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策论三试:论为官!
太极宫,立政殿里!
此时此刻,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正在赏析陈平安的策论。
“二郎,臣妾以为,此子所提议的丝绸之路甚好……”
“不过对于关闭大唐所有寺庙这一点,臣妾不敢苟同,还请二郎慎重考虑……”
李世民手持陈平安的策论,再次仔细品鉴了起来。
乱世道士下山平天下,和尚归隐!
盛世道士归隐,和尚下山敛财!
秦奉道,而横扫六合。
陛下奉道,而定天下。
如今天下大定,四海升平,各地寺院却开始大肆聚敛香火……
关闭大唐所有寺庙,不仅仅是因为那一尊尊纯金或镀金的佛像。
僧人还俗后,可从军可从商亦可从农,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成家生子,为大唐兴盛尽一份应有的力量……
李世民脸上的表情,瞬间精彩了起来!
一开始他没有读懂,陈平安为何会将关闭大唐所有寺庙,写在论国富,这样的策论之上。
眼下李世民懂了,身为帝王的李世民瞬间发现,这特喵的确实是一个最直接的富国捷径啊。
“观音婢,且听朕给你好生分析一番,孰轻孰重,观音婢想必会有所明悟……”
李世民顺着陈平安策论之上的思路,给长孙皇后仔细剖析了一番!
“观音婢,这些和尚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的,不结婚,不生子……”
“若是长此以往下去,大唐百姓信奉的越来越多,百姓们都不结婚生子,后果该当如何?”
“啊……”
李世民话音落地,长孙皇后瞬间呆住了。
虽然李世民所言甚是偏激,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李世民握紧长孙皇后的玉手,继续开口说道。
“观音婢,朕乃大唐天子,对于这种危害国家社稷之事,绝不能任其再继续发展下去……”
“否则一旦到了祸国殃民的地步,怕是悔之不及啊!”
长孙皇后此时完全明悟了过来:“二郎,是臣妾思虑不周,差点误了国之大事。这陈平安,真乃国之大才也!”
李世民握紧长孙皇后的手,开口说道:“接下来,朕非常期望他的第三场策论,论为官之道,会给出怎样的答卷……”
…………
平康坊门口,陈平安一路小跑坐上牛车。
他是自己一人跑出来的。
没办法,让他观看现场直播,这种直播危害性太大,身上的某些部位,根本就受不了。
更何况弹曲的竹儿姑娘,已经做好与他合二为一的准备了。
面对竹儿赤果果的诱惑,和要为他吹箫一曲的挑拨,陈平安不得不落荒而逃……
陈平安坐上牛车,来到贡院考场外,此时,上午的第一场策论尚未结束,不过,已经有不少提前交卷的考生,坐在高高的槐树底下畅所欲言。
所议之事,自然与今日之策论考卷有关。
陈平安无意加入群聊的队伍,一个人在牛车上静静的坐着。
没想到程处默三人,竟然策马奔腾而来。
敢在这皇城之内策马扬鞭,也只有这仨夯货有这魄力。
陈平安摇头笑了,看程处默三人,一个个五大三粗,虎背熊腰的魁梧身材,没想到都是秒男啊,这么快就结束战斗了。
程处默三人对着陈平安点点头,便直奔考生聚集的槐树底下而去。
程处默翻身下马,开口吆喝道。
“开盘了,开盘了……”
“今日盘口有所调整,今科科举状元人选,新增陈平安一人…”
程处默的话,让一干考生瞬间一愣,牛车上的陈平安也愣住了,这程处默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押注陈平安进士及第者,赔率一赔一,押注陈平安不中者,一赔十……”
陈平安算是明白了,程处默这是准备靠自己,为他大肆敛财啊!
看他这套路,陈平安不得不另眼相看了,这家伙,可一点也不傻。
进士及第一赔一,不中则一赔十。
对于自己这样一位默默无名之辈来说,那些考生肯定以为这是福利局,白白送钱的。
毕竟,进士及第,只有三位,历届科举已经证明,但凡进士及第者,均是世家子弟。
“程家大郎,此言当真?”
程处默话音落地,立即便有数位世家子弟,开口询问道。
“咋滴,你们这些世家子,还担心俺们三家国公府赔不起不成?至贞观二年起,每次科举考试开盘,那次是我们兄弟三人打理的,你们去打听打听,我们可曾赖过账……”
程处默话音落地,人群一阵窃窃私语声。
“程家大郎,我想押注十贯陈平安不中,身上可没有这么多铜板……”
程处默大气的挥一挥手:“无妨,无妨,你们卢家俺还是非常放心的,宝琳,怀道,给卢家这位兄弟签契约……”
“程家大郎,我们王家也来十贯钱的……”
“我,我,还有我……”
一时间,槐树底下热闹了起来,众人齐齐押注陈平安不中。
咚…咚…咚…
贡院考场的鼓声响起,预示着今日第二场策论即将开考,一干考生,阔步往贡院门口而去。
程处默趁机拍拍陈平安的肩膀,低声开口说道。
“陈平安,你可都看到了,就这一会儿功夫,押你不中的就有三百五十多贯…一定要好好答卷啊,到时候少不了你的好处……”
陈平安微笑着点点头:“程公子,平安尽力而为之!”
陈平安踏足贡院考场,径直往第一考场而去。
坐定以后,陈平安便开始仔细研墨。
为陈平安发放考卷的,依然是御史台中丞魏征。
陈平安接过考卷一看,策论试题:论为官!
陈平安提笔蘸墨,先在考卷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便奋笔疾书起来。
发完考卷的魏征,悄悄返回到陈平安的身后,只是看了一眼过后,魏征的眼睛,便跟着陈平安的笔尖移动起来。
相比于昨日的论封建,和今日第一场的论富国,这场论为官,乃是最为简单的策论,几乎每届科举考试,都会有此道策论。
越是这样一道,人尽皆知的简单策论,越能考验一个人,真正与众不同的策略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