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
我们对从生物性的角度来解释男性行为抱以不合理的信心。2018年初,《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喜欢爵士乐的男性分泌的睾酮比喜欢摇滚乐的少》的报道。这是一个抢眼的标题。它所陈述的事实是基于我们对性别和行为的既有概念,但也有用一点新知来挑逗我们的意味。可能一些读者已经准备好接受这一结论,即摇滚乐更显男子气概。因为他们认为这种音乐形式显得比较直接好斗,而他们也会把睾酮这种荷尔蒙与具有攻击性的男子气概联系到一起。1
另一些读者则可能对这篇报道所依托的来自日本的研究感到心悦诚服。这一研究将高智商与作者们所谓的“复杂的音乐形式”,即古典音乐、爵士音乐以及世界音乐的偏好建立了联系。不过,就算是对那些同意“玩硬摇滚的人一定会分泌更多的睾酮”这一结论的读者来说,也要考虑这样一个小问题: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嘛!这一研究建立在一个极小的男性样本之上。这个让作者宣称证明了“如硬摇滚等叛逆型音乐”和睾酮较高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究竟涉及了多少男人:总共也才37个,而且还全是来自日本大学和职业学校的年轻男学生。
这37个日本学生于是成了世界上所有地方和所有时代男性的代表,用来证明“内分泌诱因与音乐偏好模式”之间的关联。这个研究完全没有进行有关日本摇滚乐、古典音乐以及爵士音乐听众的文化分析。他们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有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有没有去过海外旅行的经历?确实,如果这个问题用内分泌学的知识就可以得到完整的解答,那还管他什么人口学呢?《新闻周刊》花在这篇报道上的工夫不过是在一本科学期刊上找一个符合男子气概预设的发现罢了。〔1〕2
这一类的结论极其常见。从咖啡因的影响到读心术,再到性(你懂的),科学家们对研究资助的渴望使得其中的一些人在研究各种时兴的热点问题时只图快,却忽略了治学所需要的严谨。专门报道科学内容的记者们也有同样的压力,根据他们对读者喜好的认识,又不免对事实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而研究生物学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需要小心。当记者欣然地接受了最新的,尚未得到证实的生物性因素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联时,往往我们读到的见解更多的会是既有的文化上的偏见而不是新的科学发现。你喜欢摇滚乐吗?明显你的睾酮水平较高,那么,如你所知,这意味着你更男人。你喜欢爵士?那你一定更复杂高雅,不过你的男人味就没那么足了。
对人类行为的生物学解释不加批评的推崇不仅影响到我们对男性的看法,也同样影响到我们对女性的想法。但是最近的几十年,女性做了更为有力的反击。大多数人现在已经知道了,比如说,女性的月经周期和她们的情绪之间没有可预测的相关性。但是“男人就是这样”,对吧?尽管这几十年的研究一直得出相反的结论,但我们仍然倾向于全然认同认识男人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更近距离地观察他们的大脑、睾丸和肱二头肌。〔2〕
每天人们都会与荷尔蒙、基因、遗传以及进化相关的生物学术语不期而遇,似乎他们在试图理解男性的性冲动和暴力,好像这些生物学上的线索解释了是什么让男性形成了他们现在的行为模式。一种特别有效的策略是将男性和其他物种中的雄性进行比较。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我们倾向于简化男性的行为以强调其对于外部刺激自动的、动物性的反应,而男性大量基于文化、历史和性格的反应则被忽视了,于是也无需对其进行解释(其实,这对人以外的雄性也不是很公平)。如果我们认为理解男性行为的最佳途径是将他们与各种其他物种中的雄性的行为和感受联系起来,并认为这些行为和感受都是本能和性冲动驱使的,那么我们真是小看了男人。男人是动物。但是这一论断究竟意味着什么呢?3
几乎没有人会如此盲目以至于认为生物性决定了成为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的所有事情。但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可以宣称对男人的生理可以解释很多他们的行为这件事心存不止一点点的怀疑呢?毕竟生物学对人生大问题的解答如此简洁,确实是难以抗拒的。谱系检测公司23andMe 和Ancestry.com的受欢迎程度有目共睹,他们通过让人们沉溺于诸如DNA可以告诉我们“我是谁”以及我们的性格脾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我们的祖先那里追根溯源这些信念,赚得盆满钵满。
