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文学右手教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教学与写作》:多彩语文

另一种阅读——解读《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不知不觉,我与徐霞客已经对语一月。这个行走如风的男子,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带着他的长吟悄然走进了我的心间。

一开始,我并不在意他。从教十几年,有了些疲劳,又或许远离了比赛几年,没了当初的激情。有一次,我顺手翻阅了女儿的语文书,见到《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于是便产生了讲授这课的欲望,不一定会有多好,但应该不至于很差吧!

我写了一夜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想就此了事。当我熟悉教案后走上讲台,突然发现自己语无伦次,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想要告诉学生什么,完全没有感觉。这个徐霞客就这样漠然地站在我的身边,与我相隔遥远,让我如此陌生,遥不可及。字里行间,我似乎听到了他的叹息,但又无法触及他的心灵。

难道我读不懂他吗?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子呢?这个男子,为何要舍弃那舒适的生活,选择一路奔跑?30多年,10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究竟是如何孤独行走呢?

于是在秋日的陪伴下,我翻阅着我所能找到的各种书籍、资料,全身心地一遍遍阅读着他。很多个晚上,我凝视着他“攀险峰,涉危涧”,感知他的千辛万苦,也许饿了,他摘下路边的一枚野果,也许渴了,他捧起山间的一泓清泉。我看着他“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看着寒风吹起他的乱发,吹起他的长衣,却吹不灭那束微弱的松光。

一个不甘平凡的人注定着饮尽一生孤独,一个卓尔不群的人所付出的辛劳都是那么与众不同。徐霞客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天资聪颖,却偏不要荣华富贵、高官厚禄,踏上了这探险旅行之路。世人皆苦读经书,唯愿一举天下知,他却醉心于山海地志一类书籍,发现许多地方记述简略且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在那样的时代,他竟有着如此“另类”的想法,怎能不让人动容钦佩呢?试想,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人人皆要金钱美女,用青春去赌明天,有几个能坚守自己的情操,不为名利只为心中理想而奋斗呢?

再看看他行走的30多年吧,我竟忍不住落泪。“行程九万里”,9万里,是个怎样的概念啊?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这9万里,他是一个孤独的行者。未受朝廷委派,更没有任何人的资助,他怀着自己的梦想开始了一个男人的行走路程。病了,没有人照顾,走投无路时,没有人安慰。能想象,他的一路行走中,讥笑嘲讽,远比那险峰还高,远比那寒风更冷。当时的条件,又怎能与现在来比呢?没有火车、汽车,更没有飞机,加上当时治安不好,盗匪横行,他几次遭遇强盗抢劫,差点丢了性命。在资料里,我看到徐霞客三次遇匪四次断粮。当然,没有什么比朋友的背叛更让人受伤了。三个同伴中,一个中途离开,一个病死途中,另一个竟偷了仅存的行囊不辞而别。徐霞客仍然坚持行走,最终推翻历史上的错误,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而这不正好印证了他年少时的梦想——走遍天下、亲自考察吗?资料里,我查到他仅在贵州、云南、广西三地就探寻洞穴270多个。课文里列举了他探寻洞穴的两个事例,别人无法进去的洞,他进去了,当地人不敢进去的洞,他也进去了。这是一个怎样不避艰险、求真求实的汉子?用现在的理解,他是为爱疯狂的人。因为他的爱,在路上。

徐霞客不愧为一个奇人。从古到今,有几人能坚守30年的艰辛?有几人能承受9万里的孤独?千苦万苦,苦不过心灵的孤独。他从青年,走到老年,直到走不动为止。他从二十二岁出门,到五十三岁抱病被云南当地送回家,半年后去世。30多年,他的一生都在路上,他的一生都在阅读。他用自己的脚、自己的眼、自己的手在阅读,更是用自己的心、自己的胆、自己的生命在阅读大地这本无字之书。他用自己一生的经历诠释了一句千古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不知不觉,徐霞客便打动了我、温暖了我。他悄然站立在我眼前,矗立成两座高大的山峰,让我久久仰望。一颗悸动的心,已经此起彼伏。那一刻,我突然间有千言万语要说与孩子们,我想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追逐,但最需要追逐的,不是金钱,也不是名利。坚守自我,需要多少勇气?我们无法达到他的高度,但我们至少可以明白什么叫奇人,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羡慕的东西。

我终于知道了,我该怎样带着孩子们去解读这个千古奇人,我更知道了,那短短的900多字,有多少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知,去温暖自己逐渐麻木的心灵。徐霞客为了自己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用自己的一生去阅读着大地,他留给了我们一本奇书——《徐霞客游记》。今天,我将带着孩子们阅读《徐霞客游记》,也阅读着他。我不奢求能有个徐霞客出现,但我真的非常希望能看到一双双小手,跟着我的手,认认真真地书写“徐霞客”三个大字,去探求他曾经的孤独之旅,去感悟他的奇志奇举、奇人奇书。我要让他们知道,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只要心中有梦想,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也能收获自己的精彩!

