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女性的觉醒与重生,为自己而活

文/李少红
(根据采访整理)

这次的合作,我就像有预感似的,一直在等待它的发生和出现。

从2020年疫情开始,我就在密切关注整个事态的发展。大家都关在家里,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只有电视和手机。我不想错过每个报道,每天铺天盖地的新闻,那些日子我的眼睛基本就没离开过电视和手机。

李少红导演

上大学之前,我在医院有过工作经验,看到报道中医务工作者的新闻,更能感同身受一些。我一边担心医务工作者们的安危,一边感觉到整个国家和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他们。在我眼中,那些冲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已经不只是天使,而是战士。

闭门不出、在家隔离的我,哪里也去不了,又想帮点忙,只能联系三五好友,集资远程购买防护服捐赠给医务人员。买,就要买最好的!我们选择了当时可以直接送到武汉医院的一家捐赠机构,大家就这样热火朝天地张罗起来。关注防护服每一步的运送,到达每一站的照片……

最终,这些物资被送到了医院,被医务工作者们接收,我们这些捐赠者每人也获得了一张捐赠证书。这是我做过的最光荣的一件事。后来,看着新闻报道里所有的医护人员都穿上了防护服,想着这之中有一份力量是自己出的,心里才得到些许宽慰。

这个时代的变化值得被记录

在与疫情新闻日夜相伴的那段日子后,我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了一个想要记录这个时代最真实面貌的想法。也许这就是天意,这个时候《世间有她》的总制片人董文洁找到我,我们戴着大口罩,相约在一家通风的咖啡店室外。大街上空无一人,只有我们坐在那里,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甚至都看不清彼此的脸。

董文洁和我说了她的创意:由几位女性导演联合执导,通过女性视角来记录这个特殊背景下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我对这个创意非常赞同和喜欢,立即答应了这次合作。因为我们都认为:在全球和人类共同面临疫情的状况下,这个时代的变化值得被记录,人们的生存状态值得被记录,女性视角下的现实生活也变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拍摄的故事没有选择抗疫一线,而是将视角放在百姓家庭,放在人们的普通生活。

女性在社会中的关系和角色是复杂多样的,她们在家庭中是纽带,联系着上面的老人、下面的孩子,还联系着夫妻彼此间的关系。因为疫情,很多人第一次完完整整地回归到家庭这个单位中来,家庭变成了社会的核心,在这个特殊的节点,第一次真正在家里每天24小时一起相处。这个时候,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变得更为突出。面对生死、面对家庭、面对自己的时候,会有与平常不同的沟通方式。

电影《世间有她》剧照

在很多中国家庭中,最核心的是女性,但最被忽略的也是女性,甚至很多时候,是女性对自己的忽略。

很多影视剧中,女性扮演的都是母亲或妻子这类依附于男性存在的角色,缺乏复杂多面的色彩。在《世间有她》这部电影中,我们在对女性角色的构建上做了一些突破,讲述了女性如何互相映照、互相觉醒、照亮彼此的故事。

就像影片中的故事一样,当平静的生活突然遭遇了毫无征兆的变故,这个时候女性会怎样应对?我们用女性视角探索并展示特殊时期女性在家庭、事业、爱情中的困境与挣扎。

电影《世间有她》剧照

疫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存在,也重新去审视未来的道路。这就是我希望让大家看到的觉醒和新生。女性到底应该为谁而活?我的回答是:你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李少红导演与剧组主创在电影《世间有她》杀青现场(2020年)

女性是男性凝视下的存在?

拍摄《世间有她》,我们的初衷就是想要通过女性电影人的集体创作来反映这个时代。这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寻找女性记录时代的意义,记录一个时代最真实的面貌,包括很多值得记录的生存状态。

坊间有传言,说我们摄制组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女性,其实并不是。我们的摄影师和美术师等都是男性。因此,《世间有她》这部电影的创作重点并不在于全程都由女性来制作,而在于女性视角对这个时代的记录和表现,这也是对女性的一种关注。

恰巧是由于这种关注,出品方才觉得女性导演是最合适的人,这个创意是很吸引人的。因为,女性视角就是性别本身的一种关注和眼光,但是这种眼光太少了,现在整个社会的视角基本都是男性的,即使不是全部,也占了大部分。

在2020年的APEC女性领导力论坛上,我们交流过“女性是男性凝视下的存在”这个话题,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传统社会里,男性为主导,女性被看作“第二性”,处在弱势中,男性则坐拥名、利、权,用一种审视的、自上而下的视角“凝视”女性。

确实,当下社会,女性身上的标签和规则,都是男性定下来的。例如,他们希望女性贤惠、能够作为一个母亲抚养后代……而在“男性的凝视”下,女人往往也会很自觉地、习以为常地迎合。就好比去坐飞机,如果见到一位女飞行员,其实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儿,但估计连身为女性的你也会觉得遇到女飞行员执飞是某种“不正常”。

在我拍电影的这30多年当中,一开始我是下意识地用自己的女性思考和女性视角去拍电影,但是,我会受到很多质疑,身边的人都会说:你为什么这么想这个问题?