我们如何谈论男人,即使是在随意和非正式的情况下,决定了我们对男人的预期。以睾酮为例。我们之中一些最为博闻强记和聪明的权威人物就会随意地让这一分泌物带上超自然属性以对男性做出普遍性的推论。如果我们对日常新闻做些搜索可以很快得到诸如这样的描述:“一片睾酮”(弗兰克·布鲁尼,Frank Bruni),“强劲的,由睾酮驱动的文化”(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虚夸的睾酮赤字”(凯瑟琳·帕克,Kathleen Parker),“睾酮满满”的电影明星们(出现在一篇讲一个前程似锦的年轻演员的文章之中),以及“称量睾酮度量的握手”(查尔斯·布洛,Charles Blow)。詹姆斯·李·伯克(James Lee Burke),我最喜欢的推理小说作家之一,在他2016年的小说中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幕:“我可以听到他在呼吸,可以闻到那仿佛被熨烫进他衣服里的睾酮的气味”。〔3〕
从上述这些例子中不难读到所谓“诗的破格”,即为修辞而改变语法规则的情况。但是这一模式是值得留意的,因为把睾酮当作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形容男子气概已经变得有害无益。当我们用化学物质来解释强有力的握手,那是在找麻烦。而且这种表述方式背后心照不宣的假设还不断地被设计差劲的,抑或是被错误解读的研究强化着。当男人们行为不端时,该类研究通过将这些行为归因于男性特质而使得他们可以推卸责任。生物学似乎是一成不变的。所以通过把它和男性行为贴到一起,男性就无需为其越轨行动,尤其是性暴力行为承担责任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是我们对关于男性及其行为的生物呓语(biobabble)的深信,使得父权关系本身变得顺理成章。〔4〕4
人们相信男性有着固有的、天生的特性,这不仅对政治过程,也对我们的人际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有时候这些影响之间还有相关性。一位年轻的男士在2017年秋季学期的一门课后来找我,他告诉我:“我妈妈把票投给了特朗普。我觉得她无视特朗普针对女性的言论,因为,你知道,‘男人就是这样的。’”这位学生停顿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地继续说道,“但是我很想问她,‘你是不是觉得我也是这样的人?’”想象着妈妈仅仅因为他们同为男性,就把特朗普和他混为一谈,他显然为此而苦恼。“你跟妈妈讨论过这件事情,还有你的感受吗?”我问。他带着极其悲伤的表情回答道:“不敢问,我怕知道答案。”
我会在后面的内容中谈到特朗普以及他那得到广泛默许的厌女症。暂时,他可以作为集各种貌似无法动摇的关于男性固有倾向的执念于一身的原型,包括人们在多大程度上会相信男性的生物性控制着他们的性倾向和攻击性;只有傻瓜会试图去否认这些事实;以及社会必须形成适应和限制这些倾向的体系。
“男或女”的二分法之所以会持续存在,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现实,有些却已过时。《动物世界》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看得到,当我们观看这个节目时,如果听到“雄性天鹅会在雌性天鹅孵蛋时帮忙筑巢”,我们会点头称道。这一分工与我们对人类分工的认识是一致的,而且也没有发现雌、雄性天鹅行为上的特例。所以我们极易产生思维上的认知跳跃:“好吧,可能我所熟悉的男女间的分工模式也是根深蒂固的。可能我的丈夫真的难以改变。”5
关于男人和男孩的生物学极端主义是无稽之谈。但是这种无稽之谈在我们的想象中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似乎还建立在我们的经验和科学的证明之上。说到行为的生物决定因素产生的影响,杰出的神经科学家罗伯特·萨波尔斯基(Robert Sapol-sky)曾经说过:“为什么人们特别容易被基因产生一切且终结一切的想法所哄骗。这在当下尤其糟糕。”他接着驳斥了这些想法背后低劣的科学研究,但他并没有谈到产生这些偏误的社会根源。〔5〕
数万年来,男人的生物性大体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单凭这个理由,我们当下面对的男性危机就不能从一个狭义的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或者挑战。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作为一个人类学家,我运用一套与前述不同的方法来试图回答关于人们为什么容易被“男人就是这样的”这一类说辞所哄骗,以及为什么为数众多的科学家竟也成为让这些想法深入人心的共谋者。人类学可以揭示貌似源自生物性的男性行为复杂的文化起源,并且指出为何某些被科学家推崇的关于男性的基本想法,他们本身也是同一文化影响下的产物。科学家们也会像非专业人士一样易受影响,以至于认为某些特定的染色体和荷尔蒙揭示了关于男性的密码以及成为一个男人一定具有某些特质。