一堂感动不了自己的课,注定是失败的。庆幸的是,第三次,我终于有了感觉。当我看到鸦雀无声的课堂上,那林立的小手,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那一句句精彩的发言,我知道,我深深地知道,我把“徐霞客”带进了他们的心间。我很欣慰,我超越了自己,但我也很感动,因那个行走一生的男子而感动。

揣着一颗童心在诗意中行走——听长辫子老师郭学萍授课印象

长辫子老师叫郭学萍,人如其名,她有着长辫子,斜斜地搭在左肩,有着齐齐的刘海,但耳朵两侧也留着两络齐齐的头发,给人怪怪的感觉。我是见过这样的发式,一般刚刚觉得自己不是小孩又恰恰追求个性的初中生,会选择这样的发式。但这样的发式顶在一个看起来快五十岁的女人头上,似乎觉得不是个味,特别是这个人还是个老师,而且还是个名师。

更怪的还有郭老师的服装打扮:黑色高领打底衣外面是长长的绿色风衣,大大的灯笼裤裤脚上绣着几朵暗红的大花,就连鞋子上都有着刺眼的水晶钻。她脖子上挂着项链,又系着长长的红绿搭配的丝巾,手上戴着闪亮的戒指。说句实话,这样的打扮真让我怀疑,这是个特级教师吗?这样的审美,能上出一堂好课?我心里有些失望。

郭老师开口了,她说:“宝贝们,我们开始上课了。”对,我没听错,她叫孩子们宝贝!这是第一个我见过的称呼学生宝贝的老师。我的眼睛瞪大了。

她上的是一堂观察课,确切地说,是如何观察人物写作文。她首先让学生解释什么是观,什么是察,并且一边板书。然后,她开始让学生观察她自己。她高高举起自己的辫子,得意地告诉学生,她是长辫子老师,用图片展示自己这个名字的由来。哇,原来她是个童话作家,在创作的多部作品里,都出现了一个留着长辫子的人物形象,而且她的笔名就叫长辫子老师。一下子,宝贝们的心就被她吸引住了,纷纷打量着她,观察着她。在学生描述郭老师外貌时,她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纸上写下外貌名称,并幽默地纠正孩子的错误。我最喜欢她被宝贝们逗得前俯后仰哈哈大笑的场景,你见过老师上课如此放肆吗?没有!她又成了我见过的第一个笑得如此大胆又灿烂的家伙。“天啦,我是个绿毛龟吗?我全身都是绿的?”“我的脸呢?宝贝们,我的脸哪去了?”“我得谢谢你们没把我的脸形容成包子、柿子!”等学生充分观察、描述后,她叫学生拿着写了名称的纸站到讲台前面去。“你们自己排,我倒要看看你们会怎么给我的外貌排位子。”“只能这样排吗?你看过拍电视没有?导演拿着摄影机先拍脚,再拍裤子,再拍……诶,这样就对了嘛,宝贝们最聪明了,外貌还可以这样排。”

见识过她的智慧,我以为她是个爽朗率真的女汉子,没想到随后她展示的小诗里却呈现出一个充满诗意的女子,一个细腻、灵性飞扬的女子。

真的,这只是一种幸运

我在山脚边邂逅了一株野菊

她灿然地开在路旁

照亮深秋的晨光

秋阳,在每一片菊瓣深处浅笑浅笑

请不要惊动她羞涩的向往

就让她微笑着度过平凡幸福的时光

秋风,在每一片菊瓣深处低吟低吟

请不要惊动她金黄的梦想

就让她以无言的姿态面对时光匆忙……

从她的小诗中,我读出了一种谦和,一种在平凡中依然选择美丽的情怀。那是一种怎样别致的美啊!在深秋的路旁依然灿烂!这又是怎样一种勇气和温暖。

随后她展示的系着各种围巾的照片、读书的照片、写的童话与诗歌,以及各种讲座、上课的照片,带给学生以及我们的就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震撼。这是个用生命来育人的老师,这是一个在诗意里行走的老师,这是一个从童话里走出来的老师。她的一切,都流淌着诗意,充满着诗意的思考。

我不相信她一路走来都是平坦的,但我相信她一路走来都是微笑的。这样的睿智,这样的诗意,足够让那天所有在场的老师们的秋天灿烂起来……

借用郭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吧:“就算没有灿烂的阳光,我也要灿烂的生活!”

感谢郭老师!

将教育做成玫瑰事业的女子——听窦桂梅老师授课的印象

窦老师的博客名是玫瑰小语,乍看起来,和她留给我的印象不太相符,仔细琢磨,我又释然一笑。原来,窦桂梅,桂梅,桂梅,反过来不就是玫瑰吗?而且,她的笑,她的话,她成就的事业,都如玫瑰一般高贵。

很多人和我交流时,总觉得我可能经常出去听课,所以见识多。其实没有人知道,在听窦老师的课之前,我的心却像鸽子一般扑棱棱飞地激动。我能说我教了近20年书,却第一次零距离倾听国家级大师讲课吗?我能说,我走得最远的,就是到南昌听课吗?我能说,我经常采用的方式是上网看视频和博客吗?

所以当窦老师出现在台上时,我竟有点紧张与渴望。我害怕自己会错过老师的每一句话,我渴望一睹名师风采。我注意到,窦老师上课前只是用眼神关注孩子们,看到孩子都看着她后,她便开始上课。她上的是一堂绘本课——《大脚丫跳芭蕾》。窦老师提醒学生看封面,提醒孩子去发现。她的课件上写着大大的“我发现……”,她频繁使用着“发现”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她没有传统地授课,只是一再让学生去发现,一再让学生自由表达。她不需要你举手,她需要的就是你去勇敢地发现,自由地表达。她的言行,让我想起了清华人的精神。

郭学萍老师给我的感受是西方式的教育,而窦老师传递给我的则是满满的智慧与教书育人的正能量。我想,这与窦老师是清华附小的校长有莫大的关系。她让孩子去发现真善美,去发现评委知错就改的品质、厨师的爱心、贝琳达的执着与豁达;让孩子去发现色彩的意义:粉红的温暖、灰色的阴暗、蓝色的梦想、黄色的明亮;去发现音乐表达的魅力,《天鹅之死》带来的心悲,《天鹅之舞》带来的欢欣。如果一定要说她们的区别,那就是郭老师灵气飞扬,而窦老师厚重含蓄。但是不管怎样,两位大师的身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教育的满腔热爱、深厚的人文积淀、亲切的表情、夸张的肢体语言。这些,让她们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窦老师从8点开始,一直上到中午1点30分,其间会场鸦雀无声。大家时而会心地微笑,时而鼓起雷鸣般的掌声。大家被她高尚的情怀打动,被她智慧的语言折服,为她一路走过的精神喝彩!所有在场的老师们都忘记了饥饿。我是个有低血糖的人,每次过了点没吃饭,都会饿得全身发抖。但那次都快到2点了,我竟然忘记了吃饭,舍不得结束,舍不得窦老师离开。

