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新世代:引爆潮流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何为潮流品牌

为什么有些商品自上市起,就会掀起一股被追捧的潮流,而有些商品却不能?

潮流或时尚是“在特定时段内,由少数人尝试,后来为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的生活方式”。而潮流品牌或时尚品牌(fashion brand)则是集时尚和流行于一体,被年轻人所广泛接受,并认为值得模仿和炫耀的商品及品牌。这些品牌广泛地存在于各类消费品领域,尤其是那些产品在快速变化的行业。由于行业进入门槛的高低差异,在不同的消费品行业里,虽然潮流品牌往往富有较强个性,潮流品牌的数量反而是多寡各异的。那些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潮流品牌的数量会比较多,如食品、化妆品行业等;进入门槛高的行业,潮流品牌的数量则比较少,如汽车和手机行业等。

潮牌(street wear)通常被认为源于美国街头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表征,它是年轻人群身份认同的符号与标志。潮流品牌超越“潮牌”的含义,也涵盖了部分潮牌;当那些只在很小圈子里呈现其个性、时尚的潮牌更加被广泛接受而流行时,其就能成为潮流品牌,能够掀起一股改变流行性口味的时尚洪流。

与“潮流”品牌相反,当某个品牌出现“老化”的迹象,就会逐渐被年轻人所抛弃。该品牌要么通过创新,让新一代年轻人再次接受;要么寻找那些存有怀旧之情的消费者;要么成为大众化的品牌,个性特色也逐渐淡化或消亡。

1.品牌定位

马斯洛(1908)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等级构成。而潮流品牌(商品),除了满足基本需要外,还能够为年轻人群体提供社交的炫耀性,找到自身所认可或被他人认可的阶层属性与形象,甚至,还能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象征。

根据定位的差异,消费品品牌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奢侈品牌。

这类品牌的商品价格往往比较昂贵,数量也相对较少,如那些比较昂贵的化妆品、衣服、箱包、钟表、文具等。

奢侈品会出现金融化的迹象,在一些保质期长(如酒类)或使用期长(如汽车、钟表、文具)的商品中,会有“保值增值”“价格稳步攀升”的现象,这就是一种金融化。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几大奢侈品品牌的箱包类商品仍然在不断涨价,其涨价行为反而更能吸引消费者去排队购买。

一般情况下,作为一个细分市场或领域的龙头品牌,这些高端品牌占据了行业的最高位势,价格往往也是处在最高的行列。这些能够守住价格高地的品牌,与那些必须通过价格竞争才能打动消费者下单的大众化品牌相比,其在消费者的心理空间中拥有不一样的地位。

第二类,潮流品牌。

这类品牌的商品往往有时尚化的设计和调性,价格处在较高端的位置,却不属于奢侈品的定位,或许会有“轻奢”的形象;往往以其独特的个性或时尚为卖点,相关企业在广告和促销上的花费相对较少。如ZARA主打快时尚,广告费大约占营收的0.3%,而其竞争对手的广告费占比约为3%~4%;星巴克主打咖啡类潮流饮品,其广告费支出也比较少。

潮流品牌处于奢侈品牌与大众化品牌之间,体现出一种时尚性和潮流化的生活方式;其价格要普遍高于一些大众化品牌,同时又富有个性特色。以ZARA为例,其经营法宝被称为“一流的设计、二流的面料、三流的价格”,瞄准的是那些买不起顶级品牌又喜欢时尚设计的年轻人。

第三类,大众化品牌。

这类品牌的数量一般比较多,往往会突出“性价比”形象,并以此为宣传的重点,比如价格档次中等及中等偏下的日化用品等。

对于大众化品牌,商家往往会采取常态化促销的手段,会以打折、促销、买送、赠品等促销活动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同时,也会大量采取广告等方式,扩大产品或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覆盖度。

根据三类品牌价格区间的分布情况,可以进行简单的划分。其中,奢侈品牌的价格区间往往是在市场的顶部,大众化品牌的价格区间往往是在市场的底部,而潮流品牌的价格区间则在市场中档的位置,价格区间与奢侈品牌及大众品牌存在一定的重叠。

从价格区间来看,潮流品牌的价格区间往往是超越大众化品牌的,通过价格的超越,展现其个性化的一面,并蕴含了消费升级的特性,适应了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求新求变的趋势。而低于奢侈品品牌的价格定位,又能部分满足消费者购买力的现实限制,减少高价格对购买力形成的阻碍。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仅以GDP为例,从2000年的1.21万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4.72万亿美元,经过20年时间增长了近11倍。如此巨大的经济体量的增长,推动了不同消费群体的结构性转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迈入了新时代,经济总量的升级也推动了消费换代,新一代人的新需求推动了消费品的升级“换代”,也推动了国货潮流品牌的崛起。