我相信人们看待男性以及期待男性表现的方式可以重新检讨,但这就需要我们理解关于男性和女性的根深蒂固的观点为何。还有千万不要搞错:其实对男性生物天性的假设无论是在受到良好教育、开明的社会阶层,还是保守的社群,同样都盘根错节地植根到了其社会基本结构之中。这些对于男子气概固执己见的想法的表达方式在全球各地差异很大,不过当今世界一个令人惊讶的特点是听到别人借助伪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关于男性、性能力以及攻击性的想法,是多么稀松平常。6
举个例子。有一个未受到质疑的关于男人的性和好斗天性的假设,在现代军队的实践中变成了一个骇人听闻的表现形式,为确保男性士兵可以得到性满足,他们可以充分且定期释放他们的“性能量”。法国军队把这种慰军的做法叫作“野战军人妓院”(bordels militaires de campagne),它们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战争中不断涌现。更有甚者,一个臭名昭著的例子是,1945年8月23日,占领日本的美军高层决定成立一个娱乐消遣协会,强征多达55 000名女性为占领军提供性服务。在越南战争期间,军方的所谓休憩娱乐中心同样资助着明目张胆地为美军提供慰军服务的妓院。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在他的一篇小说中写到,一位将军为那些被丢在秘鲁丛林中的男性士兵们鸣不平:“长话短说,禁欲产生很多腐败,导致他们丧失士气、紧张和冷漠。”如果你同意,比起女人来,男人对定期的性释放有特别的、根深蒂固的需求,那么你可能觉得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请认清这里的风险。你真的准备把男性运用身体的正当性让位于他们自己都不敢奢望能够控制的性冲动吗?〔6〕如果你认为男人的身体控制着他们的命运,这其中就有一些实际的含意,因为这一想法影响着你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比如养育、野心、竞争、原谅、侵犯以及战争。其暗含的关于男性性欲的看法可以提供科学上经得起考验的支持以主张男性和女性的性驱动生来就有着显著的差别,而且这些主张反过来又可以解释为什么几个世纪以来没有发明新的针对男性的节育方法以及为什么往往节育还被武断地当作女性的责任,这似乎还是合情合理的。7
为什么生物学的解释如此广泛、流行和有说服力,为什么生物学今天已经成为理解男性的全面解释工具?主要不是因为关于睾酮、大脑皮层或DNA有了新的科学发现。毕竟,研究实际上并没有为提出的问题提供有说服力的答案。如果普通大众已经变得过度依赖从基因互动、荷尔蒙水平和灵长类动物表亲拼凑出来的解释,那么是时候问一问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趋势,以及为什么近几十年来这种趋势一直在增长了。
有一个关键方法可以攻破这些关于男性属性的想当然的观念,那就是研究男人和男性气质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实际多样性。相信你自己作为男人或与男人在一起的经历放之四海而皆准可能看似合理,但事实上,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是错误的。最重要的是,除了正确和错误的观念之外,还有更危险的,那就是,关于男人是某种脱离时间限制和文化限制的单独物种的潜意识概念助长了这样的想法:“别怪我。我是男人!”一派胡言。
权当男人不能自控是危险的。指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我看来,问题在这里:我们不仅太急于对男性的性行为和暴力做出生物学的解释,这些解释也不够坚实,难以支持我们的结论,而且我们用于男性的语言陈腐僵化地定义了男性气质和男性属性,这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了。鉴于男人并非一串染色体克隆,我们就可以探索那些关于男人和他们的所谓先天特征的僵化生物学解释具有吸引力的根源,借此摆脱在思考男性行为时不必要的、自己强加的限制。
同样未被承认的事实是,对世界上大多数男人来说,在大多数时候,女人是男人意义的核心。对大多数男人来说,作为男人首先意味着不是女人。可以肯定的是,男人还有其他定义自己和被定义的方式:与其他男人相比,感觉自己更具有或更缺少男子气概;在特定时间感觉自己比其他男人更具有或更缺少男子气概;不是某一类男人(瘦子、富人、直男、毛发重、白人)。然而,正如认为男人的生物学决定了他们几乎无法自控是错误的一样,不把女人看作有关男人一切的核心也是危险的。8
在关于男人和男性气质的讨论中确实有一种倾向,即认为仅限男性的互动和空间暗示了女性在很大程度上与男性无关,至少在他们成年后是这样。没人能否认女性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母亲。但要思考女性对男性的影响就更困难一些。