最美好的,总是流逝得最快。不知不觉,窦老师为我们讲了整整5个小时;不知不觉,窦老师的讲座已经结束了快80个小时。现在写下时,一抬头,仿佛又看到窦老师站在我的面前,用她丰富的表情,用她夸张的肢体,在讲述她的《王二小》,讲述她的《牛郎织女》,讲述她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谈谈老师对教材的再创造让文本在再创造中开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多透,决定着学生能走多远。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要做到吃透教材,而且要超越教材,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前行,拓宽语文视界,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那么,如何做到吃透与超越呢?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从梁娜老师讲授的《落花生》、刘文燕老师讲授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谌卫君老师讲授的《伯牙绝弦》三堂课中,我们来探讨下如何对教材再利用。

教学,从来就是没有捷径的,唯有沉下心花时间与编者、文本进行有效对话才是正途。《落花生》一课,梁老师在讲解“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时,谈及本学期学过的《梅花魂》,让学生说说生活里的例子,哪些也像花生一样活着,这是教材的延续;另外还介绍了许地山生活朴素,但坚持为国家多做贡献的事迹,拓展学生眼界,让人与文融为一体。这应该是教材的再创造。

记得读小学时,我就学过这篇课文,几十年后,教材里仍然有这篇课文。究竟它有多大的魅力,让前后的编者这么多年不曾放弃它?我一直试图理解编者的意图,尝试对话。毫无疑问,这是一篇非常朴实的文章,语言不华丽,但耐读,又颇有深意,就如花生一般。编者的目的,从人文性来说,应该是让学生明白处处有生活、处处有哲理,做个像花生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从现在的理念来说,我有自己的思考。我赞赏花生,但我更赞赏苹果、石榴。所有的成果也是自己努力得来,由里而外地散发清香,不但给人们带来营养,还带来感官上的享受,为什么不可以呢?当然,在当时的创作背景里,许地山这么写是可以理解的。做一个有用的人,不做一个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对于当时的社会尤其重要。而现在,思想教育的主导肯定是不变的,但侧重点应该要有所偏斜,或者理应激起学生的思考。我们推崇平凡人的奉献,但也应当在奉献中让自己美丽起来,就如当初我曾经写下的随笔——《做个苹果女人》。

梁老师选择这个课题的时候我就坦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希望能利用那个“只讲体面”的“只”字掀开学生思想的浪潮。但可能时间有限,教学中省掉了辩论这一环节。我觉得很是遗憾。因为我期待看到孩子们在辩论中感受到花生的可贵,那种平凡中的美;也感受到苹果提升自己、内外兼修的美。而这个再创造,也应该会成为课堂的精彩所在。

刘老师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一个环节让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她把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倾注于“惩”字,“一撇愤,一撇恨,一竖怒,公正何在,我们只能把对妇女的同情和对洋人的恨埋在心间”。这就是老师在文本的解读之上而进行的再创造,一个字,却点燃了孩子们对当时侵入者的愤慨,也引发了孩子们关于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如此志向的思考。这,应该体现了老师的智慧与钻研教材的深度。但我在想,如果她在课堂前面就利用素材展示旧中国各地的租界、侵入者的暴行,可能孩子们对要握紧拳头读书、周恩来当时的心情会理解得更深。听了很多课,我总是听到很多老师强调要有感情,其实有没有感情,就看老师有没有用语言去拨动孩子的心弦,有没有触到他们内心的最深处。感情不是说有就有,而是自然流淌。

谌老师的《伯牙绝弦》,可谓是环环相扣,感情的共鸣是一波又一波。对于教材的再创造,我觉得她课后小资料利用得非常好。她将资料梳理后制作成时间轴,然后用激情语言带动学生分角色朗读。春秋—战国—秦—唐,让孩子们明白,这个千古流传的知音故事历经千年岁月,仍然能够抵达现代人的内心,仍然能激起人们对珍贵情谊的向往。

客观地说,几位老师对于课堂都是倾注心血的,梁老师试讲了几次,每天在办公室对自己的教学环节以及要说的话反复琢磨,教学设计也是一改再改;刘老师也是虚心请教,愿意为能呈现满意的课堂效果而努力;谌老师则是轻车驾熟,将课堂完全装在心里,带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在那个高山流水的古韵中回味无穷。从整体上说,她们的设计都很合理,内容的取舍也得当,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评价很到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们对教材都是非常熟悉,对整个流程中老师要说的话都能烂熟于心。课堂上的用语,也是相当精练,没有多余的话。这些都是成为优秀老师所必须具备的前提。因为一堂真正成功的课,执教者必须把设计烂熟于心,必须要离开教本,把自己钻进文本里,忘了自己,“我”就是文本,“我”就是文本里的角色,然后引领孩子在文本里来回行走,在行走中得到提高。最后,执教者还得带着孩子走出文本,回归语文:我学会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一句话,打动了自己,方能打动孩子。

另外我得提一下,梁老师因为太急于把所设计的东西按部就班去呈现出来,导致自己没有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预设的“默默无闻”就必须是“默默无闻”,非要孩子们说到这个词才算。这种问题,恐怕是大多数年轻老师课堂上容易遇到的,他们害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其实,如果你放慢脚步,很多时候,孩子的一句话会是你教学的一块石头,激起课堂的教学波澜。当然,这个需要老师用时间和心去沉淀。

简简单单写作文

我常与天南海北的文友聊天,问得最多的便是如何教孩子写作文。每次谈论,我总会反问:你敢与孩子一起写吗?每每此时,对方都哑言。大人们都认为,小学生写作文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怎么孩子偏就写不好呢?