三类品牌的划分示意图

这个新消费群体属于富足、自信的一代,是自主意识强、独立性强的一代。可以预见,一个巨大的、有着富足而幸福的成长经历的新兴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和崛起,并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不仅如此,作为父母辈的50后、60后,以城市群为工作生活圈,为90后群体创造了更加优渥的生活环境。

潮流化所对应的是消费升级,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和情感的需求会上升。潮流品牌因其价格相对较高的定位、超越了大众化品牌的个性形象,满足了这类新消费群体对“消费升级”“彰显个性”的需求。

2.受众区隔

商业世界对老人或老年消费者往往是不够友好的,其需求甚至是被漠视的。主要原因是这一类消费需求,尤其是可选性消费往往代表着过去,总体上会呈现一个不断萎缩的市场(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刚性需求),企业往往不愿意为此投入财力、物力进行精心打造。

而年轻人所富有的天然“叛逆性”,让企业不得不考虑品牌的年轻化,试图再次拉近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对消费品品牌而言,商家最担心的是品牌不再年轻,不再能够得到年轻人的认可,陷入“品牌老化”和“后继无人”的境地。

潮流品牌天然地被定位为“年轻人群身份认同的符号与标志”,代表着新兴潮流或趋势,明显有别于较为标准化的大众化品牌。新消费群体最爱标榜的是“与众不同”,他们尤其追捧潮流品牌,并乐意在各类社交网站上展现个人的“模仿”,进而催生了潮流品牌的崛起与爆发。

新消费时代已经来临,新消费群体已成为最有成长性、最有冒险精神和最具挖掘潜力的空白市场,虏获新消费群体的认可就拥有了面向未来的通行证。市场上源源不断地诞生一些新品牌,这些新品牌同样会挤占现有品牌的市场份额,让一些现有品牌逐步被迫“老化”,尤其是那些面向年轻消费群体却无法跟上时代节奏的品牌。

基于口碑传播、群体性传播等方式依然有效,只是转换了展现形式和主阵地——数字化的展现形式和网络社交类平台。与此同时,新一代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来源也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微信、抖音、微博、小红书等Z世代(00后,被称为Z世代)活跃的主流社交性网络平台,而不是原有的信息门户网站、电视台和各类纸媒。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Z世代数量已突破2.26亿,占人口总数的16%。原有的门户网站、电视台和各类纸媒,也存在“老化”的现象,以这些传统阵地作为宣传主战场的新兴潮流品牌,将不得不面临客户群错位的问题。

3.彰显个性

除了服装行业,潮流设计及时尚特性逐渐在化妆品、家电、餐饮、消费电子等领域崭露头角。这些行业里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潮流品牌。

新一代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的主要特征是向往那些能够彰显自我、富有特色、稀缺炫酷的商品和服务。那些能展现出“社交特性”的潮流品牌,能够充分“被展现”的商品类别,才能体现出消费者“个性”的一面。如潮流饮品就远远超过家电,既因为潮流饮品属于高频消费,也因为潮流饮品有更多的“发帖素材”,而家电的社交特性就弱了很多。

新一代年轻人出现了更加明显的“宅”现象,即除非必要,很少出门,宁可待在家里,同时有上网、动漫、游戏等爱好。但是,这些“宅男宅女”可以为了一杯奶茶花3~4个小时去排队,这个现象也表明他们有“不宅”的理由。《2020新茶饮研究报告》提到,新茶饮的消费者中77%具有“宅”属性。

这些潮流品牌,尤其是能彰显个性的商品,就能让这些“宅男宅女”趋之若鹜,改变他们的行为,引领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模仿行为,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交或类社交的行为。当然,这些人群一边排队,一边仍然在上网、看动漫或玩游戏,他们“宅心”仍在。

另外,新消费群体公开自身的消费记录或感想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他人做参考?是为了投诉或抱怨?还是简简单单地记录或者是炫耀?这些行为的背后,都可以用“新群体的时代个性”来解释。另外,在评价的积极性方面,也存在着“20/80”现象——积极发声的是20%,被引领的是其余80%。对一些互联网内容型的商业模式而言,如何引导这些踊跃发声的20%就非常关键。当然,也存在一些所谓的“键盘侠”,即针对几乎所有事情都善于发表意见的一类人群。从CNNIC的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学生和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两个群体,占据了网民数量的近一半。

网民的职业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