说女性是男性全部生活的核心就不仅仅是母亲抚养儿子比父亲抚养女儿花时间更多的问题了,尽管这很重要,而同样重要的还有,与父亲对儿子的作用相比,母亲通常更是女儿现成的榜样。我们需要了解女性不仅对男孩而且对成年男人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女性在大多数男人对男子气概和阳刚之气的意识中有核心作用。这意味着要注意女性关于男人的看法和经验,以及对于许多男人来说,男性气质是如何发展和转变的。另外,男性气质除了与处于相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的女性和女性身份及活动相关之外,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本书更多的是关于男性而不是女性,即考虑到研究的聚焦性,也因为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我们特别关注。但女性与男性生活的许多方面相关,包括她们本人不在场的时候;她们对涉及男人的事件、身份和活动的解释,对于理解男人对自身信念和行动的控制来说是最根本的。因此,纵贯全书,我同时使用了女性以及男性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现代男人和男性气质。我们也可以从几十年来对女性的研究中学到很多东西。毕竟,女人也是动物,而且女人在历史上一直是海量生物学谬论的目标,这些谬论断言她们的身体将她们束缚在这种或那种低级行为中。9
男性气质从何而来?有一个观念往往被认为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即男(雄)性行为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和动物世界中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我们需要推敲一下。例如,请考虑以下这些神话和半神话:
·除了少数例外,雄性在育儿活动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雌性的少。第一,这一点在人类和非人类动物中都有重要的反例。第二,更重要的是,在人类中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弹性”,即养育行为模式的可塑性和变化,亦即男人有能力做“女人的工作”,反之亦然。例如,当妇女为工作而迁移时,男人可以而且确实承担了比我们通常期望他们的要多得多的养育责任。
·尽管做出了热忱而崇高的努力,但人类学家仍无法在地球上任何地方找到母系社会结构。没错,但这实际上告诉我们什么呢?在另一个弹性的例子中,在过去一百年的人类历史里,我们破天荒第一次看到女性在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能升格为政治领袖。我们还没有接近公平,但却指向了这一方向。
·除了在电影中,我们总是发现军队中的男性多于女性。这种不平衡不再是生理上的原因;文化,而不是生物学,解释了这种差异,即使亚马孙女战士在西雅图以外从来没有存在过,也没关系。〔7〕
·在一种又一种文化中,性幽默的特点是讲更多男性而不是女性的壮举和幻想。如果收集和讲述性幽默的人是男性,这一发现并非不令人惊讶。在这里和其他地方,如果我们只是和男人谈论男人,就不应该对女性的性行为做出那么多假设。10
·黑猩猩群体,“我们最近的表亲”,是由阿尔法雄性领导的,而不是雌性。但事实证明,另一个“我们最近的表亲”,倭黑猩猩,是由阿尔法雌性领导的。
这里的问题是,每一个例子都只是肤浅地支持这样一个说法,也就是所谓无可辩驳的事实,即雄(男)性行为在人类历史上和动物界中是一致的。实际上,它们根本不一致,而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考虑多数,考虑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对男人和男性气质的许多假设远不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而是基于披着生物学外衣的文化信条。“男孩总归是男孩”这句话隐含着这样一个观念,即男人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造就的。因此,父母和社会几乎无法影响他们的欲望和行为——我们无法与生物学对抗,所以最好是专注于采取措施来限制他们和他们顽固的冲动。
还有,为什么我们只有在对男孩或男人的行为做负面评论时才会说“男孩总归是男孩”这句话呢?不知何故,当男人和男孩做了一些用心和慷慨的事情时,我们没听到,比如有人说:“嘿,你知道,他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得相当干净。因为,毕竟,男孩总归是男孩。”生物学决定了男性行为不端的规则,而当他们做了什么积极的事时,却只能用个别男性的例外情况来解释。〔8〕