其实,给学生造成作文难之困惑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这些大人。简单的事情,大人们往往不简单对待。要中心突出,要具体详细,要新颖独特,还要符合时代特征、要几百字以上……提的要求多了,学生自然就怕了。

身边也不乏朋友、同事,同样请教过我怎么教学生写好作文。我的公众号后台,有位母亲也很诚恳地请教我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写好作文。

我教了20多年的语文,写了很多篇文章,也硬着头皮接过几篇指导学生作文的约稿以及征文比赛的指导稿。如果非要说我有什么经验,或者心得体会,仔细想想,不过是语言朴素,自己愿意写。

确实,我一向不善用华丽的词语。我认为,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才是作文最为珍贵之处。因此我一直遵从我的心,平时要求学生也从身边写起,写自己的真实感受,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每每需要写文,我总是会在脑海里重现画面,甚至定格在哪一个环节。我会追问自己当时的发现、当时的心情。每个人的脑海里,一定会留下一些事情,哪怕再乏味的语言,你原原本本讲述出来,描述自己真实的心情,这样的作文,自然能拨动读者心弦。

愿意用自己的语言去写下自己心里真实的感受,就是最大的成功。你有你的看法,他有他的视觉。因此,作文贵在本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只有写下自己的真实点滴,文字才会彰显出独特。

三年级属于作文起步阶段,新课标中提到三年级作文要求时有这样一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不拘形式不就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写吗?这40余字的话,其实就是让我们老师要求简单点。无论是人教版还是统编版,课程标准还是没有改变,我们的教育目的依然是一样。

记得自己刚上班的时候,我喜欢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老三段。一段总起,一段叙述事情的经过,最后一段,就是结尾,要与开头相呼应。这属于比较四平八稳的作文,一般不会出错,就是现在,也有很多学生沿用这种写法。那年全镇统考,班上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作文分高出其他学校一大截。所有的作文都是三段式,所有的学生都写登山,所有的文字都是兴高采烈。那个时候我比较虚荣,初次教书得了第一心里不得了地高兴。现在想来,我是在扼杀孩子们的作文天性。

上周我让学生进行《云三彩》的创意写作,可以给文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写一封信,可以写读后感,或者续写三彩后面的故事。我发现,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几个孩子竟然把三彩故事续写得有声有色,洋洋洒洒1000多字,虽然跳跃性很强,但却有着原文中的语言特色,构思方面也费了心思。可见,我们不能低估孩子的创作,不能打着为他们着想的招牌,进行批量生产。

平日,我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遇上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摘抄下来与大家分享。久而久之,脑海里就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遇上适当的时节与情景,一些好的句子与词语就会脱口而出。也有家长留言,说孩子愿意看,就是不愿意动笔积累。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要多看多积累,光看不动笔,大多阅读就属于走马观花,效果甚差;还有家长说,孩子看了很多书,也会做阅读摘录,但作文依然是没起色。我想,那就是说明看得还不多,积累得还不够。等到一定时候,想到某件事,就会想到一些句子,拿起笔来挥笔就写,停都停不下来,你就到了灵感喷井时期。

当然,做阅读摘录并不是让孩子刻意模仿。在作文的过程中,好的句子应该是自然地流淌。对于一些懒惰的孩子,他能用原句也是可以的,能够恰当地运用进去,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但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会有自己的创意——换词或者模仿写,往往带给我们一种惊奇。

最后,还得说说我的另一个体会。我平时作文不爱先写题目,往往是写完了文章,最后的题目才在脑海里浮现。我在写的过程中,在一路酝酿中,会慢慢觉得哪个题目很适合来总领我的文字。不过,很多年前在网络上初写文章时,我喜欢写完后想一个吸睛、新颖的题目,还是虚荣心作怪,想吸引多点读者。三年级孩子的起步作文,写完后想一个引人注目的题目,也不失为一个作文办法吧。这可能与我推崇的“简单作文”相违背了。

但无论如何,不能把作文想得高大上,就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个事、这个人原原本本说出来。

一句话,写作文和做人一般,要真实与简单。

关注细节写作不是件难事儿

“啊?又要写作文?!”我刚给班上孩子们布置周末写作文的作业,他们就叫苦连天了。

看着孩子们愁眉苦脸的样子,又联想到他们平时的作文大多平淡无奇,我思索了下说:“还记得我们一起看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吗?”看到大多人点头肯定后,我又说:“聊聊这部电影吧?回忆一下你对影片印象最深刻的内容。”

聊电影?孩子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教室里安静了几分钟后,飞扬举起手说:“我印象中,吉塔和对手最后一搏最精彩。”“对,我也觉得!”其他同学赶紧附和道。我追问道:“最后一搏很短暂,但电影里却演了近3分钟。这拉长的时间里,你们看到了什么?”

