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需求、供给与补偿体系研究:以焦作市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1.2 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研究

我国学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进行资源型城市的建设与规划研究,基本不涉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资源枯竭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学者开始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或区域进行研究分析。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属性及分类研究。目前,国内虽然已经初步形成对资源型城市的概念界定,但是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界定和测度尚未达成共识,不过很多学者认为资源枯竭是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过程和阶段。如钱勇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应该包括两个条件:资源储量可开采时间不能超过工作设计年限的1/4,资源年产量已下降到开采高峰年份的80%以下。而有的学者只是把矿产开采作为资源行业,并据此认为如果仅将采掘业定义为资源产业,那么矿业产值占到工业产值的10%~20%才是资源型城市,并且在此基础上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了分类研究。张萌利用社会、经济和环境指标结合遥感技术,提出可以按照可持续性指数、协调性指数等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分类研究。

第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即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研究。当前,国内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虽主要是理论分析和实证探析,但基本属于理论基础上的产业、经济转型研究,缺乏完整意义上的转型生态路径分析。国内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接续产业等研究,丰富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济理论体系。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定性分析较多,如许信胜和牛妍提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措施应是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张生玲等研究发现,路径依赖效应是通过技术与制度“双重锁定”,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掩饰下“侵蚀”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内生动力;在资源枯竭时期,路径依赖效应会导致城市丧失快速发展资源替代性产业的能力,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基础设施落后使城市陷入转型“困境”。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分析方面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宋冬林提出在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接替产业选择与培育中的作用,通过接续产业发展促进城市转型。此外,周民良提出实现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不断完善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综合问题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张复明指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化,致使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并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应该对城市原有结构及发展态势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王春杨和李青淼提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应以经济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最后结合枣庄市的资源特征、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发展对策。曾坚和张彤彤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型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路径依赖以及创新乏力等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要利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构建多元融资渠道;依托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发展资源替代产业;重视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最终实现新的发展路径,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更平稳地转型。

从研究内容和方法来看,虽然近年来国内学者加大了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定量分析和指标体系的构建,但是存在指标体系缺乏通用性的弊端,缺乏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所需的路径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深度定量分析。