比如我早期拍的一部电影叫《血色清晨》。其实是改编自一部小说,叫《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它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继《百年孤独》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小说之一。

电影《世间有她》剧照

这里面我最感兴趣的一个点就是马尔克斯在这本小说里关于“处女膜”的思考。那个女孩子并不知道她自己有没有过处女膜或者它怎么就没了。她对自我的认知非常模糊。结果她被吓得自杀了。最后,人们都是一个想法,认定是那个小学教师凌辱了这个女孩,所以大家集体把他杀掉了。

我觉得“杀”的过程非常重要,因此我就很仔细地去描绘这个过程,但是遭到了所有合作伙伴的质疑。他们觉得,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么细腻的方法来反映这个过程?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我们需要表达的。这个过程,从女性视角去表达,是之前很少有人关注的点。毕竟,女人还是感性动物,我们都是用感受、感觉、感性去体验情感和行为的。

李少红导演在电影《世间有她》拍摄现场(2020年)

有不少人认为,我的影视创作肯定会有一些很个人的期待和想法,更倾向或更喜欢拍某一类型的故事或影片。其实并没有。不能因为我是女性,就给我套一个框,规定我只能拍某一类题材。女性题材和女性视角是两回事儿。我们只是用女性视角去看待影视创作,去看待一切事物。对我来说,任何题材都是愿意拍也可以拍的。

流量不是唯一的评价体系

我对电影题材虽然无禁忌,但也确实会“挑剔”,选择演员同样如此,因此很多人评价我“眼光毒”。其实只是因为我对演员的标准很明确:首先,要看他们有没有灵性;其次,就是他们的基本功和技能;最后,人品也很重要。

当下演艺圈的生态,是机会多、竞争大。但归根结底,演员,特别是女性演员,靠颜值不如靠本事,要想常青还是要靠自己的好演技、真本事。年轻时你可以吃青春饭,但是青春很短暂,你如何过渡、是否能够演不同年龄层的人物和不同类型的戏,终究还是要靠真正的演技。

过去的这几年,很多人觉得是影视圈最难捱的时期,也为此感到焦虑,但在我看来,大可不必沮丧。那些忙着寻找机会的演员和导演,最应该考虑的是:你为机会做好了什么样的准备?一旦有了机会,你怎样才能认真、踏实地把握好这个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有些观众将流量误认为是演员价值的评价标准,认为年龄大的演员就没有流量。

李少红导演和周迅在电影《世间有她》拍摄现场(2020年)

大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重要原因之一来自网络。网络观众都比较年轻,他们更希望看到一些与他们年龄相仿的角色。另外,还有人误把对流量的需求当作对演员的需求。实际上,流量只代表一部分网络观众的诉求。除了网络观众以外,其他各种形态的艺术作品,比如话剧、历史题材影视剧等都需要有演技的各个年龄段的演员绽放光彩。各种形态的艺术作品都需要好演员,流量不是唯一的评价体系。

最早与周迅合作时,我就说:“你现在是花旦,以后要过渡到青衣,最后可能要过渡到老旦,要将心态摆好。”她在《橘子红了》中,从一个花旦一直演到青衣,荧屏上有这样的过渡心理,事业中自然也可以克服掉恐慌。美国著名演员奥黛丽·赫本也是典型的例子,她是少女脸,但从来不避讳年龄的增长,在各个年龄段都奉献出了很好的角色。

对演员而言,哪个年龄段都可以演那个年龄段的戏,花旦、青衣、老生、老旦,其实演员的表演区域早就划分好了,没什么可焦虑的。演员自身不要有恐慌,出品人、导演、编剧、制片人也可以想一些办法,帮助演员实现年龄增长后的角色转变,让大家对好演员有认可。

(李少红:电影《世间有她》导演)

电影《世间有她》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