问题一抛出,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有同学说看到了吉塔的神态变化,有同学说注意到了吉塔的动作,还有的同学说听到了吉塔的画外音……

“同学们说的都很对!”我趁机归纳,“这拍电影,想让观众印象深刻,可以用上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慢镜头。那写作文,是不是也可以把重点内容拉长时间写,用上……”我故意停顿了一下,看着同学们,“哦,用上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我补充道。

“嘿,还别说,我现在脑海里就有上次骑自行车比赛的慢镜头了。”“我也可以从这些角度写写上次和小伙伴玩的游戏。”同学们听后纷纷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对同学们说:“那我们就这样愉快地决定吧,写一篇叙事作文,字数450字以上,文从字顺,注意要突出重点哦。”

“得令——”孩子们高兴地应着。

一次特别的比赛

宜阳学校五(3)班彭心潼

星期五的晚上,我和王若涵决定来一场“神仙PK”——骑自行车比赛。为了这个比赛,我们事先已经练习了很久。

比赛地点在她家楼下。比赛规则是:绕着大花坛骑两圈,谁先安全到达终点,谁就赢。我和她都戴着头盔,膝盖套着护套,全副武装做好了准备。比赛快要开始了,我的双手紧握着车把手和刹车,双脚踩在地上,眼睛直瞪着前方,随时准备出发。

“开始!”一声令下。我一脚蹬地,另一只脚快速地踏上脚踏板,车子很快出发。耶!暂时领先!我心里暗自得意,想回头看看王若涵比我落后多少。我边骑边扭过头看,发现她眼睛直视前方,脸上的腮帮鼓鼓的,嘴巴抿得紧紧的,脚踩风火轮一样正追过来。我心想:我可不能让她追上,一定不能输了这次比赛!我连忙转过头来,脚拼命地往下踩……

哎呀,妈呀!花坛里突然跑出一只猫来。我来不及降速,直接刹车!就在这一瞬间,我突然想起王若涵还紧跟着我,我这一刹车,她肯定得撞上我。果不其然,我还没回过神,只听“哐当”一声,我俩的车撞在了一起,还好两人都没受皮肉之苦。

这次不算。把车子推回起点后,我俩重新开始了比赛。这一次,我们不再只顾往前冲,而是小心翼翼地时刻关注路况。眼看第二圈就要骑完了,王若涵见我依然骑在她前面,心急了,突然发力想从我右侧超越。可能是她太用力,车子没有平衡好,她的车头直接横冲过来,和我的车尾又来了次“亲密接触”。

得,又得重新开始了。这回,她挺不好意思了:“都怪我一心想赢你,没有握好车把手,对不起!”看她道歉这么诚恳,我也大度地摆了摆手:“没关系,切磋技艺,难免碰撞。不过,我们今天好像是在进行‘摔跤’比赛,哈哈哈……”她听我这么一说,也哈哈大笑:“嗯,我俩今天都是‘摔跤’大王了!”

我们约定下周末再来比赛。哈哈,我觉得这次比赛还真是特别。

升格点评:

同学们写叙事文章,如果关注了细节,准确抓住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就会让文章重点突出、内容生动,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一次特别的比赛》这篇作文,就较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唤醒了许多人对自己童年骑车比赛的回忆。

首先,小作者行文简洁。这篇作文里,小作者没有用过多语言描述比赛的准备,也没有介绍怎么练习骑车怎么约定比赛,只是简单明了地用一两句话交代了比赛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规则。就如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吉塔如何成长,经历了多少次摔打,影片中并没有过多呈现,也就是把不重要的情节压缩来写。

其次,这篇作文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好的文章,一定能打动人,而打动人的直接办法往往是还原比赛现场,呈现画面感。于是,我们就要关注细节,把时间拉长来写。小作者就很好地抓住了第一回合的比赛时间来放慢写,写了自己的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对手的神态和动作,体现了两个孩子的争强好胜。“紧握着车把手和刹车,双脚踩在地上,眼睛直瞪着前方……”“边骑边扭过头看”,这些动作描述,让我们觉得一个非常紧张、全身心投入比赛,害怕伙伴超越自己的小女孩,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小伙伴“眼睛直视”“腮帮鼓鼓的”“嘴巴抿得紧紧的”一系列神态描写,也让我们感受到小伙伴的不甘示弱。“我”的内心活动也从“紧张”到“得意”,再到“害怕”,也真实再现了孩子的心理过程。无争赢不童年啊!

最后,小作者在第二回合里还侧重了语言描写。通过两个人的对话,我们明白这是一对真正的好朋友,赛场上争输赢,但内心当中充满着彼此间的真诚和宽容。特别是小作者的几次“哈哈”大笑,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她的爽朗。

更难能可贵的是,从比赛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小作者从电影中领悟到了时间压缩和拉长的写法,抓住重点,较生动地呈现了比赛画面。

当然,这篇作文也有不足之处。在影片《摔跤吧!爸爸》中,吉塔落后比分时,观众们的神态先是担心、失望,眼看着倒计时越来越少,观众们的脸上写满了着急,当吉塔反败为胜时,观众席上一阵欢呼,这些慢镜头,能更好地体现当时比赛的激烈。小作者在写骑车比赛时,如果也写写其他小伙伴的神态、语言,文章就会更有感染力。

一波三折写故事

孩子们很喜欢听故事。我读着自己写的故事《童童不是坏小孩》时,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都是亮亮的,他们为主人公童童的经历时而捂嘴紧张,时而拍掌开心。

读完后,有同学带着一脸羡慕的神情问我:“老师,你是怎么写出这么有趣的故事呀?”

“我有法宝呢!想不想知道?”我故作神秘。

一听这话,大家赶紧都盯着我。

“我是从四大古典中偷来的法宝。你们看,《水浒传》里有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三国演义》里有‘三顾茅庐’的故事,《西游记》有‘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这几个故事有什么相同点?”