在美国,我们说“男孩总归是男孩”。在墨西哥,我们说“Así son”,意思是男人就是这样的。在现代中国,“男子气概”的含义几度波动,从“寻找男子汉”到狡猾的企业家的灌输,他们知道你需要引用科学才能被视为有见识和成功的。虽然它不仅仅适用于男人,但中国有一句话,“狗改不了吃屎”,经常被用在男孩身上。它的意思是,我们只能接受他们就是这样的,而且他们永远不会改变。〔9〕11
在法语里,你有时会听到“Ça,c'est bien les hommes(你看男人就这样)”。在葡萄牙语里,相关的说法是“Como um ra-paz(就像男孩那样)”。根据古典学家的意见,“男孩总归是男孩”的说法可以一直追溯到古罗马的一句谚语:“Sunt pueri pueri,pueri puerilia tractant(男孩就是男孩,男孩会像男孩一样行事)”。我很喜欢拉丁语对孩子气的强调。
语言很重要,而英语中“男孩总归是男孩”这句半开玩笑的说法已经不再好笑了。
研究性别和性行为的乐趣和困难之一是,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关于它们的经验和意见。还有问题,以及争议。通过从人类学宝库中提取的例子,以及一些个人轶事,本书将为我们的日常讨论提供一些深刻见解。包括男人的内心深处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从男人那里合理地期待什么,以及作为男人我们应该对自身期待什么。当乌干达的吉苏族少年接受割礼时,乌干达人的目的是驯服“这只野生动物”,以便他们能够获得自控力,成为负责任的成年男子。欧洲的历史学家写到同样的问题,即掌控一个人的性冲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心理健康和可信度的标志,而缺乏有男子气概的控制力则暗示着精神疾病。在一些历史时期,人们把女性的所谓缺乏这种控制力当作不能信任她们做重要决定或担任领导角色的证据。当然,当剧本翻转——假设男人难以控制的力比多更高——这反倒成为阻止女性涉足政治和商业的证据,因为女人柔弱端庄的特质必须远离这些领域中性欲旺盛的男性氛围。〔10〕12
长期以来,在历代的社会评论中,一直都有关于男人的讨论,以及男人书写的男人。现在不同的是,我们也在从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把男人作为性别化的对象来思考和讨论。尽管“性别”一词(如性别问题、性别权利、性别平等)经常是“妇女”(妇女问题、妇女权利、妇女平等)的同义词,但它本不应该是。性别适用于,也应该同样地适用于男人和女人。人类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这到底可能意味着什么。20世纪70年代的一些研究表明,存在广泛的全球和历史模式,将男性与文化、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公共空间、女性与私人空间联系起来。从那时起,女权主义者和其他学者一直在努力探讨我们是否可以合理地对男性、男性属性和男性气质做出这些和其他跨文化的概括。
我们知道,生物学很重要,而性繁殖则清楚地说明了男女之间重要的生理差异。只有女性会怀孕和哺乳这一事实具有明显和根本的意义,是各种性别分工的基础,而这些分工一直是人类生存的核心特征。但当我们从这些现实的男女生理差异做推断,并且假设我们也可以将其他差异解释为源于性别的生理差异时,问题就来了;这些其他差异包括在领导能力、数学天赋、养育能力、逻辑推理或智力等方面的差异。
在揭示明显的性别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并非生物学上的因素导致的这一点上,20世纪被证明是一个转折点。可靠的避孕药具的广泛引入(以及生育率的急剧下降)、产科和妇女健康的普遍改善(以及母婴死亡率的降低)、商业婴儿配方奶粉,以及强大的女权主义政治运动,都明确无误地改变了全球每个角落的性别分工。或者,更确切地说,它们提供了这些性别分工可以改变的条件。
尽管有这些改变,但关于男人和女人不由其自主的天性的观念仍然存在,以至于我们格外需要更仔细地审查究竟什么是生物的,因而不那么容易改变,以及我们自己对生物学和性的盲目成见如何限制了我们的期望。与20世纪初相比,现在有更多的人知道,认为某些种族天生就更聪明、更勤奋或性欲更加旺盛(或相反)是多么可怕可憎的想法。我们同样需要挑战我们对男性属性和女性属性的理解、我们讨论这些问题的语言,以及那些通常被认为是男性或女性的内在属性。13
在本书中,我们将穿行多地,从墨西哥城到上海,从奥克兰的康复项目到伊拉克的战争前线,从联合国海地维和人员的性剥削和性虐待悲剧到内分泌学家看似无党派的实验室。当美国历史上最广为人知、影响最大的一批性犯罪案件在2017至2018年震惊全国后,关于这些问题深思熟虑的对话变得空前重要。每一个案件的核心都是男人的性行为问题,它有什么标准,男孩和男人是否要学习以某种方式释放他们的性欲,以及当事情严重失控时,他们是否还能被改造好。在这里,我们将讨论贯穿每个新启示的基本关切。男人是否有某些内在的因素使他们更容易做出性侵犯行为?是所有的男人都这样,还是只是一些掌权的男人?他们犯下强奸和谋杀的罪行是否因为这就是某些物种中雄性会做的事——事实上,如果他们认为可以逃脱的话,他们所有人都会这样做吗?
