连带的芯片大幅加价都对芯片市场造成不良的短期影响,业内认为未来1~2年内汽车芯片短缺仍将继续。意法半导体等国际芯片大厂位于马来西亚的封测生产线因疫情受创,日月光等封测龙头的封测业务产能也已达满载状态。马来西亚封测产能的极度紧缺将直接冲击下游市场,汽车电子公司博世部分芯片受到直接影响,基本处于断供状态。由于“芯片荒”导致的芯片价格上涨也有目共睹,2021年部分款型芯片加价率甚至高达3000%~5000%,这种加价行为已经受到市场监管部门关注和惩罚。

电子信息产业仍是我国各地区“十四五”主导产业。2021年以来,多个省市公开发布“十四五”制造业和整体产业规划,大量省市在制造业等上位规划中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重点主导产业,充分突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天津、上海等主要发达省市的规划多聚焦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等方面,并把半导体和基础电子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基于对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的最新研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编著了《2021—202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蓝皮书》。本书从推动当前产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出发,系统剖析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对2021年产业运行、行业特征、重点领域、区域发展、企业近况、趋势热点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2022年的产业整体情况进行了展望。全书分为综合篇、行业篇、领域篇、区域篇、企业篇、政策篇、展望篇7个部分。

综合篇,从2021年全球和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基本发展情况、整体发展特点等角度展开分析,总结概括在内外部发展新环境下的产业整体情况。

行业篇,选取计算机、通信设备、消费电子、新型显示、电子原材料元器件、互联网6个重点行业,对各重点行业在2021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并总结各行业发展特征。

领域篇,选取智能手机、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5G网络及终端、先进计算、汽车电子、锂离子电池、智能传感器、数据中心、电子信息绿色低碳10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各领域2021年发展情况。

区域篇,根据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选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福厦沿海、中部、西部六大重点发展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各区域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企业篇,选取计算机、通信设备、消费电子设备、新型显示、电子原材料元器件领域的重点企业,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技术进展、专利情况、国际市场拓展情况等开展研究,展现我国电子信息龙头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政策篇,论述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政策,详细分析在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研究、产业强链补链和供应链保障、信创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战略性前沿性技术攻关、重点产业生态打造、产业提质升级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围绕智慧健康养老、超高清视频“百城千屏”落地、光伏产业规范发展及智能光伏发展等领域政策进行解析,判断电子信息领域最新政策动向。

展望篇,结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国内外重点研究机构的预测性观点,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2022年运行情况进行展望,并预测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发展走向。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更为荆棘却更为坚定,唯有补短锻长、练好内功,才能迈出新时期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