我这样一问,大家议论纷纷了。“诶,都有个三呀?”“对呀,好像都是一件事情经历了三次才完成。”

“如果孙悟空一次就打死了白骨精,你们是不是觉得不过瘾?我们一般说,事不过三,见好就收。就是说,写一个故事,如果设计了三次经历,这个故事就有看头了。”

“呀,这不就是一波三折嘛!”有同学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惊奇地说。

“对,写故事就是要一波三折。你们回家再翻翻课外书,找找还有哪些带‘三’的故事,学着也写篇带‘三’的作文。”顺势,我就把今天的作文不经意间给布置好了。

一场风波

宜春市宜阳学校六(7)班周睿婕

周日的下午,我得去参加小提琴表演。早上的时候,妈妈三番五次嘱咐我千万别把裙袜弄脏了。我嘴里答应着,一出门就丢到了脑后。我和伙伴们在儿童广场玩得很开心,我像个小疯子一样,到处乱跑,大喊大叫,连鞋带没系紧也全然不知。

突然,我狠狠地摔了一跤,来了个狗啃式。这可把我吓得不轻,朋友们也纷纷围过来。那里的地上涂满了绿颜料。我忍着疼痛,慢慢站起来,心里强烈地祈祷:“千万不要弄脏裙袜”。可偏偏绿颜料就留在了裙袜上,杂着地上黑黑的灰尘,变成了一种难以言状的奇怪颜色,特别明显、难看。我的心开始怦怦地跳起来,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一位同学带了瓶矿泉水,他马上递给我,让我试试。我迟疑了一下,想着万一成功呢!我把水往袜子上一泼,颜色立马弥漫开来,变得更深、更丑了。

“看来清水是洗不掉了,”他若有所思地说,“看有没有洗手液。有米饭也行,米饭也许能洗掉。”可这地方,哪儿来的米饭?于是两个同学自告奋勇帮我找洗手液去了。她们边走边喊:“你放心,我们一定帮你洗干净!没事儿!”

这时,两个去买东西的同学回来了,她们买了几根棒棒糖给我。我无精打采,心里十分伤心,婉言拒绝了她们的好意。她们知道了我的情况后,也表示很担心,给我出主意。

过了许久,两个去找洗手液的同学回来了。她们说,找遍了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洗手间,都没有洗手液。

我的希望彻底破灭了,我提心吊胆,想着下午还得表演,决定打电话给妈妈。我停顿一会,组织好语言,小声地说:“我的裙袜弄脏了。”“我早就提醒你了,我在开会没时间带你回去,真的帮不了你。你自己想点办法吧!”听起来,妈妈有点生气。伙伴们听了也垂头丧气,很为我着急和担忧。

我想起了今天早上临出门时妈妈说的话:“大宝,今天和小伙伴们出去玩的时候,不要把裙袜弄脏了,下午要去表演。今天比较冷,你穿两双裙袜,记得,厚的穿外面。”顿时,我激动起来了:“我想起来了,我穿了两双裙袜,我可以把里边那双穿到外面来!”

听到这个消息,伙伴们都开心起来,大家都簇拥着我去换袜子。但是,我刚才用水洗过,会不会颜色也浸到里面的裙袜呢?我跑到洗手间,忐忑不安地瞄了一眼里边的裙袜——哇,还好!里面没有弄脏。

这场风波终于平息了!

升格点评:

既然是风波,自然是一波三折了。这篇《一场风波》的小作者,能够紧紧扣住“袜子脏了”,写出了三次尝试解决问题的经历,算得上模仿以“三”定故事的优秀习作。

小作者选材真实。俗话说,最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出去和小伙伴玩,摔跤导致衣服刮破、袜子弄脏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很平常的事。小作者能够从一双袜子弄脏了入手,设计了三次解决经历,而且每个解决办法都源于生活中的真实经历,读来可信,很有真实感。

更值得肯定的是,小作者思路清晰,文章条理非常清楚。她首先说明因为要参加表演,所以不能弄脏袜子,为后面的故事发展蓄势。特别是习作开头就交代妈妈的叮嘱,为后面小作者想出的第三个解决办法被妈妈无情拒绝埋下伏笔。袜子弄脏后,小作者先后经历了用水洗洗不干净、找洗手液又找不到、想回家换又被妈妈拒绝三个解决失败的过程,内容生动曲折,具有可读性。

前面都是失败,然后以成功来结尾,会更具有戏剧性,也会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在这点上,小作者也是成功的。在习作后面,小作者最终想到了以里面的袜子罩到外面来解决,让人读来微微一笑。困难中想到的解决办法,其实很多都来源于生活中的急中生智。

当然,这篇习作情节上还可以再紧凑一些。另外两个买东西的同学买棒棒糖送给小作者的情节显得突兀,前面并没有介绍过;而且这两个同学在解决问题当中并没有起到作用,可以不写,或者一笔带过。然后,在寻找洗手液这个过程中多点笔墨,写写自己的神情、心理活动、语言,会让这个风波更有起伏。

大话“西游”写人物

谈起《西游记》,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笑容。

“悟空可真是了不得,一个跟斗就是十万八千里,打起妖怪来更是不含糊。他是我的偶像,《西游记》里我最喜欢他。”男孩子发言就是积极,我把话题一抛,他们争着就说开了。

“‘好猴王,跳至桥头,使一个闭水法,捻着诀,扑的钻入波中,分开水路,径入东洋海底……’这一段东海借兵器最为精彩,把悟空的率直顽性写得惟妙惟肖。”颇有“小博士”之称的鄢慧颖同学说起话来竟有点古风了。

“你是说这段写出了悟空的性格?”我不失时机地问,看着她点头后我若有所思,“哦,看样子,作者是抓住了性格特征才写活了人物。对吗?”“对!”这下很多同学点头了。我有点小高兴。这可是我布置的课外作业,要求班上孩子们看《西游记》,说说自己最喜欢谁,并做好摘录笔记。看样子,他们用心去看了。