我们需要学会更好地区分哪些是潜在的生理冲动和约束,而哪些只是大众的想当然。虽然我不会否定基因、荷尔蒙和进化,但我将会指出何时生物学解释超出了其合理的限度。社会科学早就应该与生命科学更紧密地合作,不要再拿生物学做挡箭牌受人文主义的嘲笑了。14
本书也是关于全球文化对厌女症和男性暴力问题的回应之书。2017年席卷美国的强大的#MeToo运动[2]要求男人停止对女性的性侵犯,但活动家们没有更多地思考男人一上来就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是本性使然吗?是他们进化的冲动吗?即使是那些为性别平等不懈努力的人,也受到关于男人固定气质的广泛理论的影响。有些人坚持认为,像“男人”和“女人”这样的性别分类与我们的日常互动无关,而另一些人则强烈反对任何偏离两性划分思维的做法。
人类学家研究人类存在的模式。我们提出作为人意味着什么的哲学问题,而我们的答案所考虑的不仅是从出生到死亡之间发生的事,还包括从受孕到葬礼之间都发生了什么。我们寻找共同点,但变化才使研究得以蓬勃发展,因为这证明了我们有多少种选择。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本书中的研究方法是尽可能广泛地撒网,而由于我自己的研究经验,这意味着我会特别聚焦于美国、墨西哥和中国;当涉及21世纪的男人和男性气质时,我要展示各种规律以及反常、模糊和确定性。保守的性别关系减少的浪潮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形式,但它明确无误是全球性的现象。在本书中,除了描述我的观察、我和男人及女人之间关于男人的谈话以外,我还希望明确一点,即目前正是巨大的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候。
这将是一项集体努力。如果你不认为工资差距或缺少儿童照护是问题,那么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如果你在教育孩子时,分别警告男孩不要强迫女孩做爱,而告诉女孩在性的问题上要小心周围的男孩,那么你也是问题的一部分。如果你从不质疑为什么所有的现代避孕方式都是为女性设计的,或者为什么只有年轻男性必须做征兵登记,你还是问题的一部分。也许你也保留着一些未仔细审视、未公开声明的关于男人和女人本性的观念,并在生活中遵循着无形中已成自然的性别准则。
这个令人困惑的时代提供了变革的机会,这不容我们错过。
[1]本书第一、四、八、九、十章及致谢部分由宋熙翻译;第二、三、五、六、七章由张飒翻译。两位译者进行了互校。引言由两位译者合作完成,感谢刘勇强先生对引言部分内容的润色。——译者注
[2]“#MeToo运动”是美国反性骚扰运动,这个词起源于一个服务于弱势女性的纽约社区组织者塔拉纳·伯克,她提出了#MeToo——“我也是(受害者)”的口号。2017年10月15日,美国女明星艾丽莎·米兰诺在推特上转发,并且表示如果你曾受到性侵犯或性骚扰,请用“MeToo”来回复这条推文。发起这一运动主要是针对美国金牌制作人哈维·温斯坦性侵多名女星的丑闻,目的是呼吁所有曾经遭受过侵犯的女性说出自己的惨痛经历,以唤起社会的关注。——译者注(下文如无特殊说明,所有∗注均为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