“这猴头好是好,可究竟脱不了猴性,做起事来太急躁。”有人发言反对了,“我还是更喜欢猪八戒,憨直。”原来是班上的“哲学家”吴嘉豪。嘉豪的思想和他的体重一样不容忽视,虽然身体比较胖,但爱思考,考虑问题比同学深刻。

一言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嗡嗡响起来。“切,是不是自己也和他一样贪吃啊?”有同学取笑他。“八戒贪吃不假,可那是猪的本性。他力气大,对师傅忠心,而且也聪明,关键时刻是他用激将法激悟空离开花果山打败六耳猕猴,救出了唐僧。”吴嘉豪据理力争,脖子都红了。

“有道理……”我歪起头,眼睛滴溜溜扫过台下。教室逐渐安静了下来,我用眼神示意孩子们继续发言。“这猪八戒人长得丑,可他从不怕别人取笑,我觉得他很自信。”“谁都有缺点,八戒虽然缺点多,可他承认错误态度好。”“他天天说回高老庄,可那是发发牢骚,九九八十一难他可没少一关啊。”

“那这样说有缺点的人一样可爱啊?”我发问了。

“当然,悟空也有缺点,唐僧也有缺点,这《西游记》里越是有缺点的人越可爱!”嘉豪很肯定地回答。

“对,有缺点才真实,才让人喜欢。”“有缺点的人才有自己的特点,才让我们读完后记住他们。”看样子八戒的粉丝也不少。

“说得好。”我点头称赞了。言为心声,我喜欢孩子们的自由发言,只有打开他们的心扉,才能听到属于他们的真实语言。

此时,我笑眯眯地从抽屉里端出一叠本子,那是我花了一周批改的作文。我布置让他们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可交上来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甚至连长相似乎都是克隆的,文字中写满人物的优点,要么拾金不昧,要么热爱劳动,改得我枯燥无比。听了他们的发言,我已经有了答案。

臭美的妈妈

分宜二小四(6)班林铛

妈妈爱臭美,地球人都知道。

每天早上,她都要对着镜子左照右照,非要把自己弄得时装模特似的才出门。她最喜欢和别人逛街买衣服,也经常到网上淘宝,衣柜里都挂不下衣服了还买。爸爸批评她,她还振振有词地说:“女人永远少一件衣服!”得,我和爸爸都服了她。

妈妈天生胖,但为了美,竟然坚持运动。听说刚生下我的时候,她有一百二十多斤,每天只能穿爸爸的运动服。现在的她,虽然瘦了不少,但还是显得胖。当别人还在睡觉的时候,她已经起床跑步了;晚上,当别人在看电视的时候,她已经绕着人工湖在快走。我虽然不赞成她减肥,但还是很佩服她的毅力。另外,妈妈还办了许多卡,有洗头的、美容的,还有按摩脚的,用她的话说,是从头“武装”到脚。她说现在的生活好了,人要学会享受。

其实妈妈并不漂亮,但她很自信。她做的菜相当糟糕,有时候做的肉简直难以下咽,可是她说她是超级大厨师;她唱歌老走调,却喜欢哼着曲回家,她说她是著名的歌唱家,呵呵,不过,仅限于我家里。

妈妈虽然爱臭美,但工作很出色。她是一个老师,教书风趣,学生们都很喜欢她;她经常把试卷带到家里批改,有时候要参加比赛,就加班到深夜,有几次我睡醒了还发现妈妈在修改比赛的课件。她还是个作家,喜欢写作;她也喜欢看书,她说,看书是美容的最好方法。这真是一个臭美的妈妈,连看书都想到美容,真拿她没办法。

你们的妈妈是怎样的呢?你们喜欢我的妈妈吗?

这里,风景独美

当春风染绿大地的时候,也点亮了孩子们的眼睛。

“春天美吗?想不想画下它的美丽?”我笑眯眯地问。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看到了几十张兴奋的笑脸。

“如果让你画,你会画家乡的哪处景物?会选择什么颜色?”我继续问道。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大家一起在思索我的问题了。看着他们认真的神态,我的心里萌生出一种快乐。世界上最美的神态,莫过于孩子的凝神思考了。“老师,我要画广场,我要红色、黄色、绿色、白色。广场很大,有音乐喷泉,而且开满了颜色各异的花。”一向发言积极的夏宇贤首先打破安静。我一听,赶紧说:“嗯,不错,你抓住了主要景物,还按照了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家乡还有哪些地方漂亮?你会选择什么颜色?也能按照一定顺序说吗?”此言一出,教室里立刻议论纷纷了。

热闹之余,我还是细心地发现了几处寂静,那是一些刚从乡下转来的孩子。“其实,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去画的,农村也不例外。心远,你来介绍下吧。”李心远从小在乡下生活,温和、腼腆。“我觉得乡下没什么好说的……”心远很为难,脸都红了。教室里发出一些善意的笑声。“美,在于你的发现。其实,农村自然有农村的美丽。比如,空气特别好,草特别绿……”没等我说完,有同学马上接腔:“乡下有板栗,有橘子,还有萝卜……”“对,你抓住了地方的特产。”我立马进行肯定。李心远很聪明,立刻醒悟过来:“哦,我知道了,乡下有碧绿的荷叶、金黄的稻谷。”“没错!”我不由提高了声调,“介绍家乡景物,抓住特产、景物特点也是一种成功。”

接着,我话锋一转:“同学们,现在看看谁最厉害,能用笔把家乡的景物‘画’得最美丽。”写作文最重要的是愿意写,打开了孩子的心扉,写作文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听了我的话,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提起了笔。

到了分享时刻,孩子们争先恐后上来念作文。有的写广场,有的写校园,还有的专门介绍特产。李心远同学写的是家乡夏景,构思简单而充满灵性。他首先简明介绍自己的家乡在什么地方,然后说“爷爷总爱带我和弟弟去散步”。看似这简单的一句,却流露出无尽的亲情与美丽。其次,他的观察角度比较独特,不在高山,也不在清澈的溪水,却放在眼底的稻田与荷塘。“金黄色的是成熟的稻田,碧绿色的是美丽的荷塘。”“一阵阵风从远方吹来,层层金黄的稻浪总是从天边一直卷到脚边,也卷来了好闻的稻香……”寥寥几语,把家乡的丰收与美丽尽显于文字。在描写荷叶的段落,也许是因为之前学了《荷花》一文,他也模仿着用了多处比喻,使得文字生动形象。更为精彩的是结尾:“我爱家乡的夏景,更爱它的金黄与碧绿。”金黄与碧绿,不就是代表着丰收与美丽吗?正如那稻香与青荷,清新而耐人寻味。

“孩子们,听了朗读,哪里的风景最美?”我又笑着发问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金黄的稻田和碧绿的荷叶。“为什么这里的景色最美?”“因为他准确地抓住了景色特点。”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我笑了,这次,我笑得最为开心,因为,我看到了最美丽的风景。

家乡的夏景

分宜二小三(6)班李心远

我的家乡是罗坊镇李家桥村。每到夏天我和弟弟就会回到老家度过暑假。

爷爷总爱带我和弟弟去散步。

夏天的家乡很美,都是大片大片的金黄和碧绿。金黄色的是成熟的稻田,碧绿色的是美丽的荷塘。

一阵阵风从远方吹来时,层层金黄的稻浪总是从天边一直卷到脚边,也卷来了好闻的稻香。那根根成熟的稻穗像是害羞地垂着头,像是大笑着,笑弯了腰,又像是在给我作揖。

一阵阵风从远方吹来时,不仅卷起了稻浪,也卷起了荷塘中美丽的叶浪,带来了清雅的香味。根根中空的伞柄骄傲地举起了或大或小的绿伞,保护着身边的荷花,也守护着水中的小鱼,真是荷塘卫士。朵朵或粉或白的荷花让人爱怜,似水上明星,又似水上的仙子……

我爱家乡的夏景,更爱它的金黄与碧绿。

如何写好命题作文“说说我的照片”

命题分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乍看题目,大家可能会觉得简单,因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照片,特别是在如今手机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随手一拍,就能捕捉到生活的瞬间。写写自己的照片,自然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越简单的事情,要把它写好却并不容易。

首先,我们要紧扣主题“感恩与精彩童年”去分析。“感恩”是幸福的另一种表达,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周围的爱。一个人只有感受到幸福,才能心怀感激,感恩所有。感恩不一定非要感激大恩大德,它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法国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学会感恩,首先我们得学会从细微处感受美。你所发现的美,涉及谁?也就是我们要知道自己所感恩的对象。可以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同学、朋友,甚至感恩一棵树、一只小动物……我们完全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不局限于身边的人。因此,我们可以写爱国情、亲情、友情、山河情等。简单说,只要带着爱意去写的作文,都是充满感恩的。“精彩童年”则是记录自己的童年生活。精彩是相对的,或许在别人眼里很平常,但从自己的经历来说,可以是苦,可以是甜,也可以是酸、辣,只要是难忘的,都可以算精彩。

其次,我们要明白,“精彩”得围绕照片去写。“说说我的照片”,不一定就是自己一个人的单影,可以是合影,甚至可以是一张风景照。但无论如何,主人公得是自己,照片里的内容一定要和自己有关。因此,在明确了这些要求后,就得调动自己的思维,跨上时光穿梭机,打开记忆的大门,去寻找让你印象深刻的照片。既然是照片,肯定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以及背后发生的故事,都是你要回忆的内容,也就是作文里自己所要掌握的内容。是一次游泳还是一次旅游?是参加比赛还是走亲戚?或者说是自己无意中抓拍到的一处风景。另外,这张照片让你收获了什么?你想表达什么情感?这些都需要用心去体会、去书写。换句话说,我们要写的这篇作文,一切都必须走心。

思路点拨:

要写走心的作文,首先得有真情实感。也就是说,你选择的照片必须是真正打动了你,让你有话要说,有事可写。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选好了照片后,要细心观察照片,直到照片的某个细节触动你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接下来,要像放电影一样,把拍这个照片的前因后果在大脑里放一遍,然后把回忆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组合起来,可以是倒叙,也可以是顺叙,可以是按照拍照片的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照事情的发生顺序去写。比如李星华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她就采用首尾呼应和倒叙的手法来写。

成功的作文大都具有感染力,有画面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确定了写作顺序,选择好写作内容,接下来就得选择写作方法了。而要想让读者有画面感,就得从细节上下手,仔细观察,并从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等方面多下功夫。其实,我们课本上的课文,大都配了插图,而这插图,就相当于我们的照片。那么,作者是怎么用文字把这张小小的插图里的内容有因有果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呢?你看,《爬山虎的脚》课文中,插图就是一墙绿绿的爬山虎。爬山虎是大家都看过而且觉得很平常的植物,但叶圣陶爷爷就观察到它叶子颜色的不同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爬上墙的,将爬山虎写得生机勃勃而富有灵气。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就是平常的细心观察。林海音的《窃读记》,插图是一个小女孩在书店的人群中痴迷地看书。作者在文中写自己小时候酷爱读书,以至于每天忍饥挨饿偷偷到书店看书。她抓住自己偷偷溜进书店的几个动作去写,形象刻画了一个因窃读而内心快乐与惧怕的女孩。这篇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她善用动作和心理描写。

无论如何,打动人心的往往是一些细节描写。以小见大,从小处写,从细处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